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阳首山千山之首和古城一样蕴含浓厚的

回顾一下咱辽阳家乡门口的小山——首山的历史。

辽阳市内无山,首山是辽阳第一山,首山的位置在辽阳西南,可以说是辽阳城名副其实的门户。据说三国时司马懿讨伐公孙渊之战就发生于此,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曾驻军于此,上世纪初的日俄战争,这里也是战场之一。

首山系千山之首,千朵莲花山的第一山,高.1米,东西走向,长5华里。首山以其地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地势险要而成为辽东战事中的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著名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之战、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勾丽曾驻军于此、发生在上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及解放战争时的辽阳保卫战皆发生于此。首山还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名人骚客的驻足之处,著名的有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乾隆、禺页颢,还有历史名人王尔烈、梁半农等,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为首山凭添了诸多诗文和神奇。

首山,从正南方向看过去恰如一个横卧沉睡的仙子,东首是额际,蜿蜒部分是下垂的长发,额下眉眼鼻唇分明可见,主峰如高耸的丰乳。往西是一道斜坎的梁,好像是一只手扶着腹部,腕下就是古刹清风寺了。如果登上山顶极目远望北方,古城辽阳尽收眼底,高高白塔矗立其中。向南观看近处是新兴的辽阳县城,远处就是辽宁的第三大城市--鞍山了。历史上首山曾是树木繁茂,遮天蔽日。

据史料记载,首山原名大香山,山上长满高蒿,芬芳异常。山西坡下森林茂密景色奇观、气候宜人,清风古刹、首山樵唱、文殊寺与观音阁、首山墩台、勒石记功、首山斗、将军定石、首山擎月共称为"首山八景"。其中以"首山樵唱"最为著名,成为明代辽阳八景中的第六景,传闻有仙人樵于首山,"夜闻歌声,曲终不见",可见林木之茂盛。首山南有沟壑数条,涌泉飞瀑,水资源极其丰富。明时,辽阳八景为:望京杰楼、广佑雄图、太水环带、千山屏列、香岩佛梦、首山樵唱、首峰泉瀑、陀洞悬珠。随着时代变革,江山易主,辽阳八景亦有新称。到了清代,辽阳八景为:华表仙桩、龙王夜渡、神灯孤照、白塔晚晴、魁阁凌霄、双桥卧虹、松柏琴声、首山樵唱。)而今这些历史美景在数次战争的洗礼后已不复存在了,剩下的是战火焚烧后的秃山、裸露的岩石,还有就是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的追忆及以对曾经美好山林的向往。

我们中国人传统中是特别钟情山水的。山,在中国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所代表的,不单单是风景。尤其在古代的文人中,在这样的心境驱使下,转而在山水中去寻求解脱,寻求释放。山对古代人来讲,是一种神秘的存在。每当发生天灾人祸的的时候,人们认为那些灾祸是山川之神在作祟,所以会到山川的神灵那里去祷告、祈求。

首山四周是平原,就它一个高点,搁全省甚至全市来讲,首山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但首山在辽阳的地位,就跟“五岳”在全国的地位一样,那是一座辽阳人的名山,一个深受我们喜爱的山。

首山是一座低调的山,是一座不会争宠的山,明明它的历史很丰厚,每一位上过首山的辽阳人,心目中的首山可能都不一样。首山是一座模样很不起眼的山,但它却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的地方。首山的地理位置大家都清楚,位于辽宁省中部,距辽阳城区7.5公里,辽阳县首府驻地首山镇就在其南侧山脚下的不远处。首山的海拔仅有.9米,另一说法是.1米。

首山虽然一点也不高,高是个相对的概念。首山虽然不高,但它却是周围为第一高地。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我们辽阳市的海拔,辽阳的平均海拔米,在全省第二高,仅次于朝阳,跟阜新持平。首山的南面、北面、西面,三面都是平川沃野,一览无遗,仅东南方有不高的小山丘隐约相连,显得非常突出。坐火车可以感觉到这一路都是大平原,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首山你是所能见到的第一座山。

