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清朝宫廷剧里看到的身着官服官帽、佩戴朝珠的清朝官员人物形象,他们的穿着充分表现出在清朝官员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区分,而朝珠也不是所有官员可以随意佩戴。
清朝珍珠朝珠朝珠是官阶的象征,不能随意佩戴
朝珠是清朝礼服中的一种佩饰。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挂朝珠。清宫礼制根据等级对所佩戴朝珠的颜色、数量、珠子和丝绦的质料均作了详细规定,明黄色丝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全绿和金黄色丝绦是王爷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但京官、军机处、詹事府、科道、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鸿胪寺等处所属官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不分品级一律可佩带朝珠。光禄寺署正、署丞、典簿,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在庙坛执事及殿廷侍仪时准用,平时及在公署则不许用。内廷行走人员不分品级均可挂用朝珠。但这种制度到后期逐渐放松,晚清时连捐纳为科中书(从七品)者也挂朝珠。
朝珠的长短、颗数极为讲究,蕴含极为丰富的人文知识
朝珠周长大致在-厘米之间,主体由颗珠子组成,意寓12月、24节气、72候为一年的说法,总数定为。在颗子珠中,每隔27颗穿入一颗不同材质的大珠,称为“结珠”(或分珠、隔珠),颜色与子珠形成鲜明对比。4颗结珠将朝珠分成4部分,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挂在脖子后面与结珠相连的珠子称为“佛头”,分列两边的结珠称为佛肩,最下面结珠称佛脐。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另外有一串珠垂于背,称背云。佛头有孔与“背云”相接,“背云”意为“一元复始”,垂于背后。“背云”最下端缀有葫芦形“大坠”,称为“佛嘴”。
清代朝珠的材质十分广泛,包括青金石、绿松石、碧玺、东珠、海蓝宝石、翡翠、水晶、玛瑙、琥珀蜜蜡、珊瑚、菩提子、檀香、沉香木、椰壳、象牙、牛角等数十种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