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双摩羯纹银盘,唐代。内蒙古博物院藏。高2厘米、直径47.8厘米。
银盘圆唇,宽折沿,平底,盘底原来可能装有三足。盘底中心捶揲摩羯戏珠纹,其外錾刻六组花卉,折沿捶揲六组纹样,葡萄、牵牛花相间排列。纹饰皆鎏金。该器制作极为精工,捶揲纹样加以錾刻,细节刻画入微。
绿釉刻云纹双孔带盖鸡冠壶,辽代。内蒙古博物院藏。
鸡冠壶,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亦称“马镫壶”、“皮囊壶”。是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样式而烧制的陶或瓷壶。装水或盛酒的器皿。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标志用器物。
两侧棒式蒙古鄂尔多斯部妇女头饰,清代。内蒙古博物院藏。
此器由银镶珊瑚串、绿松石、银链饰等珍贵材质组成。蒙古族在头饰上十分讲究,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妇女使用的头饰不一样,她们喜欢用红珊瑚、玛瑙、绿松石来做装饰。因此蒙古族头饰的种类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
黑漆柄绘梅花纹团扇,清代。内蒙古博物院藏。
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扇面书画务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艺术意蕴。明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近现代的恽寿平、郑板桥、金农、石涛、任伯年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题扇画扇的艺术大师。
蒙古族供养人唐卡画,清代。
蒙古人民极其崇尚佛画艺术,所以在蒙古画的创作中,很大程度上吸收唐卡以及藏传佛像画、佛教壁画的技法,于是就诞生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唐卡,蒙古语称为“布斯吉如格”。(图片版权均属内蒙古博物院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