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北地区,楚国墓地的空间结构分析贵族

该区域处于汉水中上游地区,又分为鄂西北和豫西南两大区域。各区域内部又有贵族墓地和平民墓地两类。鄂北地区楚国墓地分为贵族墓地和平民墓地两大类。两种不同等级的墓地,其空间结构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贵族墓地空间结构分析

鄂北地区楚国贵族墓地有乔家院墓地,龙门堂墓地、吉家院墓地。

1.墓地位置选择

鄂北地区的楚国贵族墓地一般选择坐落在汉水流域附近的台地上或山坡高地上。乔家院、龙门堂、吉家院这三处墓地均位于汉江河谷地带。乔家院墓地位于汉江南岸约米的二级台地上。墓葬所在的台地高于水面约20米,北、东、西三面环水。龙门堂墓地所在的五谷庙岭,西侧为汉水。墓葬位于墓地最高处。吉家院墓地位于丹江口水库西岸岗地上。该地未蓄水前是一处低矮丘陵,现在是丹江水库消落区内伸向丹江的一处半岛。

墓地附近会有同时期楚国遗址存在。墓地主要服务于属于遗址中的楚人。郧县乔家院墓地北部有乔家院遗址,郧县龙门堂墓地东北为龙门堂遗址,吉家院墓地与北泰山庙墓地临近,北部有北泰山庙遗址。墓地一般选择在遗址周围分布。居址多位于依山傍水处,而墓葬会选择在居址附近的山岭岗地上,高出水面,避免水流侵蚀。

2.墓地空间布局

作为贵族墓地,其内部埋葬空间多经过规划。这主要表现在墓地内墓葬没有经过打破现象,会根据墓主间的关系在墓葬距离上有所安排。墓地的空间布局可以表现出不同家族墓葬的组别、同一家庭的亲缘与血缘关系以及陪葬车马坑方位。

高等级贵族墓地墓主多同出一系,低等级贵族墓地中需要根据墓葬埋葬位置关系等方面加以判断。郧县乔家院的四座春秋殉人墓,M3、M4东西并列,M5、M6南北并列。M3与M4两墓间距约8米,墓向均为东西向。M4在北,墓室面积比M3大。M4棺内随葬玉器,墓主上身有铜剑,大腿处有铁剑,因此推测墓主应为男性。M3在南,主棺内主要是玉饰物,因此推测墓主应为女性。根据两墓的安放位置、墓向及葬俗表现,推测这两墓应为夫妻异穴合葬墓。M5与M6两墓间距约15米,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墓向均为东西向,主棺内主要有玉器。墓主身上有铜剑,因此推测墓主为男性。M6墓主头部有骨簪,头骨左侧有绿松石柱,边箱内出土有纺轮,因此推测墓主应为女性。因此,乔家院的四座殉人墓为两对夫妻合葬墓。

龙门堂墓地仅发现一座楚墓M35,其余墓葬均为秦汉墓。M35位于墓地中心,岭地最高处,周围无其他墓葬。该墓地内楚墓的位置选择也体现出楚墓的一个位置特点:高等级的墓葬周围空间会更大,会选择在墓地相对较高的地方分布。

吉家院墓地的墓葬主要分布在岗地半岛上。墓地中的三座墓葬呈“品”字形分布,皆为东西向的甲字形墓葬。M1面积最大,M3次之,M2最小。M1位置居后,西墓壁后侧随葬有车马坑。坑口东壁与墓室西壁平行。M2在其北侧,墓室东壁与M1东壁在一条平行线上。M3在其东侧,墓道南壁与M1墓道南壁呈一条直线。这三座墓葬均为铜礼器墓。随葬品都安放于墓室东侧。M1、M2南北并列,相距7米,墓向一致,推测两墓应为夫妻异穴合葬墓。M3位于M1东侧约7米处,在随葬品组合、摆放位置以及墓向等方面,M3与M12都有相似性,推测两者间或为亲缘相近的两代人。M1西侧约8米处有一座车马坑。车马坑与主墓的同属一条中轴线,墓壁与坑壁平行。车马坑的坑向与主墓墓向相反。这些都是楚墓车马随葬常见的安葬方式。

总之,通过这三座墓地可以看出,贵族墓地内部墓葬安排经过规划,彼此间无打破关系。墓地内安葬的多为同一家族的族人。家族墓地内部夫妻合葬墓,可以通过墓葬位置、墓向等方向判断出来。此外,墓葬等级越高,墓葬所在的相对位置也越高。