首山的历史名字很多

首山虽然不起眼,但绝非是名不见经传,从它名字的历史演变,就可以看出来。除了“首山”这个大号之外,它还有几个不为人熟知的名称

马首山。在国家的正史里面,《三国志》、《新唐书》都曾提到过它,当时它的名字是“马首山”。

手山。而在《辽史·地理志》里,将其称作“手山”。

驻跸山。“驻跸山”这个名字来自于唐太宗。唐贞观十九年(公元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曾在首山驻跸。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称为“驻跸”,因此首山也被称作“驻跸山”。

大香山。首山还有个名字叫“大香山”,因为历史上的首山曾经树木繁茂,长满高蒿,芬芳有香气,所以又称“大香山”。

大襄山。另有一种说法,说首山叫“大襄山”,据说有当地人见过首山上有“大襄山”三个字的摩崖石刻,但目前没有见到实证。

雷达山。再后来,或者说近几十年来,由于首山上建有雷达站,说实话,首山上那个小房子是不是雷达站这个我没有探究过,反正有雷达在哪里,于是便有人将首山称为“雷达山”。尤其近些年,首山成为辽阳周边驴友短程徒步的胜地,于是大家口口相传,“雷达山”这个文化气息非常弱的名字,反倒成为使用最广的名字了,这就是“通俗”的好处。

首山。“首山”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呢?在大多的   清风寺风景区位于辽阳县县城所在地首山镇内,辽阳、鞍山两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首山为千山第一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有唐王李世民驻跸山的美誉。清风寺风景区地处省级公路辽鞍路旁,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很多重要的战事如司马懿征公孙渊、唐王东征高句丽、日俄战争等多发生在这里。南山坡上清风寺号称山海关外第一刹,建于明代隆庆五年(年),其山门、正殿、后殿和东西配殿等现存殿房均为明清时建筑,也是全省境内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山门墙壁上嵌有清咸丰七年(年)立的石碑,正殿仍保留明代歇山式作法,是省内现存明代殿宇建筑的典型代表。正殿后有白皮松一株,为国内罕见。清内寺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东才子的王尔烈在寺中题写了"昙花香远"四字匾额,所教之子炎曾在此跪拜,致使首山清风寺名震一时,僧人在清朝时多达几十人,佛像近百尊,并有大量经书和器皿,进寺诵经焚香者络绎不绝。   幽静的清风寺,雨季溪水潺潺,夏季花木繁茂,苍松翠柏绿四季,玉栏朱楣壁生辉。殿窗掩映,钟磬悠扬,处处玲珑剔透,画栋雕梁。可称窗开风轻楼群小,帘卷车缓烟雾茫,是一个红尘不到的仙境。首山樵唱、清风古刹、文殊寺与观音阁、首山墩台、勒石记功、首山斗、将军立石、首山擎月等首山八景等天然美景更是今日游人观光的好地方。   名山经风雨,古刹也历经沧桑。几经劫难,几经修缮,年在省市县的积极努力下,投入余万元,重修清风寺,雕石狮、修山门排楼、刻摩涯字、购石铁香炉、铺上山路、建停车场等,一个占地余平方米的清风寺又以其古朴自然的风貌屹立在首山。近年随着清风寺的修复,游人、信徒来此游玩者络绎不绝。特殊的历史人文积淀,使古刹清风寺在新世纪又展现出无限的发展空间。   历史上几次大的战事、古战遗址、遗物,为这里建设古战场展览馆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便利的交通,有位于城市群之间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名刹清风寺声名远播,首山有唐王驻跸山的美誉,有丰富的历史和传说,有首山八景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都为建设一个辽阳地区范围内唯一的战事展览旅游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辽阳县志记载,明朝隆庆五年(公元年)在千山之首首山南麓的唐代旧址上重建清风古刹。乾隆44年(公元年)、咸丰7年(公元年)各重修了一次,寺庙共有37间建筑,分前后两院,左右各有配房,东西均有跨院,建筑面积平方米,占地面积为平方米。   清风寺风景区位于县城所在地首山镇内,山门两侧分别建有钟、鼓楼各一间,尖顶卷檐,楼角高翘,型似鹏鸟展翅,美观大方。正殿三间,单檐歇山式木架结构,门上匾额,"秦梦汉觉"、禅室门匾"昙花香远"、对联"登大路一远瞻高山卓尔,叩禅关而徐步御风凌焉"系辽阳乡贤太师太保王尔烈之墨宝(在光复时由于战火混乱而使王尔烈的墨宝两块匾额和对联被盗无踪迹)。殿内有鼎足大香炉、供具、石刻、水刻、泥朔彩绘及铜制神佛。墙壁上是鲤鱼卧莲,牧笛横吹等古画,后殿三间,但檐硬山式木架结构,顶覆小瓦,滴水儿猫头,篱吻跑兽脊,门窗皆朱红色,每逢庙会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清风寺的整个建筑全部是青石、青砖、松木、白灰等材料。布局结构疏密适度,斗拱疏朗巧妙精湛,朱栏画栋古朴浑厚,风景优美别有天地,它为辽阳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古庙,清末改为学堂,年改鞍山市第四职工疗养院,以后又做过农场、养鸡场、学校、收容所等,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风寺的山门

