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彭城晚报」
年8月末的一天深夜,徐州东郊乔家湖村东南方向的翠屏山上突然出现了几个鬼祟的黑影。有人盗墓!接到群众举报后,考古人员冒着酷暑赶到现场勘察调查。庆幸的是,盗墓贼虽然已经挖出了一条3米左右深的盗洞,却还并没有得手。经过近40天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楚王宗室成员刘治的墓葬大白天下。
和王级墓葬相比,翠屏山汉墓的规模虽然不算很大,但却保存的较为完整,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汉墓资料。让人意外且有意思的是,这座墓葬中曾出土了一罐红彤彤的“螃蟹”,在汉代墓葬考古中还是第一次发现。
▲八层封石挡住盗墓者的入侵
翠屏山海拔高度只有80多米,这次发现的汉代墓葬就在山顶。由于当地居民取土,墓口局部已暴露在外。在封土上及周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饰有绳纹板瓦、筒瓦残片。另外,在墓葬的周围还有石块堆砌的内外两层长方形墓垣,外层墓垣长约50米、宽约40米。
考古人员在山顶发现的是一座石坑竖穴洞室墓。竖穴墓道南北长3.2米、东西宽2.3米、深8米,在墓道底部,又水平开凿出一个南北长2.64米、东西宽2米、高1.58米的洞室,洞室与竖穴墓道之间有进深半米左右的门道连通。
竖穴墓道中的回填夯土并不纯净,夹杂了很多小型石块,并由上至下设置了8层封石用来防盗。其中,第1、4、8层为条石,第2、3、5、6、7层为块石,每层块石排列规律不明显,有叠压现象。最下面的第8层条石被作为椁室盖石使用,椁室东西两侧各有宽20厘米左右的石台,条石就侧立于这个台上。条石南北排列共10块,牢牢“守护”着墓道底部的椁室。这些条石大小基本一致,长约2米、宽0.6米、厚0.25米,南北两端两块条石制作得最规整,其它的都较粗糙,每块条石平均都有多公斤重。条石下的椁室长2.8米、宽1.74米、深1.64米。
古人的防盗措施看起来笨拙,却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作用,盗洞在约2.8米深的第四层石板处停止。这座汉墓严密的封堵是比较罕见的,这让清理工作费了不少周折。根据墓葬复杂的封堵措施,考古人员在发掘开始不久就认为,翠屏山汉墓墓主人的社会地位不会太低。
▲这是一座西汉早期夫妻合葬墓
清理到竖穴墓室底部,考古人员遇到了第一位墓主人。墓主人的漆木棺放置在约30厘米高的夯土台之间,沉埋地下多年的棺木早已腐朽,只能看到棺木痕迹和一些红色的漆皮及朽木痕迹。尽管墓主人骨骼腐朽严重,几近化为泥土,但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从痕迹上判断,墓主人脚向是朝北的,而北侧已经露出了洞室的石门。石门后掩藏着怎样的秘密?洞室里又会给考古人员带来什么发现呢?
翠屏山汉墓的洞室用石门封堵,并且门扇相接处有榫槽相咬合,门里面还有门槛,再加上每扇门中间都有镶嵌铁铺首环的门孔,这在西汉墓葬中是很少见的。打开石门,洞室里还葬着一位墓主,这位墓主使用了双层漆木棺,头骨和腿骨保存尚好。从骨骼位置上看,洞室里的这位墓主人是头朝南的,和洞室外的墓主头靠着头,中间仅有一层石墙之隔。
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员结合现场情况作出了判断:在竖穴墓道底部椁室发现的第一位墓主是女性,而洞室内埋葬的是男主人。两人不是同时下葬,女墓主人埋葬的时间明显偏晚。考古专家们推测,男墓主葬入洞室后,洞室外的椁室、竖穴墓道就用夯土封填上了。等其夫人死后,又将填土挖开,将其夫人葬入,椁室内葬具下的夯土及周围的夯土台即是第一次封填的遗留。
根据墓葬形制和在竖穴底部椁室发现西汉文帝四铢半两钱币,考古人员给出了墓葬时代:西汉早期,年代在汉文帝至武帝期间。
▲夫妻俩的陪葬品“重男轻女”
