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是一个礼仪型社会,礼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或习俗,它是伴随着古代文明的产生而产生的。礼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的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器以藏礼的先秦社会,斧钺这一特殊的器物往往蕴含丰富的礼意,是时人表达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
虽说斧钺蕴含了丰富的礼意,但是最初它并不是通过今天这种方式来表达礼意,而是通过一些礼的组成形式,因这些组成形式与社会习俗密切相关,与社会生活也密不可分。因此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斧钺就已经是礼意的载体,孕育了最初的礼意。
此后,青铜斧钺在夏商时期大量被铸造,斧钺所蕴含的礼意也进一步发展,为后世斧钺礼意的成熟奠定了基础。西周以后,随着周礼的出现和完善,斧钺在继承前代礼意的基础上,其蕴含的礼意逐渐成熟。本文将探讨先秦社会斧钺藏礼演变的历程。
一、斧钺藏礼的产生
斧钺作为古代重要的工具、武器和身份的象征,与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杨宽先生认为“礼的起源很早,远在原始社会氏族公社中,人们就已经习惯于把重要的行动加上特殊的礼仪。原始人常以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连同一系列象征性动作,构成种种仪式,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愿望。这些不仅长期成为社会生活的传统习惯,而且常被用作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社会组织和加强部落之间联系的手段。”
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礼似乎源于祭祀乐舞。虽说原始社会斧钺经常被用作祭祀,用作随葬,与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似乎有些片面,它应该包含多种仪式和多种习俗。它应当是随着家庭和私有制的充分发展,产生了较明显的分化和分层,以行政权、军事权为代表的世俗权力和以巫术权、祭祀权为代表的原始宗教权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统治者将许多习俗加以改造形成了礼,斧钺也在这种改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器以藏礼的原始社会,斧钺与当时原始宗教祭祀密切相关,成为当时原始宗教祭祀的重要用具,蕴含了丰富的礼意。而在其他方面,也成为了日常生活中表达礼意的重要用具。
新石器时代,斧钺就开始成为重要的礼仪用具,开始蕴含了礼意。花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M63和薛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M44、M58,已经出土几件彩绘石斧,其他遗址中也出土一些彩绘的斧柄等,这些彩绘器物被认为是巫师和战争所喜爱之物,或许使用此斧的墓主人生前可能是部落酋长或巫师,可能既掌握着神权也掌握着部分军权。
同时,在这一时期,钺在斧的基础之上出现,并逐渐出现了玉质斧钺。这些玉质斧钺数量逐渐增多,形制逐渐固定,表面逐渐磨制光滑,有一些表面还镶嵌有装饰品等。随着玉质斧钺的出现和发展,这些玉质斧钺已经不单纯是生产工具,而是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了某种礼仪性的工具。
凌家滩遗址87M4,不仅出土玉质斧钺的数量是最多的,而且有一件玉钺的器形还是整个凌家滩玉器中最大的。此玉质斧钺显然是墓主人身份等级的象征。同时该墓还出土玉龟和玉版等神物,综合推断,该墓墓主人或是既掌握神权,也掌握军权的一个贵族,玉质斧钺也蕴含尊卑等级的礼意。
