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年元旦已经过去了,春节马上也到了。那么元旦春节是怎么来的那。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公元纪年法”,将公历元月一日正式定为“元旦”。同年12月23日,政务院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度假办法”,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之一,从此,公历1月1日被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被成为“春节”。农历和公历相差没有几天,而且也固定,就是纪年的方式不同,比如,农历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就在公历的一月底二月初前后。
农历又称夏历,这的从夏王朝说起,夏王朝主要控制区是豫西、豫东、豫北、鲁西和晋南部分地区。核心控制区域则是豫西地区的洛阳盆地和汝河、颍河上游地区。洛阳盆地,北部为邙山黄土丘陵,中部是呈三级阶地的伊、洛河冲积平原,南部为万安山,东部有嵩山山系。盆地内南北高,中间低,略呈槽形。盆地呈东西狭长的椭圆形,地势自东向西倾斜。盆地的总面积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夏历发源于洛阳盆地。在夏朝国王的带领下夏先民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夏先民们根据月缺月圆的自然规律逐步制定了夏历。夏先民们把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他们发现了最冷的三九天,也发现了最热的三伏天;他们知道白天最长的夏至日,也知道白天最短的冬至日,他们还发现了这个冷热周期是天左右,夏先民们把这个周期叫做一年,夏先民们还把最冷的天气与最热天气和农时结合起来,比如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春雷始响,蛰伏于地上地下冬眠的动植物该苏醒了,该出来工作了,该忙于生计了,夏先民们逐步有了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就这样二十四节气产生了。夏历是夏代创立的历法,夏历除了反映月相盈亏外,还反映了潮汐现象。夏历,反映了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夏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后各朝代沿用自今。
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里有个绿松石铜圆形器,这个绿松石铜圆形器中间留有固定东西的区域。这个绿松石铜圆形器带上中间固定的一根针后就特别像古代天文台的日晷,日晷由“日”和“晷”两字组成。“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因此,日晷就是白天通过测日影的长度或方向计时定时间的仪器。此物出自高等级贵族墓葬。圆片形,直径17厘米,厚0.5厘米。周边镶嵌61块长方形绿松石片,大小相同,排列均匀,形似钟表刻度。中间镶嵌两圈十字形绿松石片,外周较大,内周较小,每周13个,相间排列。61*6=,和13与《尚书》所载夏历闰年天数和相合,有专家认为此器为天文历法用品。正面最少蒙有六层粗细不同的四种布,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分别为8*8根和52*14根,背面也有布纹痕。可见当时天文历法、铜器铸造和纺织方面的高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