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距今年~年,是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首先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年命名。主要分布在泰安周围地区,东到黄海边,西至山东西部边境,北达渤海南岸,南抵江苏淮北一带。大汶口文化的前身是鲁南苏北的新石器文化,后继者是山东龙山文化。
自大汶口文化被发现以来,已先后发现遗址两百多处,发掘墓葬多座。考古成果显示大汶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母系制日益解体、父系制逐渐兴起的时期。
大汶口遗址原本是一处氏族公社的公共墓地。由于墓葬之间叠压和打破现象较多,反映该墓地延续使用的时间很长,出土随葬品十分丰富,而且制石制玉业发达,从已发现的人面纹玉片来看,大汶口文化已经采用了环形砣玉工具,且石器的磨制精致。
人面纹玉佩饰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玉器所用材质有青玉、黄玉、碧玉、大理石、绿松石等。玉材多采自山东泰山、邹县和莱阳等地。还有些属于石性较大的玉石。
玉组佩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玉器的造型可分为几何形、圆曲直方复合形、人物动物形,还有由各式多个小型饰玉组成的玉组佩造型。几何形造型又可分为圆曲形(如环、璧)和直方形(如铲、斧、刀)。
大汶口遗址号墓所出黄玉铲,钻孔工艺特别,它是用先琢后钻法完成的,即先在需钻孔的部位用尖锐的工具反复琢刻,使玉料上形成圆穴,然后在圆穴上再进行锥钻钻孔。
黄玉铲
大汶口遗址4号墓所出骨雕筒,其上有绿松石珠镶嵌。这是新石器时代最早的嵌绿松石工艺实例。
骨雕筒
上述这些是大汶口玉器的普遍特征,那么,这一时期的玉器又有哪些种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