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金银饰品种类繁多,主要有耳饰、指饰、腕饰、帯饰、帔坠、佩饰等等,这其中,发饰占据着大宗,据不完全统计,发饰约占各类饰品总数的67%之多,其次便是腕饰与耳饰,分别为10%、9.2%左右,剩下的指饰、带饰、帔坠、佩饰等饰品的比例略有差异。
每一类别的样式又是丰富多变,为了方便分类,下文中将重点以表格的形式表述,将每一种样式结合图例呈现,除此,在每一种样式的描述中,结合其佩戴、展示方式,并对部分饰品样式追源溯流,以期获得更加丰富多面的宋代金银饰品样式信息。
耳饰的类别与样式,宋代耳饰以耳环为多,耳坠很少见,耳环可分为用于穿耳的环脚及用于装饰的主体两部分,各类耳环形制主要的区别在于装饰主体部分,环脚则有长短之分,或为环状、或为“S”形、或为“几”字形,根据装饰主体形制的不同,可将宋代耳饰分为以下几种式样:
鱼钩形,素面,整体为鱼钩形或“S”形,如安徽合肥马邵庭夫妇墓出土的一对金耳环。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有三件蝌蚪形金饰[25]两件长6.6,宽0.95厘米,一件长8.8、宽0.95厘米,对比安徽舒城县三里村宋墓[51]出土的一端粗、一端细,长5.6厘米的“S”形金耳环,这三件蝌蚪形金饰应为金耳环,浙江宁波天封塔地宫、湖南耒阳城关宋墓等地也出土有这类耳环。
月牙形,(一)素面,细弯的一端为环脚,粗端为月牙形,环脚较短,两端合抱似呈紫茄形,如江西永新县北宋刘沆夫妇墓出土金耳环。
(二)主体有纹样装饰,如浙江建德大洋镇下王村宋墓出土的金菊花耳环、常德三湘酒厂出土的金一把莲耳环,江西彭泽宋墓出土的金耳环,环状环脚,弯月形主体上浮雕花叶纹。南京南郊宋墓出土的金耳环,主体形如蟠龙,又似弯月,接“S”形环脚。
长叶形,主体呈长叶形,环脚有长短之分,将主体部分设计成长叶形是宋代耳环的流行形制之一,代表者为常州市红梅新村宋墓出土的金耳环,四川广元南宋墓出土的大小两对金耳环环脚略长,由粗细各半金丝弯曲而成,长叶形主体压以齿纹,大的一对长约5.1厘米,小的一对长约3.7厘米。
花卉果实形,(一)瓜形耳环,代表者为江苏无锡市北郊宋墓出土的瓜果纹金耳环,浙江三天门宋墓出土的瓜形水晶耳坠,长2.25、宽1.5厘米,重3.09克(带水晶),瓜形水晶上盖金丝盘筑的叶片,叶柄呈弯钩状。(二)石榴耳环,江西南城县齐城岗宋墓出土的金石榴耳环主体为相连的两颗石榴。
(三)葫芦形耳环、荔枝形耳环,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博物馆所藏宋代金葫芦形耳环簪头呈葫芦状,该物件原文说明为葫芦金簪,对比湖南常德桃源三阳港镇宋墓出土金荔枝耳环以及湖南临灃新合元代金银器窖藏出土的金葫芦耳环,应为耳环。
(四)茄形耳环,浙江三天门宋墓出土的金茄形耳环,通长2.4、宽1.9厘米,重2.31克,主体为茄形,其间用金丝盘捏出花状图案并焊上细密的金珠,脊部焊粗金珠9粒,正面正中原有镶嵌物,已失。
江西高安县宋墓也出土有形制十分相似的一对茄形金耳环,唯中间金丝盘绕图案与前者不同。西安郭杜镇宋墓出土金镶水晶紫茄耳环水晶为紫茄状,长1.5、宽1.2厘米,上覆有金片打造的茄蒂及金丝卷成的藤蔓,江西婺源临河村宋汪路妻张氏墓亦出土有水晶紫茄耳环。
