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要珠宝吗?错!只是没遇到顶级品。
皇帝,富有天下的男人。他虽然不会满头珠翠,但他身上的配饰是有定制的,那些零零碎碎都是天下品质最好的。品质最好的,是指成色最好的、体量最大的、工艺最精良的。
天下最好的宝贝都是送到皇宫中的;皇宫中品质最好的宝贝是皇帝的,皇帝挑剩下的才把他的女人打扮得花枝招展。
故宫珍宝馆中有专门的展柜展出“鬓边的奢华—帝后饰品”。后妃的各种首饰虽然占了大多数,但几件“低调奢华”的,确实皇帝的配饰。
首先是佩玉。爱玉是国人的传统。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它们温润、内外一致、敲击声音清脆、不容易损坏和断口平滑不会伤到别人。君子如玉,古代男子腰间一定佩玉的,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
皇帝腰间一定会带一块玉的。皇帝的佩是下面这种品质的:
此佩利用双色碧玺巧雕松鼠吃葡萄,构图巧妙,生动有趣。清,长4.1cm,宽3.7cm,厚0.9cm。
佩为碧玺质地,扁长方形,片状。两面透雕,外围为浅粉色,雕两只松鼠,长长的尾巴,首尾相接。中间部分为深紫色,雕大小葡萄珠。背面雕有葡萄叶及阴琢的叶脉。佩上部有穿孔,系丝绳、米珠两组及翠珠一粒。
瓜属蔓生植物,多籽,寓意“子孙万代”。清,长3.5cm,宽4.5cm,厚1.1cm。
佩碧玺质,桃红色。瓜形,瓜身凸雕出叶和枝蔓。佩顶部穿孔系黄丝线,上系鸟形翡翠结珠,结珠上下各有米珠一组。
扳指,古称韘,《诗经芄兰》中有“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它本为拉弓射箭时套于拇指上勾弦的工具,后成为一种装饰品。清宫旧藏的扳指多以质地硬滑的玉、翠为原料加工而成,即可减少射箭时的摩擦力,又可使拇指不易被弓弦划伤。金质扳指因硬度不高,且表面的纹饰又阻碍弓弦的滑动,故不具备实用意义。
古代打火机,火镰套成为男子出门时的随身之物:
清,长8.7cm,宽6.5cm。
火镰套为扁葫芦形,金质累丝,两面满嵌绿松石小朵花,黄丝带上系红珊瑚珠一粒。此件火镰套工艺极其复杂和精致,它与一件赤金嵌松石镂空扳指盒同挂于一付吉服带之上。
扳指盒用于盛放扳指,是清代男子身上非常有代表性的装饰品。。清,高2.6cm,径3cm。扳指盒圆柱状,天盖地式。盒上錾刻镂空缠枝花,花芯嵌绿松石。有黄丝带纵向穿过盒中心,两端各系红色珊瑚珠一粒。
腰带扣:
戒指:
斋戒牌:
斋戒时用的祭器。皇帝在宫中斋戒时,设于斋宫丹陛左侧。斋戒之日,皇帝与王公大臣也必须佩戴斋戒牌。这种斋戒牌“广一寸,长二寸,书清汉斋戒字,佩著心胸之间。”形制质地也各有不同,有方形,也有圆形;有玉质、木质,也有象牙质的。
朝珠:清代朝珠,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者得以佩戴,又妇女受封在五品以上者同。穿珠的绦带,帝后用明黄色,其他人则用金黄色绦或石青色绦。朝珠制作材料多样,有东珠、青金石、密蜡、珊瑚、绿松石、玛瑙、水晶、翡翠、琥珀、沉香、象牙、碧玺等。根据身份、等级和场合各异而相应使用不同材质的朝珠。
这是清顺治的,周长cm。
朝珠由颗东珠穿成,以四个珊瑚结珠(亦称分镶)等分,结珠两侧穿有青金石结珠共8粒。其中一珊瑚结珠连接绿松石佛头,以黄绦与背云相连,背云上嵌金镶猫眼石一颗,并将珊瑚雕成蝙蝠形状制成结牌,有东珠结珠四粒,坠角以金累丝为托,下坠红宝石一颗。朝珠有纪念三串,每串穿绿松石10颗,坠角为红宝石,上系东珠结珠各一。
清朝典章制度规定,东珠朝珠只有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在宫中举行大典时才能佩戴。清代皇室非常看重东珠这种产于东北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的淡水珍珠,曾作出规定,只有宫中可以支配,王侯大臣不得随意使用。其大而圆者饰于皇冠或朝珠之上,异形珠则用于镶嵌。据宋蔡滫《铁围山丛谈》记载,这种珍珠在北宋时期就非常名贵,径寸者价值二三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