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色而浑火气无,落霞讶失鹜飞孤漆器的

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而制作的日用器具及其工艺品、美术品等。用漆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通过配制不同颜色的漆,使器物更加美观、华贵。中国古代漆器工艺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迄于清代,不断发展、完善,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一)新石器时代的漆器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认识漆的功能并用以制作器物。已发现的有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碗,出于第三文化层,内外均有朱红色的涂料,其物理性能与漆相同,造型美观,色泽鲜艳。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有觚形薄胎朱色漆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一批漆(木)器,它们出土于大、中型墓葬,胎骨已朽,从遗存已知器形有鼓、案、俎、几、盘、豆、斗、勺、觚、杯等多种。这些器物大都施彩绘,纹饰有条纹、几何形纹、云气纹、回纹等,构成美丽的图案。其中,一般器物的器表涂赭红或淡红色,而精美器物则在红地上用白、黄、蓝、黑、绿色绘出边框及繁缛的花纹图案。从器物已朽的胎骨脱落的彩皮呈卷状,其物理性能与漆皮相似,是黄河流域出土的最早的一批漆(木)器,为探讨漆器起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缠藤蔑朱漆筒(河姆渡文化)

彩绘木胎高柄豆(陶寺文化)

(二)商代漆器

商代,发现漆器的地点增多,范围扩大。其中,如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的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原器形均难以辨认。从残片观察,为木胎,残片表面为朱地花纹。纹饰有饕餮纹、夔纹、雷纹、蕉叶纹等,有的花纹上嵌有绿松石,形状呈圆形、方圆形和三角形,均经磨制;有的贴有金箔。加之大部分花纹先雕刻而后髹漆,表面呈浮雕状,显得十分华丽美观。河南安阳侯家庄王陵出土的漆绘雕花木器中,有的镶嵌蚌壳、蚌泡、玉石等。

商代漆器残片

兽面凤鸟纹嵌螺钿罍(西周)

(三)西周漆器

西周漆器从出土物看,主要有两种装饰,一是描绘花纹或镶嵌蚌泡;另一种是“蚌组花纹”,为螺钿漆器的始祖。

(四)春秋战国时期漆器

春秋时期,漆器已出土的有豆、杯、盘、勺,以及髹漆木棺、车、矛柲、盾牌等。战国漆器品种繁多,有很多事前所未见的器物。长沙楚墓和信阳楚墓出土的众多漆器,反映了这个时期漆器制作技术和工艺水平。其中家具有床、几、案、箱,炊厨用具有俎,饮食器有盘、盂、巵、樽、耳杯、勺、匕,妆奁器有奁、盆、梳、篦、匜、鉴,陈设品有座屏,仿铜礼器有鼎、豆、壶、钫,乐器有鼓、瑟、笙、编钟架,兵器有甲胄、盾、弓、矢箙、剑椟、戈和矛柲,交通工具有车、肩舆,丧葬用具有棺、笭床、镇墓兽等。足见漆器器类之全,用途之广。

禽兽纹俎(春秋)

战国楚彩绘漆透雕座屏

漆器胎骨分木胎、夹纻胎、竹篾胎,以木胎为最多。各种胎骨的制法因器物不同而异。装饰图案纹样有:几何纹和几何勾连纹、云纹及变形云纹、动物纹、植物纹、乐舞、狩猎、弋射、天文图像,以及模拟青铜器花纹。绘画方法多用毛笔单线勾勒,加平涂。颜色有黑、红、褐、黄、绿、蓝、白等,着色用涂料,深色用漆(称为“漆绘”),浅色用油(称为“油彩”)。镶嵌技术已经很高,用料涂蚌片外,多用铜、金、银作嵌件。另一个特点是给薄板卷木胎或夹纻胎器物镶加铜、银扣箍(即扣器),有些是铜扣错金银花。它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漆器镶嵌和金银细工的高度成就。生产漆器的作坊,主要是由诸侯官府直接掌管、控制的作坊和地方的官府作坊,也有私人经营的作坊。对此,在漆器的铭刻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战国楚彩绘漆几何纹方耳杯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