另外,良渚文化反山遗址M12、M14、M20就出土几件器身镶嵌有绿松石的斧钺,显然也并不是实用工具,而是某种礼仪性的用具。此外,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的墓葬、灰烬坑、房址和祭坛坑中,都有发现少量斧钺,这些斧钺有些按照特别的方式摆放,有些则器身有火烧的痕迹。显然这些斧钺在随葬之前,都是经历过祭祀或者这丧葬仪式,以此表达通天和敬祖的礼意。
综上所述,斧钺在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随着阶层的不断分化,逐渐由实用工具转变为非实用工具,成为了原始礼仪活动的重要用具,成为了礼意的载体。
这一时期,随着世俗权力和原始宗教权力逐渐在当时凸显出来,尤其是一些出土的玉钺,不仅成为了拥有者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且也是拥有者军权的象征,蕴含了拥有者威严的礼意。此外,墓葬中随葬经过特殊摆放或烧制过的斧钺,或许表达了通天和敬祖的礼意。
二、斧钺藏礼的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末期,逐渐进入到了早期国家文明时期,也就是夏商时期。这一时期,原始宗教已经脱离摆脱了萨满教的阶段,逐渐进入到了祭祀祖先和超自然神为特征的高级阶段,巫觋阶层逐渐让位于祭祀阶层。
进入国家文明阶段后,对自然和图腾等的崇拜逐渐减弱。而对鬼神和祖先的崇拜逐渐加强,统治者也更加重视祭祀,重视威仪。希望通过某种礼仪来彰显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相较于原始社会时期来说,这一时期对于鬼神和祖先的崇拜则是重点。尤其是商朝时期,国家每遇大事,均要通过祭祀来决定。随着国家的发展变化,斧钺所蕴含的礼意在这一时期也不断发展。根据上述夏商时期社会变化,来看看斧钺在夏商时期所蕴含的礼意的发展。
夏商时期,除了出土数量较多的石质、玉质斧钺以外,青铜斧钺也出现并在商朝时期大量被铸造。这些铸造的青铜斧钺和玉质斧钺一样,虽说大量铸造,但是数量依旧较少,成为了统治者彰显自己身份地位的重要器具。
相较于原始社会出土的斧钺,夏商时期的斧钺制作更加精细,形制更加固定,部分墓葬中出土一些大型青铜斧钺。如殷商早期李家咀M2出土的1件殷商早期大型青铜钺。殷商晚期则发现大量大型青铜钺。
殷墟妇好墓、花园庄M54、郭家庄M和新干大洋洲商墓都出土大型青铜钺。这些大型青铜钺不仅器形硕大,而且制作精美,器体表面多饰一些夔纹、饕餮纹等纹饰,以显示拥有者的威严。
而从考古发掘的斧钺资料来看,上述几个墓葬,不仅出土大型青铜钺,而且也出土数量不一的玉质斧钺器。青铜斧钺上多铸有铭文,印证了墓主人生前拥有至高无上的军权。
同时在用兵礼中,也是军权的象征,具备了通神和征伐的礼意。此外,随葬的玉质钺器,制作精美,则更多的是一种仪仗器,蕴含了拥有者威严的礼意。
另外,上述几个墓葬,都出土数量较多的斧钺,这些斧钺是丧葬礼中使用的器物,更加凸显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的尊贵,同时蕴含尊卑等级礼意。商朝时期,统治者异常重视占卜,而斧钺作为重要的礼仪用具,是否在商朝时期用于祭祀仪式,目前尚需研究。
综合上述研究,夏商时期,随着青铜斧钺的出现,斧钺的礼意在这一时期得以进一步发展。在原始巫术盛行的年代到祭祀地位加重,斧钺逐渐成为了祭祀的主要器物之一。
夏商时期,斧钺逐渐成为军队中装备的重要武器,也成为了用兵礼中是军权的象征,蕴含通神和征伐的礼意。在仪仗礼和丧葬礼中,斧钺也成为重要的礼器,而墓葬中随葬数量不一、器形大小不一和材质不同的斧钺,则更多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蕴含了尊卑等级和威严的礼意。
三、斧钺藏礼的成熟
两周时代,是斧钺礼意成熟的重要时期。随着进入西周社会,国家形态在这一时期已经成熟。各种奴隶社会的制度在这一时期得以完善和确立,礼乐文明在这一时期也得以全面发展。
西周初期,周公在继承夏商以来礼仪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礼作了大规模的改造和重建,使得礼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其中与斧钺有关的礼仪活动也逐渐成熟。夏商时代重天命、鬼神,周初则逐渐摆脱了天命观念的束缚,表现出了明显的理性化色彩,逐渐开始强调道德伦理。在这个时期,更加重视丧祭,尚宗法,重秩序,尚和谐,重交接,尚礼让,重修德,尚教化。礼的作用在这一时期逐渐扩大,逐渐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虽说后世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做大,礼崩乐坏,僭越行为层出不穷,但是与斧钺有关的礼仪活动逐渐固定下来,斧钺所蕴含的礼意在这个时期也已经固定下来,成为了当时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节将探讨两周时期斧钺所蕴含礼仪的成熟时期的表现。
