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抹黑抢夺河南历史文化何时休中原文化篇

上篇文章我写了西方的人抹黑新郑黄帝故里,文中提到中原文化被歪曲抢夺,这篇文章小子就说一说“中原”和“中原文化”。说起中原,大家潜意识的就会想到河南,也间接的将中原和河南画上了等号。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准确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平原地区,是以洛阳--开封一带为中心,包括了河南全部和山西河北南部,安徽江苏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还有更广义的中原概念,是以文化特征来定义的,是指洛阳---北京---南京这个范围内的广大区域,是华夏民族或汉族形成的文化圈所建立起来的政治、文化、艺术、经济圈。中原范围图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先后有20多个朝代,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自上古时期一直到北宋,中原地区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原文化就是指中原地区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正统文化。中原历代建都地最近几年,一些西方的人(特指西边某个省份的一些民科,诸如清乐堂,长安见闻录,大秦神主等人)却曲解中原的含义,将中原文化的“中原”曲解成关中平原,以此来抢夺河南的历史文化,否认河南的文化底蕴,这些人的行为可笑之极,所以这篇文章我们就好好的说说中原和中原文化。中原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意思是原野,原野之中。原意中并未指定确切地理方位。《诗经·小雅·吉日》曰:“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注解∶驱逐漆沮水边兽,赶到天子射猎区。遥望原野漫无边,地方广大物富有。这是“中原”一词最早的出处,意指“原野”,并不指地理位置。文中的漆河,沮河属于关中平原,所以西方的人勉强的将关中平原和“中原”这个词扯上了关系。九州分界图第一次指定“中原”地理方位的是《尚书·禹贡》。《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名“中原”。这里的中原是天下至中的原野。各位看官,大家细看禹贡九州图,这是当时的华夏范围的地图,关中平原属九州之一的雍州,极西北之地。西方的人将关中平原认定为中原是否合适?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里的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区,与今义基本相同。西方的人将旧都解释为西汉长安,所以北定中原就成了关中平原。可惜的是,三国传承于东汉,而不是西汉,不要混淆了概念。东汉的都城是洛阳。《文选·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李善注:“中原,谓洛阳也。”《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这里的西北和中原,东南是三个不同的地区,关中平原地处西北,如果将西北和中原理解成一个地区,是否矛盾?西方的人可否给个解释?宋代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与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更是扯不上关系。难道要改成王师北定关中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不知道陆游在下面会是什么感想!中华书局影印年版的《辞海》释“中原”一词云:“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看到此,GF的解释出来了,西方的人还要怎么辩解?《史记封禅书》里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这里的三代,指的是夏商周是三个上古王朝,河洛指的是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地区(关于河洛文明西方的人会争论,说河洛文明是指北洛河和渭河区域,这个下篇文章再讨论),嵩高是中岳嵩山的别称,乃是天地之中(登封天地之中可以百度了解下,天地之中是相对于当时的华夏版图来说的)。河洛至嵩山一带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密集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年前后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年至年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年至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有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登封阳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大师姑遗址,新密新砦遗址等夏商都城遗址。上古三皇五帝建都图在中原地区的考古中,史前文明在这里的连续性表现强烈。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在中原崛起,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已经形成一个较大的文化区域,与周边文化同一时期的孤立发展相比,已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与周边相比,这一时期的中原文化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强势文化,起主导作用。裴李岗文化时期人们开始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经济以农业为主,出现家畜饲养,并伴有采集及狩猎等生产方式。仰韶文化继承了裴李岗文化的内涵,当时开始形成大规模建房而居的聚落,彩陶的使用证明了烧制技术的出现。从龙山文化开始出现较多的城址,属于万邦时期,青铜容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占卜等巫术活动当时较为盛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中原地区在这一时期开始进入全新的文明时代。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碧龙形器的发现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引自百度百科)春秋初期诸侯国地图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在中原地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再次请问,春秋战国时期,秦居众多诸侯国最西北部,孔子周游列国而不入秦,诸子百家无一个出自秦,关中还能称中原否?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形成了多种文化内容,大体可以概括为∶河洛文化(河图洛书)汉字文化(甲骨文、金文)姓氏文化(人口数量前的大姓中,全部源自河南省或部分源自河南省的共有78姓)思想文化(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纵横家)圣贤文化(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苏秦、鬼谷子等)根亲文化(客家人根源)礼仪文化(周公成周制周礼)(这里肯定西方的人该说成周不是洛阳)中医文化(医圣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医学专著)诗词文化(杜甫、白居易、蔡文姬、韩愈、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武术文化(少林功夫和陈家沟太极拳)神龙文化(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名流文化(二十四史中立传的历史人物余人,其中河南籍的历史名人为人)商业文化(商人、商品、商业的起源地商丘。王亥、范蠡、子贡、桑弘羊等代表人物)科技文化(四大发明)宗教文化(道教诞生地、佛教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少林禅宗)史前文化(这个这里不再叙述,上古传说的人物,无从考证,说了争论不休)我再次请问,中原文明的多种文化内容,哪个文化与关中平原有关,还要辩解吗?中原经济区范围图年11月,GWY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大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包括河南全省及山西、山东、安徽、河北局部地区,涵盖5省30个地级市及3个市辖区、县,总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综上所述,从古至今,中原和中原文化都不是指的关中平原,这点无可辩驳。写到这里,文章也该结束了,我相信理性的人都认同中原的定义,除了西方的人将中原曲解为关中平原,然后去否定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这是对自己的文化底蕴多么没有信心?其实关中平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史前文化,三秦文化,汉唐文化都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奉劝某些人,发掘本有的历史文化,努力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才是根本。歪曲掠夺历史文化只会让人嘲笑,而故意抹黑更是让人看不起,请停止抹黑抢夺河南历史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