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服继承明代,蟒袍、玉带、补服照旧,冠服则已废除,代之以暖帽、凉帽和顶戴花翎。
满人原起于东北,男子多戴黑色的暖帽,圆形,四周有一道檐边,用皮、呢、缎、布制成,檐内为一丝或缎制的圆顶帽,常为红色。顶部有底座,一根铜管伸出,装上红缨、领管、顶珠,然后以螺帽固定。夏、秋用的是各种草或藤丝编成的凉帽,四周没有檐边,形上尖而下阔,呈覆釜形,里面有帽带结于颔下。满族男子以前的暖帽、凉帽顶部都饰红缨,因而又称“红缨帽”入关后,官兵的帽子才有红缨。
翎管用来插花翎。花翎用的是孔雀羽毛。以像眼睛一样的彩色斑纹为依据,花翎又分成单眼、双眼、三眼花翎。亲王、郡王、贝勒不戴花翎。固伦额驸、贝子戴的是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五品以上官员戴单眼花翎,六品以下官员戴无眼花翎。暖帽、凉帽顶上镶嵌的宝石被称为顶戴。一品官镶的是红宝石,二品为红珊瑚,二品蓝宝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石,六品砗磲,七品素金,八品阳文镂花金,九品阴文镂花金。无顶戴即定为无品级,俗称“未入流”革去官职时,首先摘掉顶戴花翎。
清代皇帝不再戴佩玉,而是在脖子上挂朝珠。朝珠的数目是一百零八颗,最贵重的是东珠,东珠是产于松花江的一种珍珠,只有在盛大的典礼上才佩戴这种朝珠。在不同的场合,皇帝会佩上不同的原料制成的朝珠,如青金石朝珠用于祭天,蜜珀朝珠用于祀地,珊瑚朝珠用于朝日,绿松石朝珠用于夕月。朝珠上还会有许多装饰物,如大小坠、佛头、背云、纪念等。佛头是指在朝珠的中间胸前部位的一颗大珠子。背云位于朝珠后面颈后部位,它的下端通常会有一个葫芦形的佛嘴。纪念是指位于朝珠两侧,左两串,右一串,共二串小珠各有十粒。这些饰物都有各自吉祥的意义。
清朝大臣使用的朝珠则有明显的等级区别,朝珠长短不一,长者即为品级大的,在宫殿中给皇帝叩首时,朝珠敲击地砖,咚咚直响。短者,即为品级小的,叩首时为了用朝珠敲响地砖,极力弯腰,才能使朝珠落在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