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在我国历史上有悠久的使用传统,目前最早发现的绿松石制品出自公元前余年的裴李岗文化。绿松石制品,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其在二里头文化、商文化时期有了进一步的繁荣。
二里头文化时期,绿松石制品的制作和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出现了精美的镶嵌铜牌饰、大型龙形器等绿松石制品。这件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嵌绿松石铜牌饰距今约~年细节来看,工艺了得可以代表二里头文化时期绿松石制品的发展水平▼同样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它的出土曾震惊学术界▼这是考古发现最大的一件绿松石组件,是用大约余片精细加工的绿松石片在某类有机质物体表面拼嵌而成,龙体长64.5厘米,中部宽4厘米,方形大头,直体卷尾。它的体量,它的神秘,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商文化时期,绿松石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镶嵌器的比例更大,出现了镶嵌于青铜兵器、骨器上的绿松石制品。商代嵌绿松石龙形铜器柄▼商代嵌绿松石铜戈▼商代嵌绿松石龙纹钺▼绿松石制品是商代玉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商时期,绿松石制品的分布较广,在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偃师商城、武安赵窑等遗址的遗存中均有发现。中商时期,郑州白家庄、湖北盘龙城遗址、济南大辛庄、殷墟三家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