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朝宫殿湖北黄陂盘龙城

盘龙城城址坐落在遗址的东南部,平面近方形,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米。城墙基宽21米,西垣和南垣残高1~3米。每面中间各有一缺口,应为城门。城垣分段版筑,分主城垣和护城坡,夯层厚约8~10厘米。城垣南部和北部发现有濠沟遗迹。城内东北部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夯土台基,西南部为一片洼地,未见遗迹。

城址想象复原图

夯土台基南北长米,宽60米,厚约1米。建筑基址分上下两层,已发现3座,平行排列在南北轴线上,方向同城垣一致。一号、二号基址已发掘。一号基址平面呈长方形,宽39.8米,进深12.3米,分为4室。通面宽33.9米,进深6~6.4米,中间二室较大,面宽各为9.4米。夯土墙基厚约70~80厘米。墙内残存圆木柱穴,直径约20厘米,间距约58~95厘米。各室都在南壁中间开1门,中间2室又在北壁偏东处开一后门。室外沿排列43个大檐柱穴,每个柱穴底置有*形石础,埋深约0.8米,穴外两侧有2个小柱洞。台基四周略倾斜,上铺碎陶片,作为散水。整个基址可复原为一座周围有回廊,中央为四室的高台寝殿建筑。

年一号宫殿发掘现场

一号宫殿柱础石及柱坑

1号基址平面图

宫殿复原图

宫殿复原图

宫殿复原剖面图

1号宫殿四分之一复原模型

二号基址位于一号基址之南约13米,平面长方形,东西长27.5米,南北宽约10.5米,基址四边有前后左右对称的大檐柱穴27个。西侧台基下有一排陶质水管道。二号基址中间未见隔墙,可复原为一座大空间的厅堂,与一号宫殿基址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

2号宫殿基址西侧排水管

宫殿区假象复原图

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围绕杨家湾大型建筑基址F4进行发掘,通过外围的发现及F4迹象,判断该基址为西北—东南走向、规模和等级与宫城区一号宫殿大致相当,但年代稍晚。这一现象说明杨家湾遗址也可能是盘龙城遗址的核心地区。在当年发掘的7座墓葬中,其中M17发现有镶嵌绿松石和金片的兽面纹饰件,是中原文化系统迄今所见器形完整的、年代最早的金制品,这些年代较晚的墓葬,可能与F4基址相关。

杨家湾南坡遗迹平面图

M17出土的绿松石镶金饰件

古城内发现的3处大型宫殿基址,前朝后寝,气势恢弘,其建筑格局影响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近三千年。从一号宫殿残存的柱洞及墙基推断,这是一座由中分四室排列的宫殿。四室由木骨泥墙分隔,中间二室较大,两端二室较小,中间二室前后各开一门,两端二室只正面有一门。四室之外有一宽2米的回廊围绕,回廊外沿有43根木柱,回廊与主体建筑组成重檐层叠的宫殿。这与《考工记》等古代文献叙述的“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及“茅茨土阶”等形制是相符的。四阿即四披顶,重屋即重檐,茅茨即茅草盖顶。城外散见居民区和酿酒、制陶、冶铜等手工作坊及墓地,显示出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

说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