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年间,江淮之间的西部被称为“六地”。那里的诸侯长期纷争不断。而后,汉武帝将自己的侄子刘庆分封在此为王。刘庆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就上书称“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于是,此地就由六地改名为六安。
六安国,位于今中国安徽省六安市。由于史书上对“六安国”的记载甚少,以至于六安王是什么时候死的,死后又葬于何处?成了千百年来人们迫切想要知道的考古疑问之一。
不过,在年初,有考古专家在六安市区西南约10千米的双墩村,发现了两个数十米高的独特土墩。根据考古专家的经验判断:这两个土墩极有可能是古墓的封土,土墩下面说不定就是一座大型古墓。
果不其然,当考古队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对南边的一个土墩进行试探性挖掘时,刚挖开地表,一些文物残片就显露出来。考古专家从而断定,下面肯定是一座大型古墓。并将这座墓命名为“双墩1号墓”,然后将情况报给给了上级文物部门。
得到批准后,考古人员于年中旬开始双墩1号墓进行正式挖掘。他们发现,墓葬呈“中”字型,由前后墓道、墓室组成,全场45米,其中墓坑17米,宽12米,墓口距离墓低深10米。
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整个墓室中出现了大量的积水和淤泥,挖掘难度增加。但还是收获满满,当这些淤泥被清理干净后,一些精美的文物立刻争先恐后地涌现出来。
考古人员首先清理出了十多件木佣,得益于青膏泥的保护,这些木佣不但保存完好,甚至连面部的表情都清晰可见。在墓室泥土中,他们还找到了一个造型典雅、保存完好的青铜壶,尽管被发现时已经锈迹斑斑,但这个壶仍然闪现出金丝银线的光泽。
此外,一个类似于手柄的文物也让众人称赞不已,它不仅造型美观,还镶嵌着绿松石等宝石,可谓价值不菲。这些文物显示了墓主具有非同寻常的身份,那么,墓主到底是谁?考古专家猜测,六安地区在西汉时是六安国封地,那么,墓主有没有可能是其中一位六安王呢?
带着这个疑问,考古专家们对主墓室展开了挖掘,等到封土被打开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专家都大吃一惊。他们发现,墓主使用的葬具竟然是罕见的“黄肠题凑”。
要知道,“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而且,这座墓室内的“黄肠题凑”的木结构保存得较为完好,而且它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即在棺椁之间还有一层石椁。这在全国已发现的“黄肠题凑”墓中可谓是绝无仅有。
六安这个地方自古民风彪悍、兵戈不断。历朝天子在治理六安这个地方的时候,都感到十分头疼。但是,自汉武帝设立六安国后,这一地区的战争、谋反活动便日益减少,百姓开始也安居乐业,因此汉武帝为了表彰六安王治理有方而赐给他“黄肠题凑”也是说得通的。
因此,考古专家已经基本可以确定这座双墩墓的墓主是西汉时期六安国的一位国王了。但根据历史记载,西汉时期六安国共传5代,那墓主到底是哪一位国王呢?很快,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
在随后出土的一些青铜壶上,专家们发现上面大多刻着铭文。在这些字迹还不太模糊的铭文中,专家发现了“共府第七”“共府第九”等字样。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封胶东康王的小儿子刘庆为第一代六安王,即“共王”。
根据这些出土的文物和相关的历史记载,考古专家认为墓主是第一代六安王刘庆的可能性最大。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一个一锤定音的答案将会被公之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