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鎏金青铜器表面装饰工艺赏析

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亦称火镀金或汞镀金,也叫黄金涂、金黄涂、金涂、涂金、镀金、镏金等,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通过加热使水银蒸发,让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的技术。

我国的鎏金技术始于战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鎏金工艺被广泛应用在兵器、车马器、礼器、生活用具、玺印、饰品及宗教造像等上面。

早期的鎏金器物多以小型鎏金铜器为多,到了汉代,鎏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当时最值得称道的铜器表面装饰工艺之一,已经出土的汉代鎏金器物不仅地域广、数量多,而且大小器件均有,有些鎏金器物上甚至嵌有玉、绿松石、玛瑙等。

鎏金工艺的流程为:

1.首先将黄金锻制成金箔,再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至摄氏度左右,然后倒入汞,通过搅动使金完全溶解于汞中,再倒入冷水中冷却,就成了银白色泥膏状的金汞合剂,俗称“金泥”,该过程叫做“煞(杀)金”。

2.用炭打磨掉铜饰器件表面的铜锈后,用“涂金棍”(铜制的棍,将一端打扁后再用酸梅汤涂抹后浸入汞内,反复几次使之沾上一层汞,晾干即成)沾上金泥与盐、矾的混合液并均匀地抹在被打磨后的器物表面,边抹边推压(现代匠师称此手法为“拴”,并有“三分抹七分拴”之说),以保证金属组织致密,与器物粘附牢固,该过程叫做“抹金”,涂在欲镀铜饰件表面。

3.以适当的温度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黄金就固着在铜器上,其颜色也由白色变成金黄色,该过程通叫做“开金”。如果鎏金层要求较厚的话,只要将上述过程反复进行多次就行了,经过四次鎏金的铜件,金层厚约为36微米左右。

4.用毛刷沾酸梅水刷洗,并用玛瑙或玉石制成的“压子”沿着器件表面进行磨压,这样可以让鎏金层致密,与被鎏金的器件结合牢固,直到器件表面出现发亮的鎏金层为止,该过程叫做“压光”。

在古代铜饰件装饰中还有鎏银工艺,方法与鎏金相近,只是把金汞剂换成了银汞剂。

鉴别一件器物表面是否用传统方法鎏过金,主要看其表层是否残留有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