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平金沙遗址祭祀区,经历了新石器的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以及西周晚期的新一村文化等不同阶段,其中十二桥文化是主体遗存。 日前,在纪念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周志清,为听众清晰地梳理了金沙遗址祭祀区历史发展的脉络。金沙祭祀区经历5个时期 金沙祭祀区和金沙遗址不是一个概念,后者不仅包括祭祀区,还有宫殿、住宅建筑等。摸底河以南为祭祀区,以北为宫殿。祭祀区整个范围是一个沿着河道自西南到东北长方形的土台,完全呈斜坡堆积,反映了遗址长期的沿袭性。祭祀区的祭祀遗存大概分属5个不同时期。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祭祀方式,祭祀内涵也有不同,商代早中期主要是以浮沉为主,后期以瘗埋和燎祭为主,反映出金沙和三星堆的差异。 三星堆时期的祭祀区遗存,有石璧的堆积,有象牙、漆器,以及三星堆文化典型的陶器。推断受长江中下游、中原地区影响的有以下器物:木雕彩绘神人头像,与长江中游的石家河和下游良渚兽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三星堆面具来源可能与之有关;兽面纹木构件属于中商时期,可能和长江下游良渚兽面有关系。绿松石兽面纹镶嵌漆器显示三星堆时期漆器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成熟,其中的镶嵌工艺、形象寓意等关键文化因素应源自东部地区的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十二桥时期,金沙出现了三座大型的类似于宫殿的建筑,位于摸底河北岸,其中两个建筑目前已回填保护。这个时期是金沙祭祀区最为繁盛的时期。象牙既有完全没有加工过的,也有大量半成品。象牙在祭祀区呈现出越到晚期数量越少的规律。虽然金沙没有出现过完整的铜容器,但是有很多残片显示出典型的南方系特征。 新一村文化时期的祭祀遗存,鹿角和獠牙是这个时期很有特点的堆积。表面光滑、色彩鲜艳的美石也是这个时期比较多的伴出物。出土的陶器是很典型的峡江地区的器型,陶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偏红。船棺是古蜀人特殊群体葬俗,船棺葬除了葬具是船棺,一般都有磨石、朱砂、青铜兵器,在偏晚阶段还有大量鹿角随葬。三星堆与金沙是否是习惯上理解的先后关系? 祭祀区消失可能是因为春秋晚期与战国之交的洪水事件。 周志清认为,通过对祭祀区的历史梳理,可以引发以下思考:重新认识或者评估三星堆与金沙的关系,是否是习惯上理解的先后关系?其次,从目前来看,祭祀区有多年祭祀传统,不管内部发生哪些变化,它把这个地方作为祭祀中心延续千年,体现了超稳定的信仰传统。最后,金沙目前没有发现城垣,可能反映古蜀都邑的形态本身具有的复杂性。 周志清认为,无论是三星堆还是金沙,都需长时段、动态的观察过程;为了反映古蜀的文明特质,不仅要看基于陶器建立的文化传统,也要考虑基于心理信仰的传统。金沙和三星堆,都尚未发现高等级的墓葬,可能神权政治和技术精英与威权政治精英有着不同的丧葬物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