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旧石器时代就发现了古人的骨针、石珠、兽牙等用来装饰的物品,这说明古人虽然生产条件有限,但是对于美的追求一直存在的。
很多的史前遗址中也都存在着服饰的影子,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可谓是灿烂悠远。服饰不同于服装,服装是人们用来遮挡身体的,是社会长时间发展,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服饰则是对于服装上的一种修饰,伴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和阶级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服饰的的出现也是人们精神世界升华的体现。
随着远古氏族部落的兴起和生产力的发展,原来处处平等的人逐渐产生了贫富差距,于是阶级这一概念就应运而生了。因为等级制度的确立,服饰就不仅仅只是人们用来装饰自己,丰富个人精神世界的载体,而是成为了体现阶级地位的载体,直到后来建立封建的奴隶制国家,统治者们都非常重视不同阶级的人在服饰方面的打扮,服饰也在之后的三千多年中成为了分辨尊卑上下、高低贵贱的工具。
一、石器时代服饰的产生
1、衣服的产生
早期的人类不懂得什么是衣服,他们经常赤身裸体的生活着,直到他们感觉自己的这种行为无论是在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中暑和冻伤都会减少他们的寿命。于是他们开始用动物皮毛制作衣服来抵御太阳的暴晒和冬天的寒冷,于是最早的服装就此诞生了。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对衣服作了描述:“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複,以便其用,而民得以形寒。”
最早制作衣服的是黄帝的大臣伯余,他用粗麻布制成了衣服,是我国最早用布料编织衣服的人,虽然材料还很粗糙,但是起码不用再穿腥臊的兽皮制成的衣服了。经过考古发展,最早的人们已经会使用骨针和骨椎来缝制衣服了,旧石器时代的小孤山遗址就证明了这一点,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有了服饰的概念。
后来从多处史前遗址,人们又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纺织技术运用而产生的纺织工具和纺织成品,比如纺轮和用纺轮制成的罗纹织,又出现了织机、骨梭、骨刀等纺织器具,这些都是人们用来缝制衣服或是在衣服上缝制配饰的工具,在远古时期,服装和服饰就已经出现了萌芽。
2、石器时代的各种饰
“饰”的范围很广,有头饰、发饰、手饰、足饰等等,其中以佩饰和发饰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饰品。我国最早的饰发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发现了一些墓葬中存在着比较精美的饰品,说明饰品开始具有阶级色彩。旧石器时代的墓葬中有用贝壳、石珠、骨珠制成的项链,也有用石骨、鸟骨、兽骨、犬牙、石珠制成的手链,而且这些项链和手链上都被染了色,也有磨损的痕迹,说明这是当时的人们经常佩戴的饰品,也是他们审美意识的起源时期,这些原始佩饰都被磨的非常光滑,是一件件原始的工艺品。
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饰品更加精美,有用玉石、陶、骨牙、贝壳、绿松石做成的手臂饰品、腰饰、颈饰、胸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土的原始配饰更加精美,有大量用玉石、玛瑙、陶做成的耳饰、腰饰、胸饰、颈饰,而且制作方式也有所改进,不仅有以前的串饰,还有玉珠、玉管、玉坠、玉佩、玉环、、玉镯等等,可见当时制作工艺的高超。
他们佩戴这些饰品不只是为了美,他们相信玉和石都是有灵性的,戴上玉石做的配饰可以与上天沟通,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开始人人都可以用这种佩饰来陪葬,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只有部落最高的首领可以用大量精美的饰品陪葬,普通人则略有限制,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
新石器时代还出土了笄、梳、箍、束发器等原始头饰,还有冠和冠饰,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墓葬中,很多冠饰上都镶嵌有绿松石、两边垂挂玉佩、用固定上面还有各种繁文的装饰,由此证明墓主人的身份高贵,也说明当时已经产生了凌驾于氏族权力之上的独断专行的统治者。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佩饰差异
1、夏商周时期的雏形
夏商周时期还没有形成完全的服饰等级制度,但已经初见端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衣服的功能不仅仅是遮蔽身体,而是变成了不同阶级的代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财富的不断累积,夏代上层社会的奴隶主们穿着锦绣华服、镶嵌珠宝玉石,他们拥有最为先进的生产资料,当时最为珍贵的丝织品、绣品都是供贵族使用的,虽然也有一些贵族仍然穿麻布衣服,
