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皮带系裤子,那么在古代用什么呢?当然是用腰带系长衣外袍。那么和腰带配套使用的用具各位知道是什么吗?是今天的主人公——带钩。
最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就有带钩的出现,不过那是雏形。到了战国中晚期,带钩使用相当普遍,出土及传世的数量都不少,许多带钩制作考究,镶金嵌玉,雕刻铭文,美不胜收。带钩相当于现在使用的的皮带卡,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多为男性使用。人们使用带钩,不仅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所用带钩甚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古时男子腰间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带钩成为了身份象征,带钩所用的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以及大小都是判断带钩价值的标准。
战国时期的铜带钩
带钩的使用到了汉代进入了鼎盛时期,用料上乘,工艺精美。处在祖国边陲的吉林省曾出土了一件精美的带钩,它的出现让世界上多了一件稀世珍宝,为带钩文化增添了亮丽的光彩。这件带钩就是吉林省博物院十大镇院之宝之一、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
“丙午神钩”铜带钩在年从吉林省榆树市刘家乡福利村果树园出土,这里曾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夫余国的中心统治地区。带钩全长15.7厘米,因其背部错金银八字铭文“丙午神钩君必高迁”而得名。别小看这小小的带钩,它可是是汉代中央政府赐予夫余国王或者贵族的珍贵礼物,代表着当时的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也展现了汉代精湛的宫廷技艺。
东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这件珍宝所使用的错金银工艺是技艺一绝。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流行于汉代,主要方法是在铸好凹槽的青铜器件纹饰内用金丝或银丝镶嵌,然后用厝石在纹饰表面进行打磨抛光,最后形成银白色为地,金黄或银灰色为花纹的效果。带钩背面“丙午神钩,君必高迁”八字铭文就是用这种技法制作出来的。
带钩另外一个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分段铸造,可从中部打开分为两部分。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洗礼依旧能够严丝合缝。
文物整体由三部分构成,首部似鹰,眼窝嵌两颗蓝色玉石珠,前额嵌一绿松石,羽用金银丝错成。钩身作熊食鱼状或称鸟喙神人状,眼窝嵌蓝宝石,额镶一滴水状绿松石,双手抱鱼,作舂食状。鱼身通体以金丝填成鳞片,体侧嵌二银片,似滴水状。鱼置于“神人”怀中,能活动而不脱出。尾部作飞鸟,口含一蓝宝石;双足、双翅卷曲向后成环形。背面中部有一凸起的圆钮,钮面错银,作卷云状,中心嵌一红宝石。背面下部饰飞凤,头足错金,翅、尾和体部错银。带钩整体勾画精细,造型优美,铸工精巧,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青铜工艺品。全国出土的同款带钩仅有两件,足以见其珍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