(五)花卉形,代表者为浙江三天门宋墓出土梅花形耳环及浙江衢州上方南宋墓出土的葵形金耳环。
(六)竹节形耳环,四川绵阳窖藏出土的银耳环,整体为环形,上有由大渐小的竹节纹装饰,湖北蕲春县罗州城宋代窖藏也出土有竹节形耳环。
几何形、动物形,(一)套菱形耳环,代表者为浙江三天门宋墓出土套菱形金耳环,这种套菱形为“方胜纹”的样式,浙江衢州南宋墓出土两件玻璃方胜,与此形制相同。(二)摩羯形耳环,代表者为上海市宝山区月浦乡南塘村南宋谭氏夫妇墓出土一对银鎏金摩羯耳环。(三)凤鸟形耳环,代表者为湖北蕲春县漕河镇宋代窖藏出土凤鸟形金耳环。
动物、人物、植物组合形,主体由动物、人物、植物及其他物件相结合,该类耳环主体设计具有一定的情节性,造型较为复杂,多有吊坠。湖北蕲春县漕河镇宋代窖藏出土此类耳环较多,主体造型有花卉插瓶、莲花插瓶鸳鸯坠、荷莲插瓶鲤鱼坠、龟游荷叶鲤鱼坠、蜜蜂采花等,上海市松江区南宋窖藏也出土有执荷童子金耳环,浙江龙游高仙塘出土有金莲花化生耳环。
宋代耳环的材质以金质为多,且多成对出现,样式繁简不一,简单者仅以一根粗细各半的金银条弯制成鱼钩形、弯月形等形状,复杂者在造型上像生表现手法为主,样式丰富多变,其中最多见的为花卉果实纹作主体装饰,在打造时,又多为两枚相同形制金银片扣合或分别打造金银片组装而成,追求立体空间的审美效果,且形体较小,重量较轻,单只重量一般不超过10克。
腕饰、指饰的类别与形制
钏镯,钏镯,可为腕饰,也可为臂饰,宋人对钏镯因其形制及装饰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称呼,如“手镯”、“约臂”、“缠臂金”、“跳脱”、“腕钏”等,宋洪迈《夷坚三志辛》卷二“江络匠”条中写道:“在日藏小儿手镯一双,妇女金耳环一对。”宋代钏镯的样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钳镯与缠钏。
(一)、钳镯,为单环、有豁口。“钳镯”样式可分以下两种:
第一种:单环,镯面较宽,中间略宽,两端略细,通常有弦纹将镯面等分,有豁口。如江苏武进村前南宋墓出土的一副金钏,再如浙江建德大洋镇王村宋墓出土的卷草纹金镯,于镯面中间锤揲凹线一条,两端开口处锤揲棋格纹,棋格内錾刻细线与点纹,主体部分以凹线为对称轴锤揲出上下两层卷草纹,开口处两端内壁均錾刻双行款识“小西门北,吴五郎造”,同墓还出土有类似样式的花卉纹金镯,再如江西彭泽易氏夫人墓出土的一对银镯。
第二种:单环,镯面较窄,一般无弦纹分割,由中部往两端没有明显的收分,有豁口。如浙江湖州菁山宋墓出土的7件银镯,再如浙江绍兴市梧桐村南宋墓出土的如意纹金手镯。
(二)缠钏,“缠钏”又被形象的称为“跳脱”、“条脱”、“缠臂金”等,其样式似弹簧,少则两圈,多则数圈不等。湖南临湘陆城宋墓出土的银跳脱通体扁薄细长,卷作十来个圆圈,外表饰浮雕式梅、菊、秋葵和牡丹纹样,江西安义石鼻李硕人墓1出土花卉纹金跳脱与其形制类似。湖南临澧柏枝乡南宋窖藏出土的银跳脱则光素无纹。
除此,宋代还有绳纹镯、联珠纹镯、单圈可调节式手镯等。绳纹镯于陕西扶风出土的金镯、浙江宁波天封塔地宫都有发现,后者银镯由四股银条扭成,中段粗、两头细,有豁口,直径6.3厘米。上海市松江区南宋窖藏出土的联珠纹镯镯身联珠纹组成,联珠纹镯在宋代并不多见,为元代流行的样式。四川成都双流南宋墓出土一只金手镯2较为独特,为单圈可调节式手镯。
