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后城咀石城遗址
具有龙山时代最为复杂、完备的三重防御体系
后城咀石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城遗址。年至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后城咀石城遗址持续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
后城咀石城遗址面积约万平方米,结构布局保存较为完整,由内城、外城、瓮城以及外瓮城组成。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重点对瓮城外侧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外环壕、外瓮城等重要遗迹。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认为,瓮城内出土的长方形玉刀、饰以几何纹的敛口瓮、斝足、夹砂鬲等器物兼具老虎山文化(阿善三期文化)和永兴店文化双重特征,为研究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阐释老虎山文化、永兴店文化等地域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实证。孙金松介绍,连续多年对后城咀石城瓮城、城门区域的系统发掘,基本明确了后城咀石城有着龙山时代最为复杂、完备的三重防御体系,即由外瓮城城墙、马面、台基以及外环壕沟构成的第一道防御体系,由瓮城城墙、瓮城城墙上布置的台基、墩台以及内环壕构成的第二重防御体系,由主城墙、主城门以及在主城门两侧设置两座马面构成的第三重防御体系,是河套地区聚落形态的生动实物例证。
专家表示,后城咀石城是内蒙古中南部史前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石城,其整体结构布局可能为研究石城瓮城结构的起源与地域之间考古学文化的联系提供新的资料。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为研究早期国家都城制度提供重要依据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台地上,遗址现存面积万平方米,绝对年代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间,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
“‘十三五’以来,在聚落考古理念的指导下,考古工作逐步揭开了二里头遗址的多网格式布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海涛说,“在此基础上,年以来陆续揭露了多处城市道路和道路两侧夯土墙,包括宫城北侧道路上的门道、宫城西部围墙,并发现宫城西侧道路夯土墙向北延伸余米,据此推测已知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
赵海涛认为,二里头遗址以道路和墙垣规划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功能区,除宫殿区、作坊区以外的多个区域外侧以围墙间隔、防护,而且历年在其中多个网格内发现不同等级的建筑和墓葬,每个网格应属不同人群,表明二里头都城极可能已出现了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是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
专家认为,二里头遗址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了多网格式的结构布局,为研究夏朝的规划思想、礼仪制度、统治制度的提供重要资料,是探讨早期国家都城制度、手工业与社会经济、礼仪与丧葬制度等问题的重要线索。
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
反映商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密切联系
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位于郑州商城遗址内城东南部,是一处商代中期白家庄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年6月至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当地城市建设工程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
经考古发掘,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残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墓地南北两侧发现两条壕沟,壕沟东西走向,间距约米。墓葬主要分布于两条壕沟之间的区域,共发现25座,其中3座墓葬出土青铜器,6座疑似祭祀坑,其余16座推测为陪葬墓,均无棺椁葬具和陪葬器物。
“2号墓(M2)墓口长2.93米,墓葬中间发现疑似朱砂的红褐色遗迹现象,墓内出土各类器物余件,其中青铜礼器、兵器20件,玉器11件、金器5件,另有贝币枚、绿松石管珠、镶嵌绿松石的牌饰等,充分彰显了墓主人的高等级贵族身份。”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富成介绍。
综合分析,2号墓为墓葬区的主墓,墓主人为商代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是郑州商城目前发现随葬品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特别是墓底6处殉狗的现象在早、中商文化中也是非常少见的。
专家认为,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进一步丰富了商代中期文化的内容,是郑州商城遗址功能演变、历史沿革的重要证据。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多件黄金用品的现象较为少见,反映了商时期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密切联系。新发现将有力拓展商代考古研究的空间。据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