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镶玉和玉镶金,还有您所还知道的

“有钱难买金镶玉”这句俗语可谓是家喻户晓,其出处也是众说纷纭,至于这句话的本意为何,就更没人愿意去探究了。可作为一个和田玉的忠实粉丝,我们还是应该做一些功课,至少要知道什么才是金镶玉吧?

(一)传统上金都是在镶什么玉?

出土文物之中玉器当然不少,金器也很多,但是二者相结合的物件却并不太多,要说这之中最声名显赫的可能要当属金缕玉衣,但金丝在这里只是起到一个穿缀作用,不同等级的玉匣还会有其它的替代物,所以很难将这二者的关系确定为镶嵌。

相对标准些的金属镶嵌和田玉则为战汉的玉具剑、玉瓒、螳螂钩、步摇、后世的玉带板、少数香炉鼎等物,这里面虽然也不乏精品,但相对于单纯的金器与光素的玉器还是显得难以尽如人意。

(二)玉镶金

相对而言名不见经传的玉镶金反而是有着更多的精品传世,其工艺本来源自于青铜器的错金银。手法为在铜器上开内宽外窄的梯形槽纹饰,然后将延展性好的贵金属用木槌攒入其中,以此达成相映成辉的装饰效果。

这里面隐含着一个问题,在相关的典籍记载中有饰以翡翠的象尊与犀尊,可从近现代的考古发掘中却从来未发现过作为镶嵌物的翡翠,而且这也与目前学界公认的翡翠为明末清初才进入中国的观念相冲突。

以今天的文物与资料相印证,我们猜测当时镶嵌于青铜器上的所谓翡翠可能有两种,一为绿松石,一为翠鸟的羽毛,也就是近似于后代的点翠工艺,只是因为有机材料入土后难以保存,所以才未能有所发现。

错金银工艺后来发展成了錽金银工艺,主要流行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遗留于我们生活周边的仅有高级红木家具上的少量金属配件才会偶尔这么做,比如太师椅上就常有它的身影。

直到明清时期,中亚穆斯林美术的传入,伴随着痕都斯坦工玉器的出现,错金银工艺才渐渐的出现在东方玉器之上,后来又开始有人将彩色宝石点缀于薄胎器皿上,为平淡的玉雕抹上了一笔亮色。少数一叶障目的国人往往会借此妄自尊大地将这一切都归功于华夏先民的发明创造,以此提升他们狭隘的民族自豪感,实则许多手工艺都是无国界的,民间相互交流学习,又怎会是全凭一己之力的凭空创意呢?

错金银工艺也并算不得什么独门秘技,今天会做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其工艺美术的气息太浓重,庄重感不足,高雅与礼教承载明显与古典玉器有所差距。其最终的视觉效果又与电脑雕刻后附上金箔的廉价商品有几分相似,而后者可是专门用于商场返券与旅游纪念品的蒙人货,所以玉错金银如今的市场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

(三)鲜为人知的“积香玉”

前述的这些形式都难以用金玉良缘加以总结,也谈不到什么有钱难买,为了能够解释这句民谚,我们不得不牵强地引出与之发音相似的积香玉来。

要说这东西经常长得灰头土脸,难博人眼球。但浑身上下常年散发着幽幽的奶香或者巧克力香味,这就叫人难以自拔了。据说它们可能来自远古植物中的芳香烃,后来变为化石才会芬芳四溢。只可惜并无批量产出,而近年又发现了许多化学制伪的赝品,真玉难求,要说它是有钱难买,岂不更为恰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