宋代钏镯主要沿袭了前代的样式,如西安何家村出土的一件唐代金臂钏1有豁口,展开为长柳叶形,镯面由中间向两端宽窄变化显著,端口以金丝缠绕数道固定。其样式类似“钳镯”,丹徒丁卯桥唐代窖藏、浙江长兴唐墓也出土有这类“钳镯”。与唐代不同的是,宋代“钳镯”中间略宽,两端略细,镯面宽窄变化不太明显,且两端多无金丝缠绕,为平口或弧口,在形制上更加简洁。
宋代之前跳脱的实物虽然发现极少,但不乏文学作品记载,如唐牛峤《应长天》:“玉楼春望晴烟灭,舞衫斜卷金条脱。”等,唐阎立本《步辇图》、唐周昉《簪花仕女图》中也可见手腕戴跳脱的唐代女子形象。从宋代钏镯尺寸大小来看,直径大都在6厘米上下,几乎没有超过8厘米以上的,应是用于装饰手腕与下臂。
指环,指环用于装饰手指,以金质为多。
(一)钳镯类指环,浙江建德大洋镇下王村宋墓出土的花卉纹金指环也为钳镯类,此指环与同批出土的花卉纹手镯应为一套。(二)缠钏类,指环代表者为江苏武进村前南宋墓出土的金跳脱指环浙江建德大洋镇宋墓、浙江绍兴市梧桐村南宋墓也出土有金缠指,前者枚环五圈,后者环为八圈。(三)嵌宝类,指环发现较少,应不是指环样式的主流,浙江湖州三天门宋墓出土有镶绿松石金指环。
带饰、帔坠、佩饰、项饰的类别与样式
带饰,腰带是古代官员重要的服饰组成部分,宋代腰带的形制与唐代类似,由革带和帯饰组成,帯饰包括带銙、带扣、(钅宅)尾等。
(一)带銙,用于装饰革带主体,武进村前南宋墓出土的银带銙有方形、梅花形、半环形,带銙边有折缘,背面均有扣钉,半环形带銙正面铸印双鲤图案。陕西扶风窖藏出土的银带銙9件,方形,大小基本相同,背面四周各有一孔,用银铆钉透过其孔可将带銙固定于革带上,带銙正面四周折缘,中间四瓣花形内,饰以形象各异的童子戏耍图,童子有蹴鞠的,有执杖的,有吹笛奏乐的,带銙及纹饰为锤鍱錾刻成型,纹饰具有高浮雕立体效果。
江西遂川县郭知章墓出土的方形、花形银镀金带銙是宋代带銙中的代表之作。江苏吴县吕师孟墓出土的缠枝花果金帯饰1的纹饰与郭知章墓出土的带銙纹饰十分相似。
(二)带扣,金银带扣由扣环、扣针、扣板组成,前端为扣环与扣针,后端扣板用于连接固定革带,扣板与扣环之间以活页形式相连,中间设活动卡针。各类带扣的区别主要在扣板的形制与纹饰,郭知章墓出土的大小两枚带扣均是牡丹花纹,陕西扶风出土的银带扣,扣环环面錾刻花卉纹,扣板为中空圭形,上凸饰花卉纹。
南京陆营宋墓出土的凤鹿纹银带扣扣针已失,扣板为中空长方形,正面饰凤鹿纹,凤鹿飞翔与奔跑在云纹当中,上端为两只相对展翅飞翔的凤鸟,下端为两只奔驰的双鹿,前边的鹿边奔跑边回头看望后边奔跑的鹿,四周饰有凤鸟的尾羽纹。
(三)(钅宅)尾,铊尾是腰带末端的装饰物,一般为圭形,《新唐书·车服志》曰:“腰带者,搢垂头于下,名曰铊尾,取顺下之意。”(钅宅)武进村前南宋墓出土的铊尾为中空圭形,正面饰小圆点联接的如意纹图案,背面饰鱼纹及水草纹。江西遂川县郭知章墓出土的银镀金(钅宅)尾亦是圭形。
帔坠,“帔坠”是宋代金银饰品中独特的一种,也是新创品种,帔坠是作为霞帔坠子来使用的,既能装饰霞帔,又能使其穿着时平整的下垂。宋代帔坠通常由两枚打造相同纹样的金银片扣合而成,纹样多为镂空,造型有水滴形、圆形等。
上世纪有关宋代金银饰品的出土报告中,多将帔坠称为香囊、坠饰等,从造型结构上看,帔坠确与香囊相似,两者都为镂空,且由相同形制的两部分扣合而成,如法门寺出土唐代银香囊,球形体,内外分三层,外层为两个半圆体,用子母扣合,饰以镂空花纹,霞帔的最初设计构思应与香囊有一定的关联。
