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每个角落,都打下了等级制度的烙印。
《延禧攻略》清乾隆帝剧照
清代帝王服饰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服装之一,其纹样等级森严,图案繁缛华丽,不但是帝王至高无上地位的象征,更是皇权思想在服饰中的浓缩。今天我们来聊聊清代皇帝和皇后礼服。
清乾隆皇帝朝服像轴
皇帝朝冠
皇帝朝冠可分为冬朝冠和夏朝冠。其中冬朝冠用薰貂或黑狐毛皮制作,顶上加金缧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
清乾隆冬朝冠
夏朝冠:冠形作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冠前缀金累丝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十五颗,冠后缀金累丝镂空舍林(金龙状饰物),有东珠七颗。
清乾隆夏朝冠冠顶
冬朝冠与夏朝冠的冠顶样式一致,分为三层,底层有正龙4条,中间饰有东珠4颗;第二、三两层各有升龙4条,各饰东珠4颗;每层间各贯东珠一颗;共饰东珠15颗,顶部再嵌大东珠一颗。
皇帝朝珠
朝珠是清代独创的一种官服佩饰,它最初是由佛教用的念珠发展而来。朝珠由颗珠串成,垂于颈后,每隔二十七颗穿入一颗质地不同的大珠,称其为“佛头”,共有四颗,象征一年有四季。
其中胸前正中的一颗佛头连缀葫芦形的为“佛头塔”,由黄色绦子缀着垂在背后的叫“背云”,“背云”末端坠一葫芦形佛嘴。佛头塔两侧缀有三串小珠,每串有小珠十颗,名为“纪念”,共三十颗珠,象征一个月有三十天,三串代表有上中下三旬。
清东珠朝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皇帝礼服
按照《大清会典》的分类,清代皇帝服饰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戎服等,这些服饰分别穿用于祭祀、朝会、节庆、节日、巡行、日常闲居等各种不同的场合,既有其礼仪面,也具有实用性。
礼服是祭祀、朝会等重大典礼时所穿的服装,规格等级为最高。凡宫廷朝会、内外祭祀等重要场合,如皇帝登基、祭拜天、地、日、月,以及在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日时皇帝都要身着礼服参与。
皇帝朝服
朝服是最主要的礼服形式。皇帝朝服的款式是圆领、右衽、大襟、马蹄袖、披领、上衣下裳相连,衣长及脚、袖长掩手并附有披领的袍服,因此也称为朝袍。
朝服的衣袖分为袖身、素接袖和马蹄袖端三个部分。腰间有腰帷,下裳与上衣的连接皱褶处为襞积(音:bìjī),下裳的右上侧(穿着时的位置)有方形的衽。
皇帝衮服
清代皇帝衮服,是皇帝礼服中重要的一种,重大典礼时套在朝服或吉服外。皇帝衮服其形制为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长与坐齐(晚清衣长至膝以下),袖与肘齐,缀铜鎏金錾花扣五。石青色面,两肩及前胸后背饰团正龙纹各一,共四团。
清乾隆石青色缎辑米珠绣四团云龙衮服
此衮服为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缀扣五枚。石青色缎面,用五彩丝线、金线和米珠在胸、背及两肩绣五爪正面龙四团,并在左右肩分别饰日月二章。在团龙纹样内,间饰五彩流云和红色万字、蝙蝠和寿桃纹,寓意“万福万寿”。龙纹均用小米般大小的白色珍珠绣成,装饰效果立体感强,工艺之精美独特。
礼服中,与皇帝衮服相对应,太子穿的叫龙褂,大臣穿的叫补服,其等级区别主要体现在补子的纹饰特征上。
皇帝端罩
端罩是清代皇帝及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用的翻毛外褂,一般在冬季穿着朝服、吉服等服饰时,罩于朝服、吉服袍外用以御寒。按《大清会典》规定,端罩有黑狐、紫貂、青狐、貂皮、猞猁狲、红豹皮、黄狐皮等几种材质;又按质地、皮色的好坏及其衬里、垂带的颜色等内容,分为若干等级,以此来区分位分的高低尊卑。
皇帝的端罩,质地用紫貂或黑狐(即玄狐),以明黄色缎作为衬里。端罩的标准形制,与衮服类似:圆领,对襟,平袖,袖长至腕,长至膝下,毛皮外翻,对襟处缀铜扣四枚,左右垂带共四条,垂带的颜色需与衬里的颜色相同。
皇帝披领
“披领”,民间俗称为“扇肩”,其样式两隅略呈尖锐状,冬季用紫貂或石青色加以海龙缘镶嵌,夏季用石青加片金缘边制作。文武官员、内外命妇及皇帝穿朝服时配用;所以披领也是清朝朝服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根据典制规定,皇帝的夏季披领上绣行龙二条。