3.墓葬的地上空间结构

地上空间结构主要涉及封土、墓道、墓向等方面。除墓向外,贵族墓葬中多见封土、墓道。乔家院、龙门堂、吉家院这三座贵族墓地中,墓葬的地上空间结构均无封土部分,墓向均为东西向。墓道则只有龙门堂与吉家院墓地的墓葬有墓道,均为东向斜坡的一条墓道。

(1)墓道

龙门堂M35墓道位于墓室东壁正中,墓道口长6.1、口宽1.4、底宽1.14米,坡度为35。。吉家院M1墓坑东壁略偏北处设有一条斜坡墓道,其前端稍向南偏。两侧壁斜收,墓道口长16.5、前口宽2.5、后部上宽4、下宽3.2、残深4.4米。M2墓室东壁中间设有一条斜坡墓道,墓道较长,两侧壁斜收,墓口长4.24、上部宽2、下宽1.76、残深2米。M3在墓室东壁中间设有一条斜坡墓道,墓道较长,两侧壁斜收,长10.6、前宽2、后部上宽2.2、下宽2、残深3.9米。综上,鄂北地区贵族墓地中的墓道口大于底,前窄后宽,坡长在6米以上。

鄂北地区战国中期墓道使用频繁。墓道的形制及尺寸与墓主身份等级相匹配。随葬仿铜陶礼器的龙门堂M35坡长6米左右,而随葬铜礼器的吉家院MlM3的墓道坡长均在10米以上。这表明不同等级的贵族墓地在墓道的使用上也有不同的尺寸区别。

(2)墓向

乔家院、龙门堂和吉家院这三座墓地中墓葬均为东西向墓葬。春秋中、晚期墓葬只出现在乔家院墓地。龙门堂M35和吉家院墓地中东西向墓葬的年代均为战国中期。贵族墓地中的墓向均为东西向,是芈姓楚人的主要葬俗。结合各墓中均随葬楚器组合,本文认为鄂北地区的贵族阶层主要是芈姓楚人。

总之,在鄂北地区的贵族墓地数量少,随葬以鼎、敦、壶为基本组合的铜礼器和仿铜陶礼器组合。墓向均为东西向,说明在贵族墓地中,芈姓楚人的传统葬俗保持着纯粹的延续,没有其他墓向参杂。墓道主要出现在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不见使用。墓道以东西向的一条墓道为主。

(二)平民墓地空间结构研究

鄂北地区的楚国平民墓地主要有白鹤观墓地、余咀墓地、老幸福院墓地、八腊庙墓地、金陂墓地、牛场墓地、肖川墓地、柳树沟墓地等。相较于贵族墓地,平民墓地数量更多。

1.墓地位置选择

鄂北平民墓地会分布在遗址附近,遗址内与墓地同一时代的楚人是该墓地的主要使用者。白鹤观墓地位于白鹤观遗址所在北坡西山脚的西北区。老幸福院墓地北有青龙泉遗址。八腊庙墓地东北为八腊庙遗址。金陂墓群东、东南各有一处遗址。肖川墓地的北部有北泰山庙遗址,南有水牛洼遗址。牛场墓地的西侧有齐家垭子遗址。这些遗址与墓地距离较近,这与平民墓地安葬简陋,不需要过度考虑墓葬空间有关。因而平民墓地常选择居址近处的低矮岗地为墓地。

而贵族墓地恰恰相反,会选择远离城邑的地势更好的低矮丘陵或岗地之上。墓地一般选择在汉水流域附近的台地上或山坡高地上。这与居址的选择也有关系。白鹤观墓地地处白鹤观山岗北坡,北面汉水,高出河面约米。余咀墓地,北靠山区,南面汉水。老幸福院墓地东、南、北三面环江。八腊庙墓地位于汉水西岸。金陂墓地位于汉水三级台地上。牛场墓地原为的丘陵岗地,后为南北向的半岛,东、西、北三面环水。肖川墓地同上,墓葬沿水库边缘分布。柳树沟墓群处于丹江口库区沿岸及山包上,四面环水。这些平民墓地都沿丹江的河谷地带分布,距丹江不远。这也与居址会选择在依山傍水的便利生活地区有关系。

