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大考古队在襄阳发掘出新石器时代蛋壳陶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考古人员展示新发掘出土的“蛋壳陶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7日讯(记者万建辉)距今年前后的陶杯,出土时保存完整,质地细腻坚硬,外形与今天的高脚杯相似,陶胎非常薄,杯体大部分厚度不超过1毫米,薄如蛋壳……

去年以来,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凤凰咀遗址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和少量玉器、绿松石。近日,武汉大学凤凰咀遗址考古队在揭示凤凰咀遗址高等级房屋F5时展示了出土的一件制作精美、较为罕见的“蛋壳陶杯”。

杯底细密同心圆纹理

说明由快轮拉坯技术加工而成

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

12月7日,武汉大学凤凰咀遗址考古队带队老师单思伟博士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凤凰咀遗址位于汉江中游,隶属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前王、闫营两村,城址平面呈方形,面积14万平方米,加上外围附属聚落,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根据对已出土的陶鼎、罐、豆、杯、圈足盘、缸、鬶、瓮等文物分析,确定该遗址距今年至年,主体年代属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煤山文化。

航拍襄阳市襄州区凤凰咀遗址发掘区。

为配合凤凰咀遗址保护利用与遗址公园建设,从年8月起,武汉大学考古系联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市博物馆、襄州区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少量玉器、绿松石。近日出土的“蛋壳陶杯”尤其令考古人员惊艳。

“蛋壳陶杯”是龙山文化时期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薄如蛋壳的高柄杯,外形与高脚杯很相似。由于陶胎非常薄,专业术语称为“蛋壳陶杯”,它是制陶手工业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史前手工业高超技艺的典型代表,迄今都很难达到。

“蛋壳陶杯”由细泥制作而来,不掺和任何杂质。杯底可见细密的同心圆纹理,说明由快轮拉坯技术加工而成。不足1毫米的杯体厚度,对快轮转盘的精密性以及旋转的稳定性要求极为严格。另外,“蛋壳陶杯”的质地较硬,器表与胎体黝黑,说明当时渗碳技术已经十分熟练,对火候的把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山东日照市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也曾出土“蛋壳陶杯”,现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它反映了当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独特的制陶方法,以及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坚硬。该器形仅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蛋壳陶杯”推知四千年前的鄂西北与黄河中下游存在着文化交流

山东日照市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

单思伟说,“蛋壳高柄杯”由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黑陶高柄杯”发展而来,到龙山文化时期,发展为典型的“薄胎蛋壳陶”。这类器物目前主要发现于典型龙山文化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而龙山文化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时间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之前或与夏初略有交错。

凤凰咀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说明了在石家河文化时期,以凤凰咀城为代表的鄂西北地区,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存在着密切的高层次交流。

城内新发掘出来的古河道。

去年以来,凤凰咀遗址考古发掘不断有新发现。此前已在遗址中发掘出一段古城墙和护城河,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近日又在城内发掘出一个约平米的圆角方形土台,形制较为规整,土台上面有粉刷多层白灰面的大型建筑基址,并出土了蛋壳黑陶杯、红陶鬶等制作精致的陶器,黄土台附近还出有较多小型玉器、绿松石饰件,说明凤凰咀遗址等级较高,应该是鄂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

凤凰咀城址修建于屈家岭文化北疆,扼守在江汉平原与北方地区来往的通道处,推测是南北方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之地。

武汉大学凤凰咀遗址考古队带队在襄阳凤凰咀遗址考古现场。

今年11月上旬,位于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闫营村的凤凰咀遗址考古工作站(陈列馆)项目封顶,标志着该陈列馆主体工程完工,正式进入装修和展陈布置阶段。自该遗址发掘以来已发现很多石器、陶器、动物骨骼及少量玉器等文物,目前正在整理研究中。陈列馆建好后,将逐步陈列出来,供游客参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