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瓷胎瓷釉来仿制其他材质的器物,也是像生瓷的特殊品种之一。清清乾隆时期,各种精巧的制瓷工艺至臻巅峰,加之乾隆帝本人亦喜好仿古、奇趣的瓷器艺术,因此,产生了大量巧精致异常的像生瓷器。其中,以瓷胎瓷釉仿制其他材质的瓷器更是巧夺天工,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
一·以瓷仿铜器系列
乾隆帝好古,因此,在乾隆朝出现不少以瓷仿铜器的仿古器物,其中不乏几乎以假乱真的珍品。
比如,这件仿古铜彩出戟尊,高28.4厘米,口径14.6厘米,足径14.6厘米。器身四面出戟,以青铜色为地,辅以绿松石釉、金银彩,间饰青铜锈色。此件瓷尊无论造型还是颜色均刻意模仿青铜器,几乎达到了使人仅凭肉眼无法辨别是瓷还是铜的地步,这种釉色是乾隆时期的新创釉色。
又如,这件仿古铜金釉三足炉,通高33.1厘米,口径14.9厘米。炉仿铜质香炉的式样,通体施金彩,饰模印和镂空花纹。盖面均分为6瓣,每瓣圆形开光内镂雕双螭纹,开光上方模印变形龙纹一周,盖钮为镂空莲花荷叶纹。炉颈部与炉身三个桃形开光内凸印蟠螭纹,腿部凸印变形蝉纹。此炉工艺装饰细腻精巧,通体遍涂金彩,充分显示出清乾隆时期高超的陶瓷仿古工艺。
二·以瓷仿漆器系列
乾隆时期,还出现以瓷器仿制漆器的器物,精巧非常,如果不上手,仅以肉眼几乎无法分辨出它的真实材质,工艺之巧妙令人惊叹。
这件仿朱漆菊瓣式盘,高3.4厘米,口径16.8厘米,足径9.9厘米。盘壁呈菊瓣形,盘内及外壁均施仿朱漆釉。此件仿朱漆盘外底施仿黑漆釉,更加准确地表达了漆器制品的工艺特征,反映出乾隆时期陶工对釉料的配制、烧成火候及气氛等工艺已能运用自如。乾隆皇帝对此件作品倍加欣赏,特为其写诗:“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博士品用谢青喻,仙人颜侣晕朱酡。事宜师古宁斯谓,拟欲摛吟愧即多。”
还有一件仿朱漆菊瓣式盖碗,通高9.1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4.5厘米。碗呈菊瓣式,盖为覆碗式,菊瓣形口,盖内金彩书乾隆御题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浥露掇其英。”碗内外通施仿朱漆釉,色质逼真。
除了仿朱漆器物外,还有一件仿雕漆釉碗,外壁施红釉,仿雕漆工艺,口沿剔刻一周回纹,腹部刻排列有序的锦纹,近足处刻莲瓣纹,精致得令人赞叹。
还有仿黑漆描金工艺的缠枝花果盘,在漆黑莹亮的釉面上以金彩绘桃纹,桃花和桃实处适宜地点缀红彩,使艳丽的花朵和熟透的鲜桃跃然盘上。造型端庄,制作精细,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一种雍荣华贵之感。
三·以瓷仿竹木石皮系列
乾隆时期,以瓷器仿自然材质,如木、竹、石、皮制品的制瓷工艺也“臻于化境”,非常逼真。
仿木纹釉出现于清雍正时期,乾隆时制作更为广泛,釉面比雍正时有更富于变化。这件仿木纹釉碗,里外满施木纹釉,纹理清晰,质感逼真。
还有一件仿木纹釉地粉彩松鹤纹笔筒,内及外壁上下均施仿木纹釉,中部露出白色釉地,其上以粉彩描绘松鹤纹,苍松怪石分布有序,高山流水错落有致,数只仙鹤翩翩起舞于其间,绘画笔触细腻。木纹釉是用红、赭色彩料模仿天然木材的自然纹理,仿肖逼真,宛若天成。
仿竹器物感觉比较小清新。这件五彩花鸟纹墨床,仿竹床形,床边及四足施淡绿釉,上饰褐黄色斑点,颇似斑驳的嫩竹。床面饰白地五彩山石花鸟纹。造型秀巧新颖,悦目怡人,釉彩柔嫩淡雅,仿佛通体散发出自然的馨香,是一件雅韵十足的瓷质文房用具。
仿石纹釉瓷器是在烧制好的白瓷胎上用近似于石质的彩釉勾绘出石头的纹理,入窑二次高温烧制而成。这件仿石纹釉笔筒,里外均施仿石釉,效果逼真,玉石质感极强。
还有一类仿皮器物,比较少见。这件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通体以黑色珍珠地装饰,饰金彩缠枝牡丹纹,瓶内壁及背面施松石绿釉。这种黑色珍珠地系模仿鲨鱼皮效果,在陶瓷器中极为罕见。其造型古朴,形制端庄,既美观又实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