“色用明黄,惟朝日用红,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缘,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前后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八宝平水。”
夏朝服款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朝袍
皇帝朝带
皇帝在穿戴服饰中,腰间都要系相应的腰带,穿朝服系朝服带,穿吉服时系吉服带。朝带的功能并非如我们今天的腰带,而是一种装饰物。
皇帝朝带有两种,一种用于大典,一种用于祭祀,均为明黄丝织带。其制一为龙文金圆版四,饰红宝石或蓝宝石及绿松石,每具衔东珠五,围珍珠二十。左右佩帉,浅蓝及白各一,下广而锐。其制二为龙文金方版四,其饰祀天用青金石,祀地用黄玉,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白玉,每具衔东珠五。佩帉及绦惟祀天用纯青,余如圆版朝带之制。
皇帝朝靴
清代皇帝穿朝袍时需要搭配朝靴。靴子的材料多为黑缎,上面绣有草龙花纹,浅色靴底,靴帮也见明黄色。式样初为方头,后又流行尖头。
清康熙黄云缎勾藤米珠靴
皇后朝冠
朝冠分夏朝冠和冬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下图为夏朝冠,青绒冠上缀朱纬,纬上饰凤七只,翟一只。顶三层,每层饰凤一只,顶贯大东珠一颗。凤、翟周身饰东珠及猫眼石,翟尾垂珠,五行二就,青金石结一块,珊瑚坠角。
皇后朝珠
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约形成于顺治后期至康熙,乾隆时期首次列入服制。朝珠共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着朝服时,需佩戴红珊瑚朝珠两盘。
珊瑚朝珠
皇后金约领约
戴朝冠前需先戴金约,用以束发。金约由金箍和后部垂缀的串珠两部分组成。领约又称为项圈,是后妃用于约束颈间衣领的饰物,环形活口开合式。
清金镶青金石金约
皇后礼服
皇后礼服有:朝冠、金约、领约、耳饰、彩帨、朝珠、朝袍、朝褂、朝裙、朝靴。整体着装效果是这样的:
《孝贤纯皇后朝服像》孝贤纯皇后即乾隆帝原配嫡后
皇后朝袍
皇后朝袍是所有服装中等级最高的。下图这件朝袍是乾隆帝孝贤纯皇后在冬季重大典礼时穿用的礼服,其工艺复杂多样,绣工精美,金光熠熠,富丽堂皇。圆领、曲襟右衽、马蹄袖,肩部加缘,裾后开式,附披领。领边、护肩缘边、披领边、下摆边都有貂皮装饰。袍里衬羊皮、天马皮。
清乾隆 明黄色缎绣云龙金版嵌珠石皮朝袍背面
皇后朝裙
朝裙是皇后礼服的内裙,穿在整套礼服的最里面。下图这件富察皇后的朝裙是故宫藏清代传世孤品。圆领、大襟右衽、无袖,裾左右开,后身垂带两条。沿片金镶貂缘,缀银鎏金光素扣四,铜鎏金光素扣二。整条裙子分为上中下三层,上用红色团寿织金缎,中用同质加襞积(就是褶裥),下用蓝色寸蟒妆花缎,内衬月白色素纺绸里。
清乾隆 石青色寸蟒妆花缎金版嵌珠石夹朝裙
皇后朝褂
朝褂长度略短于朝袍,穿于朝袍外。孝贤纯皇后这件朝褂圆领、对襟、无袖,左右开裾,片金缘,内衬红色暗团云龙金寿字织金缎里。
清乾隆 石青色缎绣云龙金版嵌珠石夹朝褂
彩帨
彩帨是清代后妃、福晋、夫人所用的一种佩巾,上绣各种纹饰,如五谷丰登、云芝瑞草等,以色彩及所绣的纹饰区分等级,使用时佩挂于朝褂的第二颗纽扣上,垂于胸前。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
清代女旗鞋
旗鞋,指的是清代旗人女性所常用之便鞋,它是清代满族妇女区别于汉族妇女最有特色的服饰之一。
清代女旗鞋,从鞋跟的薄厚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平底鞋、厚底鞋和高底鞋三类。平底鞋与一般鞋履一样,鞋底普通薄厚。这样的女鞋一般俗称为“绣花鞋”。
满族传统的服饰图案集中表现为文字、动物、植物、花卉、昆虫等几类。这些图案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中国古代伦理、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
这些纹样巧妙地运用会意、谐音、借代等方法将祈福纳祥、驱恶辟邪的思想观念融会贯通,以视觉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精品服饰是满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亦是中华民族服饰的珍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