相较于商朝时期大规模出土斧钺来看,进入西周以后,出土的斧钺的数量骤然减少,尤其是春秋战国以来,斧钺在中原地区仅是零星发现。从形制上来看,西周以来出土的斧钺在继承夏商以来形制的基础上,创新相对较少。
从功用上来看,斧钺在这一时期多用于行刑、诛杀、朝聘和其他礼仪场合,其一些功用逐渐被剑、戈等器物所代替。尤其是进入春秋战国以来,斧钺已经不再适用于长距离作战的需要,则更多成为了礼仪用具,这或许是斧钺礼意成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虽说两周以来斧钺的发展势头相较于商朝时期在减弱,出土斧钺的数量在骤然减少,但是斧钺的礼意随着周礼的出现和完善而逐渐成熟,礼仪形式逐渐固定,斧钺所蕴含的礼意也逐渐固定了下来。
西周以来,与斧钺有关的礼仪活动不仅在随葬墓葬中有体现,在传世文献中也有较多的记载。首先,在用兵礼中,斧钺不仅是军权的象征,而且也是治军的重要器物,是战争中重要的刑具。蕴含了通神、征伐和惩戒的礼意。如虢季子白盘就有关于周天子赐予斧钺于将领的记载,中山侯钺也有相关记载,赐予斧钺,将领就可以秉承天子意志进行征伐。
其次,西周时期,斧钺已经成为了仪仗礼的重要器物,如虢国国君虢季墓出土的2件玉器,制作精美,严格遵守了用玉制度,被认为是重要的仪仗用具。太子墓出土的1件“大子车斧”,很显然是车上用斧,彰显了威严的礼意。
此外,在传世文献中也有一些关于斧钺在出征前、凯旋后以及日常出行时用斧钺举行仪式的记载,如《史记·周本纪》、《诗经·商颂》等文献中就记载出征前商王和周王在太庙举行祭祀仪式,授予斧钺,凯旋后奏乐告慰祖先,出行时以斧钺开道。这些都是斧钺用于仪仗的重要实证,蕴含了威严的礼意。
最后,斧钺在丧葬礼和朝聘礼中也蕴含着尊卑等级和威严权势的礼意。在丧葬礼中,两周时期,严格遵循周礼制度,青铜钺已专为诸侯级贵族所掌握,墓葬中有无随葬斧钺、随葬斧钺的大小、随葬斧钺的材质等因素都蕴含着墓主人身份等级尊卑的礼意。
同时,在朝聘礼中,仪(斧)作为重要的礼仪用具,蕴含了威严的礼意,这在《周礼·司几筵》、《礼记·曲礼》以及《逸周书》等文献中都有记载。
此外,斧钺在祭礼中也是某些祭祀场景常用的器物,如前文所提到的出征前、凯旋后以及墓主人下葬的时候,都会举行祭祀仪式,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怀念,蕴含通天和祭祖的礼意。
随着国家形态的稳定和礼制的成熟,斧钺在西周时期蕴含了更丰富的礼意。虽说由于两周时期大型周王墓和尚未发现和远距离战争对斧钺需求的降低,但是从各种传世文献和金文的记载中就可以发现,斧钺在这一时期虽说出土数量较少,但是却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礼意的重要载体。
是仪仗礼中蕴含威严礼意的重要器物,是用兵礼中军权的象征,蕴含通神、征伐和惩戒礼意的重要器物,是丧礼中蕴含尊卑等级礼意的重要器物,也是朝聘礼中蕴含威严权势礼意的重要器物,更是祭礼中蕴通神和祭祖礼意重要器物。
四、总结
斧钺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器物,是先秦社会重要的礼器。从原始社会斧钺出现,斧钺就开始蕴含一些礼意。这些礼意虽说不够完整,但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和巫术生活密切相关,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
夏商以来,随着祭祀生活逐渐取代巫术生活,加之青铜斧钺的出现和繁荣,后世斧钺所蕴含的礼意在当时已初现雏形。两周时期,国家文明已经高度繁荣,随着维护统治集团的周礼的出现,斧钺广泛应用于各种礼仪场合,所蕴含的礼意也逐渐成熟。
从斧钺的演变中可以发现,斧钺与社会都密切相关。不仅是基本的生产用具,同时也是国家层面重要的礼仪用具,所蕴含礼意的变化也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