2.墓地空间布局

白鹤观墓地中春秋中期墓葬位于墓地东西两侧边缘地带,春秋晚期墓葬位于墓地南部,战国中晚期墓葬基本位于中部地区。余咀墓地的墓葬分布较散乱,基本位于墓地的四周边缘地带。老幸福院墓地战国中期墓葬分布在老幸福院中部,战国晚期墓葬在南北两侧。越往西,墓葬完整度越好;越往东,墓葬的打破现象越多。八腊庙墓地中北部三座墓葬分布较为集中,呈一排分布。其余墓葬位置相对较南,位置较为分散。金陂墓地中,M92、M94位于墓地西侧,前者在后者的东北侧,相距约3米处。M78、M79位于南侧,东西并列,相距约3米。M95、M96位于东侧,前者在后者的南部略偏西处,间距较远,约10米。该墓地的六座墓葬,可视做两两分组的成对墓葬,彼此间形制相近,墓向一致,距离不远。

以整个外边沟的半岛来看,牛场墓地的墓葬在半岛中部分布集中,北部少许,南部不见有分布。就墓地范围而言,春秋时期墓葬多埋葬在墓地北部边缘,沿半岛东侧边缘地区分布。战国早、中期墓葬多位于墓地中部地区,小型墓葬分布密集。南部地区以战国中期墓葬为主,墓室面积较大并有甲字形墓葬分布,墓葬间的距离较远。

综上,鄂北地区的平民墓地的数量更多。墓葬形制多为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小型墓居多。墓葬的分布有集中也有分散。王乐文先生认为在大型的平民墓地中,墓地内部可以依据墓葬间距划分出若干墓葬相对集中的小区。这些小墓区在大型邦墓地中就是一个个家族墓地的范围。而家族墓地的特征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夫妻异穴合葬墓。

3.墓葬的地上空间结构

(1)墓道

平民墓地中无封土,但少部分墓葬会有墓道。墓道一般为斜坡墓道。鄂北地区的平民墓地中只有牛场墓地的M、M、M和肖川墓地的北M3各有一条斜坡墓道。M墓室北壁有一条斜坡墓道,长2.78~2.95、宽0.8、最深1.16米,坡度25。。M墓室南壁有一条墓道,前部为斜坡,后部有两个台阶。M墓室东壁有一条墓道。墓道尾部在墓室中部,头部向南偏移,墓道两壁向北倾斜。北M3墓室南壁有一条墓道,但墓道相关数据并未发表。这几座墓葬年代均为战国中期。在平民墓地中也只有等级较高的墓葬才会使用墓道。墓道尺寸相较于贵族墓地更为短小,坡长基本应在3米左右。

(2)墓向

白鹤观墓地中除M9为南北向墓葬外,其余均为东西向墓葬。余咀墓地内楚墓均为南北向。老幸福院墓地东西向墓葬6座,南北向墓葬3座。八腊庙墓地均为南北向墓葬。金陂墓地有4座南北向墓葬,2座东西向墓葬。牛场墓地东西向墓葬共60座,南北向墓葬共68座。肖川墓地南北向墓葬2座,东西向墓葬3座。武当山的2座楚墓均为东西向。白鹤观墓地主要使用东西墓向的葬俗,是芈姓楚人的势力主要分布区。肖川、牛场墓地两种墓向的使用数量相近,说明芈姓楚人和当地族群杂居,实力相当。综合来看,鄂北地区的座墓葬中,东西向墓葬78座,南北向墓葬88座。土著的南北向葬俗较为流行,主要原因在于鄂北地区离楚国核心区较远,受楚文化影响较弱。

综上所述,鄂北地区的贵族墓地与平民墓地有着较大的区别。贵族墓地是家族墓地,墓主间有着亲缘与血缘关系。墓地内部不会埋葬非亲族人员。葬制葬俗一脉相承。而平民墓地一般墓葬数量多,墓主所属族群不同,埋葬习俗也有所差别。春秋时期,无论是贵族墓地还是平民墓地都没有出现墓道,战国中期后墓道的使用普遍,贵族墓葬与平民墓葬均有使用。贵族墓葬的墓道使用频率高,而平民墓道则是等级相对较高的墓葬才有可能使用,使用的频率低于贵族墓。贵族墓葬均为东西墓向,葬俗葬制延续稳固。平民墓地中有单一东西向或南北向墓地,也有则墓向混杂的墓地。它们反映了鄂西北不同地区受楚文化的影响深度的不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