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清朝官员佩戴的朝珠有什么寓意?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朝代,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在这些朝代中有一个朝代官员非常特别,官服跟其他朝代基本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上朝的时候都要佩戴朝珠,而且各个官职佩戴的朝珠还不一样,这个朝代就是清朝。
虽说佛教很早就传入到中国来,但其直到隋唐时期才开始进入繁荣时期,佛珠也正是在这时候被大量用于中土佛教中。即便是在那些佛教发展比较辉煌的朝代没听说过将佛珠跟官员联系在一起,也只有在清朝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清朝官员的为何要带朝珠,各类朝珠到底有什么含义?
提到清朝官员带朝珠就不得不提到清朝的发展历史,毕竟朝珠跟他们曾经的发展有很大的关联。其中早在努尔哈赤当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支持藏传佛教的政策,并将佛珠作为一种非常贵的物品奖励给那些立下功劳的官员。不少文官和武将为了巴结当时的统治者,将那些色泽非常好的佛珠作为贡品送到宫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佛珠演化出的朝珠慢慢成为了清廷冠服佩饰的标准。
据说朝珠成为宫廷冠服佩饰是在顺治皇帝入关之后,关于朝珠的制作和佩戴的相关规范被正式载入是在乾隆28年,当时编撰的《钦定大清会典》之中就提到: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成为皇帝对文武百官的赏赐以示恩重。其余的普通官员和老百姓,没有特殊情况出现是绝对不允许佩戴的。
朝珠作为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共颗,其中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其中4颗大珠象征着春夏秋冬这四季,颗朝珠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24节气以及72候,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朝珠寓意天、地、日、月。此外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朝珠无论是用珠和绦色都有很大的区别,以示身份地位的特殊和尊贵。
通常来说,朝珠的材质大体分为东珠、青金石、翡翠、珊瑚、琥珀、蜜蜡、水晶、沉香、玉、绿松石、宝石、碧玺、伽楠香、桃核、芙蓉石等类型,配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皇帝使用的朝珠是东珠,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用蜜珀珠,朝日用珊瑚珠,夕月用绿松石珠,均明黄绦。由于东珠非常罕见,除皇帝之外只有皇后以及皇太后能用东珠作为服朝珠。
那些皇子、亲王、亲王世子、郡王等皇亲国戚的朝珠不准用东珠,其余任何组织种类的珠子都可以使用,配以金黄绦;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所用的朝珠同样是不得用东珠,其余的都可以使用,但是其配饰只能用石青绦;民公、侯、伯、子、男的朝珠只能在珊瑚、青金石、绿松石、蜜珀这几种当中挑选,其配饰只能用石青绦。#历史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