但是麻布的做工已经很精细了,他们经常以麻布的粗细程度来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商代的纺织业发达,而且衣服的制作手法也都大幅提升,衣服穿起来更加柔软舒适,而且还出现了染色技术,不同颜色的衣服更加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地位。
当时的贵族们都穿着质量上乘且染了色的衣服,但是平民百姓和奴隶依然穿麻布织品或是用料更加粗糙的土纺织品和葛麻衣,西周时期上层社会已经有了了锦绣织品,而下层的平民百姓依然是从前的穿着,这其中的等级差异已经非常明显,也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等级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夏商周时期的各种佩饰也是层出不穷,比起新石器时代的玉石和骨器制作工艺也更加先进,绿松石、珍珠玛瑙已经是屡见不鲜,身份和阶级越高的奴隶主,享有的佩饰数量越多,佩饰的做工也更加精致,在他们去世之后,可以把这些生前享用的佩饰带到地下去陪葬,但是在平民百姓的墓中,就很少有玉石和珍珠玛瑙等佩饰,他们如果私自用这些东西来陪葬,是要满门抄斩的,在他们的墓葬中只有少量的骨器和蚌器、贝壳等廉价的佩饰。
无论是服饰差异还是佩饰差异,都明显的体现了当时森严的阶级状态,虽然还没有正式形成,但是已经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统治者的统治欲望也从服饰和佩饰的使用上完全暴露出来。
2、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
近年来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贵族墓葬中都有质量上乘的丝织品和绣品的影子,锦绣的出土也更加普遍,尤其是楚国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中出土的大量丝织品,其中的绵袍、单衣单裙、、绵衾等衣服,做工都非常精致,而且衣服上还有各种龙、麒麟、凤凰、几何等花纹,样式丰富多彩,图案活灵活现,体现了当时最为高超的服饰制作水平。
但是同样在楚国,贵族的墓葬有着豪华的陪葬衣物,平民却依然没有资格使用这种陪葬物品。直到后来的战国时期,礼制又被进一步破坏,而且随着各国的变法,普通的士人和商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趁着礼制被打破,凭借自己的财富和权力取代了原来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服饰礼仪,不仅在服饰的打造方面极尽奢华,而且他们在去世之后也用金银珠宝和玛瑙玉石做成的饰品下葬,有的人甚至在衣服上镶嵌饰品,衣服的质量和颜色也超越了从前。
面对这种现象,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通过立法来规定不同阶级的服饰等级制度:《管子·立政》:“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财。……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禄不敢用其财,……刑余戮民,不敢服丝。”“百工商贾不得服长鬈貂”。统治者通过这种强制的方法重新规定了服饰穿戴的等级制度,并且严格声明,无论是谁触犯了这种法律,都会遭到严酷的惩罚,也是从春秋战国开始,服饰制度形成了等级差别,也成为了统治者维护权威的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的佩饰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佩饰的诞生是人们为了追求美而产生的一种佩饰,远古时期的人们虽然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但是他们已经知道通过佩戴佩饰来展现自己的魅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人们已经知道了佩饰能够代表一个人的美丽和精神世界,但是随着权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统治者希望通过佩戴饰品的精美程度和数量来确立自己的统治权威,把佩饰作为区分身份地位、阶级状态的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的佩饰种类繁多且丰富多彩,但是只能供给统治阶级使用,在这一时期,服饰和佩饰的等级制度开始完善并且最终确立,在之后两千多年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它们一直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加之儒家思想的诞生,孔子把玉佩饰用来区分君子和小人,把玉这种佩饰与人品和政治相连,温润如玉的君子可以走上仕途,统治者也用玉的大小来作为赏赐,从而赋予一个人相应的地位。
结语
先秦时期是服饰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时期,服饰制度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阶级分化的产物,它的存在巩固了社会的秩序,彰显了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使古代社会和谐有礼,便于进行管理。同时服饰制度也不可避免的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具有扼杀人们爱美的天性、桎梏人们思想的消极作用。有功必有过,服饰制度带来的灿烂文明和负面影响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