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金变白?
经常会有消费者向本鉴定站黄金首饰佩戴了一段时间后莫名其妙的出现一部分变白的现象,是不是买到了假货?
众所周知黄金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耐腐蚀,不易氧化,但是黄金有一个弱点就是易与液态汞(Hg)结合,形成一种白色的金汞齐(Au2Hg)膏体吸附在黄金饰品上,它是无毒的,只要稍微加热处理一下即会消失,而且不会影响首饰的质量。因此消费者手中的黄金饰品变白大部分都是受汞污染所致。
日常生活中汞元素存在的物质有:空气、日光灯、干电池、体温计、血压计以及一些高汞的化妆品。因此,消费者在佩戴黄金首饰时要特别注意:
1、消费者在使用具有祛斑或美白功能的化妆品、儿童或婴儿用化妆品、面膜时最好摘下黄金饰品。
2、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使用体温计、血压计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汞污染自己佩戴的黄金首饰。
当然消费者不是很放心,最好还是拿到权威的珠宝鉴定站去检验一下。
二、戴白金过敏?
通常来讲白金(铂)是不会引起过敏的,恰恰相反,白金(铂)是完全抗过敏的,并是人们同环境污染和有害疾病作斗争的强有力的同盟者。可利用白金(铂)的催化特性来减小由机动车排出废气引起的大气污染。事实上,小汽车的消声器中的滤清器就含有白金。
不过在这里要提醒消费者:有些人确实是对贵金属首饰过敏,最常见的是对镍(nickel)过敏。大约七分之一的人在长时间接触含镍的金属后,皮肤表面会出现过敏症状,比如发红发痒,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小水泡。这种症状被称作镍过敏或镍皮炎。因此,国家标准GB—《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规定:①用于耳朵或者人体的任何其他部位穿孔,在穿孔伤口愈合过程中摘除或保留的制品,其镍释放量必须小于0.2微克/(厘米2·星期);②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的制品,如:耳环、项链、手镯、戒指、手链等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部位的镍释放量必须小于0.5微克/(厘米2·星期);③贵金属制品表面有镀层的,其镀层必须保证与皮肤长期接触部分正常使用的两年内,镍释放量小于0.5微克/(厘米2·星期)。
有些白色K金(注意是whitekarategold,不是铂金Platinum)是有可能让人产生过敏反应的,因为这些白色K金里含有一定成分的镍等其它一些致白金属。所以说,有些消费者说会对白金过敏,可能买的是白色的K黄金,而不是白金(即铂金),所以笔者在这里提醒各位消费者购买金属饰品时切莫把白色的K黄金当作白金(铂金)购买!
三、银变黑?
白银表面光洁,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但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当银首饰遇到硫(S)时,会生成一种黑色的硫化银物质,使银首饰表面发黑。防止银饰变黑的最简单的做法是:把银饰摘下后,放到能密闭的塑料袋里;经常把银饰放到柔和的洗涤液中清洗,比如中性洗涤液;也可以经常用软布或擦银布进行擦拭,就可保持光亮如新。
银、泰银、藏银、苗银(云南银)分不清?
银因为可塑性强而可以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装饰品,价格又便宜,为消费者所喜爱,但是很多人也因为各种类型的银饰而分不清头绪,笔者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有关银、泰银、藏银、苗银(云南银)的区别:
1、银:即银含量为‰的银,是国际公认的纯银标准,现在通常把银镀上铑,以防止银在氧化或硫化情况下变黄变黑,没有镀铑的银,称为素银。
2、泰银:又叫“乌银”,是在银首饰上把银、硫的混合物融化,并以玻璃质状态形成覆盖层。乌银覆盖层疏松乌黑,与白银的光洁银白形成鲜明对比,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由于经过了特殊的防旧处理,乌银首饰不仅长期不变色,表面硬度也大大增强,别具一格的质感和色泽,使这种首饰粗犷而古朴。泰银之所以叫泰银是因为其制作方法和风格源于泰国,和银的含量无关。通常泰银的银含量有两种:一种就是银,另一种是千足银。3、藏银:一般不含银成分,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传统上的藏银为30%的银加上70%的铜,配以绿松石、红珊瑚等小石头,红红绿绿,纯手工打制,非常精美漂亮。但是现在市场上已经见不到了,而是完全以白铜替代,配置的小首饰也换成了合成绿松石、合成红珊瑚。
4、苗银:一般是足银,也称云南银,云南有很多少数民族流行佩戴银饰,比如苗族的衣饰(苗族的衣服上,总有着银饰嵌在上面,薄薄的一层)、首饰,那里还保持着手工制银的传统习惯。苗银产品经戴过后,长期放置不戴,手镯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应,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不过下次在戴的时候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
但现在说的苗银都并非纯银,其它主要成分是铜,只是表面镀上一层薄薄白银,其效果跟真实的纯银做出的效果一模一样。其主要特点是苗族地区手工打制作,图案精美,富有寓意。在湖南西部和贵州等苗族聚集的地方常有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