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蒂莲纹罗裤南宋
年南京市高淳区花山南宋墓出土
对,没有看错,这是一条开!裆!裤!
其实不仅是宋代,中国早期的裤子都是开裆裤……
最初人们穿的裤子不分男女,都只有两条裤腿,无腰无裆,穿着时只要套在膝盖以下的小腿部分即可,尤其在冬天,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当然,这种裤子也只能套在里面,外面还有裙子、长衫等衣物罩住。
△折枝花卉纹罗裤南宋
(合裆,大裤脚,裤脚两侧打褶,腰侧系带)
年南京市高淳区花山南宋墓出土
后来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才出现了满裆裤。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常常要骑马,穿开裆裤自然不方便。到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汉族人才开始学习穿满裆裤,而这种有裆的裤子叫做“袴”。
△印花柿蒂菱纹绢抹胸南宋
年南京市高淳区花山南宋墓出土
(花纹内填有排列整齐的柿蒂小花,抹胸上的图案是用古代印花工艺印出来的,体现出宋代高超的丝织品印染水平。)
这块抹胸的作用其实就和今天女性穿的文胸一样,都是贴身穿的,只不过比现在的文胸大很多。这块抹胸呈长方形,长厘米,宽50厘米,上边中间打有褶皱,两边各有一根系带,抹胸为绢质,质地光滑。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中国女性穿抹胸的历史很悠久,在汉代时期文胸叫做抱腹,魏晋时期叫两当,唐代叫诃子,宋代才叫抹胸。
仙鹤纹素缎补服
胸、背正中织方形补子,为仙鹤云纹,鹤两两相对,翱翔于云间。
天鹿纹素缎官服
胸、背正中织天鹿纹样,四周配以海水、江崖、灵芝、松、竹、梅等纹饰。
补丁
还是补丁
都是补丁
这些漂亮的补丁可不是衣服破洞缝补出来的,而是明代首创的常服补子,在官员穿的衣服前后各有一块40厘米至50厘米见方的绸料补子,补子上绣有不同的纹路和花样,以表示不同的官阶。成语“衣冠禽兽”最早即来自于此。
《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文官)
公、侯、驸马、伯的补子绣麒麟;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鶒;
武官一品、二品绣麒麟、狮子,三品、四品绣虎豹,五品绣熊罴,六品、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等。
我国素来就被称为“衣冠王国”,服饰种类之繁多,制度之完备,等级之森严,纵观世界各国服饰史均无出其右者。
△素纱衣南宋
年南京市高淳区花山南宋墓出土
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全国丝织手工业中心南移,以江南地区江浙两地生产为最盛。服饰制度上结束了前期纷繁杂乱之态,风格在沿袭唐代的基础上多有变异。
△祥云纹缎曳(衤散)明
年南京市雨花台区邓府山明弘治二年(年)王志远墓出土
△杂宝纹缎袍明
年南京市玄武区板仓村明正德十二年(年)徐俌墓出土
明代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鼎盛时代。
太祖朱元璋尽复唐宋旧制,服饰制度详尽规范。以南京、苏州、杭州三地的织造府最为重要,南京的云锦,苏州的织金锦、妆花缎均闻名于世。
明太祖朱元璋有“强迫症”,大家穿什么样的衣服,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全国官民按各自身份,必须要穿“指定款”。
指定到什么程度?
比如官员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袍,配黑靴,平头百姓要戴四带巾,穿杂色盘领衣,但是绝对不能穿玄黄色的衣服,因为玄黄色是皇室的专属。
女子的着装也分得很细,普通老百姓的妻子,允许戴银质首饰并在上面镀金,耳环可以戴黄金耳环并佩珍珠,镯子必须佩带银镯子。
而乐妓要戴银角冠,绝不能和老百姓的妻子穿一样的衣服。
穿错了、戴错了怎么办?哼哼。
有一回,几个军汉在街上踢球玩,玩久了出了一身汗,他们就下意识地把裤腿挽起来,结果一挽裤腿就“违制”了。紧接着一群公差上来,把这群军汉抓走,不久后宣判,所有挽裤腿的军汉挽裤腿的脚都被砍掉!