(一)水滴形帔坠:水滴形帔坠出土较多,水滴形帔坠一般高度在7-8厘米、宽度在5-7厘米之间,江苏、上海、安徽、福建、江西等地都有此类帔坠出土。江苏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的金帔坠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帔坠,除此,上海宝山区月浦乡谭氏夫妇墓安徽六安花石咀古墓、安徽宣城城关镇宋墓、福建茶园山南宋许峻墓、江西德安周氏墓等地也出土有相似形制帔坠。
(二)圆形帔坠:这类帔坠出土较少,代表者为江西安义石鼻李硕人墓出土的鸳鸯戏莲金帔坠。福建南宋黄昇墓出土的圆形镀金银帔坠,虽不是镂空样式,但从其纹饰及尺寸看,应也是帔坠的一种。
佩饰,宋代金银佩饰的类别有对碟佩饰、鱼形佩、狮形佩饰等。
(一)对蝶佩,宋代对蝶佩饰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苏等地都有发现,且以银质为多。代表者为浙江湖州三天门宋墓出土的银对蝶,相似形制的对蝶佩饰安徽六安花石咀古墓、四川德阳孝泉镇宋代银器窖藏1、福建茶园山南宋许峻墓等地也可见。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对蝶佩饰首端连接处略有不同,将蝴蝶触须的两头做成弯钩,再以小环将其相连。
(二)鱼形佩,宋代鱼形佩饰有双鱼形与单鱼形两类,无锡市北郊宋墓出土的金双鱼饰长1.5厘米,双鱼对称,嘴腹相连,嘴部顶端有一小孔,双尾外翘,长1.5厘米。
(三)狮形佩,宋代狮形佩饰一般将狮子做成卧狮状,再于颈部或足部穿一圆环,环上穿结长链条,如江西安义石鼻李硕人墓出土的金卧狮佩,类似形制的卧狮佩在杭州老和山浙江大学邵逸夫科学馆工地、上海宝山区月浦乡谭氏夫妇墓、安徽六安花石咀古墓均有发现。卧狮佩在元代依然流行,如湖南株洲攸县元代窖藏3出土的两件银狮佩,其造型与宋代卧狮佩几乎一致。
小结,总体来看,宋代金银饰品的类别及样式较前代都大大丰富,发饰主要有簪、钗、冠、梳、步摇等,簪钗的样式与唐代相较改变较大,新增了花筒簪、花筒钗、竹节钗、接二连三式簪钗等新的样式,由于发式、审美、工艺等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发冠的流行,唐代形制较大的花树钗及步摇类首饰开始衰退。
腕饰、指饰的样式与前代相较样式区别不大,主要有钳镯、跳脱等,只是在纹饰的表现上更为丰富。两宋是汉族地区女子耳饰佩戴开始盛行的时期,因此,耳饰的发现较多,多成对出现,以金质为主,造型繁简不一,又多将主体装饰打作花卉果实类,小巧精致。
金银项饰的发现较少,可知金银项饰的佩戴在宋代并不流行,可能与此时流行佩戴木念珠有一定关系,两宋木念珠在福建福州北郊南宋墓1、福州南宋黄昇墓2、泰州市北宋墓群3、江苏江阴夏港宋墓4等地均有发现,金银项饰以月牙形项牌样式多见,这种月牙形的项牌外缘多有小银链,可以用以悬挂缀件,这种样式与莫高窟所绘唐代佛像人物所戴璎珞有相通之处。
金银帯饰的发现不多,样式与前代较为接近,金银带饰之所以较少发现,应与其使用人群为有一定身份的官员有关,其他如金银帔坠、对蝶佩、狮形佩等均为宋代新创之物,尤其是帔坠的发现较多,造型有鸡心形与圆形,多为镂空表现纹饰,纹饰题材以双凤、鸳鸯纹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