.

中华文明源头之一,有高水平的太阳历,

白癜风类型分期 http://m.39.net/disease/a_6203669.html

“中华文明”源头之一,有高水平的太阳历,部分玉器蕴含深意

文青衫文斋

继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之后,自年开始,对山西临汾陶寺遗址考古正式拉开序幕。年对陶寺遗址若干座大型墓地进行清理,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资料。更重要的是年以来,在陶寺遗址发现了大型的城址,其规模达到了近万平方米。它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占据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对复原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性质、国家产生的历史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年。国家正式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良渚遗址被列为该工程中的三大重点遗址。

通过对陶寺遗址的研究,专家们发现该遗址更符合真正早期文明出现的标志,青铜器及其铭文信息量丰富,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社会等级分化明显。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据放射性碳素断代检测并经校正,其年代约为公元前~前年。陶寺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

首先,我们来说说陶寺观象台,这座观象台位于襄汾县城东北7公里处,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比英国的“巨石阵”早多年。考古队在这里发掘出13根呈半圆形不规整的柱子,柱与柱之间留出了12道间距不等的缝隙。专家们结合《尚书·尧典》中曾记载尧帝时代的天文学十分发达,联想到这可能是用来观测天象的建筑。专家们历时两个回归年,进行了77次观测记录,从大寒、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又到冬至,观测太阳的起落规律,最后确定这13根土柱子确实是用于观测天象的天象台建筑的一部分。

古时观象台除了有观测时令的功能,还是王权统治的一部分,君主掌握了天气、时令的规律,就仿佛得到了与天对话的权利,告诉人们何时耕种、何时祭祀,这样人们就会服从于统治。专家们利用陶寺天象台遗址,还原年远古时期的历法,陶寺天象台的这套系统可以通过观测太阳地平日出,将一个太阳年或天分为20个节令,除了包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之外,还有种植粟黍、稻、豆的农时,当地四季冷暖气候变化节点以及宗教节日,统治者通过掌控天文官的观象活动颁布历法,控制整个社会的农业经济命脉。陶寺天文历法是当时世界已知最缜密的最高水平太阳历法,也是今天中国24节气的直接源头。

在整个发掘中,陶寺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石雕、青铜器,还发掘出数量巨大、品类丰富的玉器,有专家把陶寺文化誉为良渚文明之后的又一“玉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有玉琮、玉圭、玉环、玉梳、玉刀、玉璧、玉兽面、玉璜形佩、玉箍形器、五璜联璧、绿松石管状珠等等,其中包括了颇有该遗址特色的一种玉器——玉钺。古代的玉钺一般由不透明玉制作,玉钺表面钻有一大一小两个孔,小孔属端孔,大孔属背孔,均为单面钻。在二里头文化和良渚文化中也发现过玉钺,但陶寺遗址的玉钺数量众多,在目前已出土的玉器中占有较大比例。

玉钺属于既大且美的玉器,一种类兵器其实不是兵器的器物,是古代象征权力的瑞器,相当于西方文明中的权力象征物权杖。除了玉钺,历史上海使用过青铜钺、黄金钺等,但几乎都是作为礼器使用,出现在祭祀等场合,而不是征伐战场的兵器。陶寺遗址中宫殿和随葬品丰厚的大墓的出现,清楚地说明了当时社会有确切的等级制度,钺,这种玉器的大量出现,是一种以玉器突出王权的标志,这就是“钺”这样的玉器所蕴含的深意。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特权阶层,走到了“国家”产生的边缘。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这样评价:“陶寺文化不仅达到了比红山文化后期社会更高一阶段的‘方国’时代,而且确立了在当时诸方国中的中心地位,它相当于古史上的尧舜时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奠定了华夏的根基。”先秦史籍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却是中国文化源头的载体,历来是各方面学者引用最多的著名史籍。“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而先秦史籍中也屡屡提到“中国”,根据苏秉琦先生的考证,先秦史籍所说的最早的“中国”,就应该是在陶寺遗址了,所以,它才会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

附陶寺遗址出土玉器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