△《女医明妃传》剧照
明代妇女主要穿着衫、袄、霞披、裙子等,衣服样式大多仿自唐宋。明代仕女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对襟的窄袖罗衫与贴身的百褶裙,喜欢将比甲当作外出服穿着,配上瘦长裤或大口裤。
△《女医明妃传》剧照
明代出现的立领服饰,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当时明朝正经历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寒冷,立领应运而生。
△《女医明妃传》剧照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其样式通常较后来的马甲要长,一般长至臀部或至膝部,有些更长,离地不到一尺。这种衣服最初是宋朝的一种汉服款式,无袖长罩衫,又叫做“背心”。
到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加剧,明朝的城市也高度繁荣。钱袋子鼓了,大家在穿衣搭配上的心思也活络了,整个社会穿衣的风格大变。
△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板明
年南京市下关区(现鼓楼区)张家洼明洪武四年(年)汪兴祖墓出土
△嵌宝石镶玉金带板明
年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明天启七年(年)沐叡墓出土
江南稍有点钱的家庭,基本都是全身名贵丝绸,老板穿这么好,打工的也受影响,也不管什么讲究,像紫色红色这类官员专用的着装颜色,明朝万历年间,老百姓照穿。
△嵌宝石金帽饰明
年南京市玄武区板仓村明正德十二年(年)徐俌继室夫人王氏墓出土
△嵌宝石莲纹金饰明
年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明成化十年(年)沐斌继室夫人梅氏墓出土
南京妇女的衣服,到了万历年间起,几乎是两三年一变。女眷们的首饰,更是玩命地攀比,普通士大夫家的女眷们,光首饰就要花白银多两至千两不等,首饰的形状也常是“粗巨异常”。
△嵌宝石金簪明
年南京市玄武区板仓村明正德十二年(年)徐俌继室夫人王氏墓出土
△花卉纹金钏明
年南京市玄武区板仓村明正德十二年(年)徐俌继室夫人王氏墓出土
明朝的贵妇们抛头露面,“负担”不是一般的沉重。
△嵌宝石蜘蛛形金簪明
年南京市雨花台区邓府山清顺治三年(年)佟卜年夫人陈氏墓出土
明代金饰在制作中大量采用宝石镶嵌技术,如蜘蛛形金簪,用金丝将红蓝宝石编织成蜘蛛的形状。
△嵌宝石金头面明
年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明成化十年(年)沐斌继室夫人梅氏墓出土
明成化十年(年)沐斌妾梅氏墓的一组金簪,是明代贵族妇女使用的一幅完整的头面,包括挑心、掩鬓、顶簪、分心等,均镶嵌大量红宝石、蓝宝石及绿松石、猫睛石等,虽出土时有的宝石已缺,但嵌宝石的金托多达97个,极为罕见。
△凤凰形金插饰明
年南京市玄武区板仓村明正德十二年(年)徐俌夫人墓出土
佩戴于凤冠之上,凤凰凌空飞舞,展翅翱翔。
明代晚期时,谁穿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只要破费点银子,就能弄一套王公贵族家的礼服,得意洋洋地穿出来招摇。什么风格的都有,什么颜色的都敢搭配,花团锦簇的。
△《女医明妃传》剧照
之所以能在服饰上有这么多“折腾劲”,拜明朝领先世界的纺织扎染技术所赐,明代服饰仅在面料颜色上,就新花样层出不穷。
南京市博物馆《云裳簪影——宋明服饰展》展示了馆藏的宋、明时期服饰精品,多为南京地区出土,其中各种服装、鞋袜20多件,各种金、银、玉首饰、佩饰多件,不少展品来自江宁宋墓和江宁将军山明代沐氏家族墓。
现在看到展厅内的很多服饰呈现出灰黄色,但其实这些衣服当年并不是这个颜色,而是五彩缤纷的,上面印有红、绿、黄、赭色等多色。
据资料记载,宋代女性服饰相较男性,款式要多,颜色种类也更丰富,特点是上淡而下艳,上衣颜色一般是淡绿、粉紫、银灰、葱白等,以清秀为雅,而下裙颜色通常是青、碧、绿、蓝、杏黄等,以艳丽为主。
然而这些衣服经过了上百年的掩埋,墓室周围酸碱度和温湿度的变化,大多数颜色都已褪了,不过我们依然能从衣服上看到当年丝织品的精美图案。
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