在女墓主所埋葬的竖穴底部椁室,考古人员清理出10件陪葬物品。其中,棺内清理出口唅、大乐富贵博局蟠螭纹镜,其他随葬品放在了东部和南部的夯土台上,东部有陶罐、陶钵、半两钱币、铜座漆杯、环首铁刀等。南部有两件铜壶,还发现多件漆器痕迹,其中一件漆器内放置有4个鸡蛋。
埋葬男墓主的洞室里,考古人员清理出40多件陪葬物品。男性墓主的木棺放在棺床上,棺床为木质,外髹红漆,四角各有一个铜轮。在洞室东北角,有一组陶器和漆器,另有一件铜勺,陶器有灰陶罐、彩绘陶壶、原始瓷壶等。灰陶罐里发现有鸡、鱼、螃蟹、鱼类卵等;漆器有勺、奁、盘等,有的漆器内放鸡蛋或牛排。中间放的是漆奁、漆六博棋盘(棋子为骨质,曲道为银质),漆奁内有铜镜、铜刷、铜带钩及双面玉印;东南角的陪葬品有铁薰、陶鼎、壶、钫、铜剑、铁叉等,器物的上部还放置铜戈、铜矛两件长兵器,均有镦,戈上部还有鸟形饰。此外,在外层棺南端外壁还有一枚青玉璧。
不仅如此,细心的考古人员从洞室内地面及石壁上残留的朽木、细泥痕迹还发现,尽管洞室开凿得已经非常规整,但洞室四壁及地面、墓顶都经过装修。古人先在石壁和顶部缺失处用细腻的红泥抹平,然后在上面贴木板,木板外再敷上一层麻布,然后在麻木上髹红漆。这样的墓室在建造完成时,是通体红彤彤的色彩,豪华而凝重。可以说,埋葬男墓主的洞室经过了豪华装修。
洞室内男墓主身边发现了四叶蟠螭纹镜,这种铜镜的风格明显早于女墓主陪葬的大乐富贵博局蟠螭纹镜,这一点也成为考古人员此前判断男墓主早于女墓主死亡的佐证。女墓主的陪葬品远少于男墓主的陪葬品,这夫妻二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考古人员推测,两人社会地位是一个因素,也可能是男墓主去世后,其夫人的生活条件变差了。
▲“刘治”史籍资料中查无此人
双面玉印的发现对于考古人员来说是个重要收获,同时也带来的新的谜团。
这枚双面玉印的印面呈长1.6厘米、宽1.45厘米的长方形,厚0.7厘米,两个印面中间有直径2.5毫米的圆孔。两个印面文字分别为“刘治”“臣治”,都是阴文篆书。在玉印边还出土了玛瑙珠子、绿松石坠等,这些东西都是作为玉印的串饰一起入葬的。
知道了墓主人的姓名,但考古人员的记忆里却对“刘治”这个名字非常陌生,甚至在史籍资料中也找不到关于“刘治”的记载。不过,墓主刘治能够随葬有玉印、玉璧、铜剑、错银铜戈等级别较高的陪葬品,并且还有“臣治”印文,说明他的身份是比较高的。另外,翠屏山汉墓的陪葬器物有些与众不同:在椁室、棺室的陪葬品中,并没有整套的如鼎、壶之类的陶制冥器,玉器也不多,但兵器却很多。
考古人员推测,翠屏山汉墓墓主人刘治应该是与楚王家族有密切关系的刘氏宗族成员,并且应该与军事有关。
▲刘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除了墓主身份留下的未解之谜,翠屏山汉墓也给考古人员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在竖穴底部椁室和洞室里,考古人员都发现了鸡蛋的踪迹,它们被放置在漆器里,可惜都已经破碎。它们的个头比现在的鸡蛋略小,长径5厘米,短径只有4厘米。或许,这就是当时的天然绿色食品“土鸡蛋”吧,不过鸡蛋在汉墓考古中也还是时有发现的。
洞室内的保存条件较好,不易被扰动。在洞室东北角有一堆摆放基本未动的陶罐、彩绘陶壶。考古人员打开这些陶器的盖子后,大家惊奇地发现里面全是吃的东西,有残留的鸡骨、鱼骨、大米、鱼卵等。陶罐中的鱼卵虽然在地下埋葬了多年,但打开盖子呈现在考古人员面前时,晶莹剔透,呈偏红的淡黄色,看上去似乎还是新鲜的。而在最后打开的一只陶罐中竟然发现有一堆螃蟹,蟹肉虽早已荡然无存,但螃蟹的壳、腹部、大螯等都还清晰可辨,基本保存完好,外表呈现出红通通的光泽,就像刚蒸熟的一般。考古专家表示,在汉代的陪葬品中,鸡和鱼是比较常见的,但螃蟹在国内的汉代墓葬考古中还是第一次被发现。和鸡、鱼、米等食品摆放在一起,这说明至少在多年前的汉代,螃蟹就已经是餐桌上的美食了,或许墓主人刘治就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红通通的“螃蟹”重见天日不久就褪色发白,渐渐变脆。
徐报融媒记者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