  正门两旁的墙壁上,分别在汉白玉上刻着两首诗,这就是"清风八宝"之一的"二圣钦诗"了。左侧为唐太宗李世民进驻辽阳时写的《辽城望月》,由著名书法家温同春补书。"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大概意思是说:李世民进驻辽阳,登上辽阳城头,但见明月初上,月色皎洁,光照圆碣(碑)。月亮时而被飘浮的云彩遮住,时而又露出脸来,月光从树的枝叶空隙间照到地面上,缀出斑斑点点的花样图案。微光渐明满桂枝,圆月亏时镜彩缺。影散晕重,驻跸辽阳,望月抒怀,表达了诗人"伫观妖氛灭"的愉快心情。(玄菟:古代郡名,汉武帝所设,包括辽东、吉林南部及朝鲜咸境南道一带。九都:古城名,在吉林省集安西北。驻跸:古代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的地方。)右侧为清康熙皇帝玄晔巡幸辽阳时题的诗:"肃将轩驾向辽阳,暖日晴熏百草芳……林间苍藓侵人径,墙上新花缀女墙……"是由书法家杨玉林书写的。这两首诗都对首山进行了描绘赞美。而这两位均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皇帝,他们均到过首山并留下诗篇,实在是给首山这块宝地增添了光彩。山门内侧这副对联"驻跸山前时有清风吹浊世,青云台畔常将落日照迷津"是清乾隆皇帝为清风寺所提,当时旷代关东才子王尔烈伴驾乾隆东游至此,乾隆皇帝诗兴大发,留下墨宝,同时王尔烈也提了"遵大路以仰瞻高山卓尔,扣禅关而徐步御风冷然",现刻于正门的门柱上,一会就可以看到了。同时王尔烈还为"清风寺"提了"昙花香远"四个大字,也在正殿能够看到

寺院里一对绿松石狮子,西边的雌狮子完好无损,东边的雄狮子身上却有个裂缝。据当地人讲,这里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清风寺建寺之初,有一个云游四海的高僧来到这里,在他抚摸雄狮子头顶时,不小心中指被划破了,血滴在了雄狮子的天灵盖处。正是这滴中指血,使这头雄石狮有了灵性,想逃离这里飞升成王。一天夜里,狂风暴雨,雄石狮感到飞升的时机到了,却偏偏被巡天使者发现,派雷公电母前去将雄石狮劈为两半。从此,这只雄石狮虔心守卫佛门,至今不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雕刻狮子的材料绿松石,它因形似松球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玉石,据说东北只有辽南才有。早在古埃及、古波斯,绿松石被视为神秘、辟邪之物,当成护身符和随葬品。虽然经历历次浩劫,但清风寺一直保存完好。据说在日俄战争时期,双方历时30天的拉锯战,将原本郁郁葱葱的首山炸得只剩下石头,其中仅一个炮弹就可以摧毁整个寺庙,然而清风寺却能躲过此劫。

不过,当地人还有自己的说法。相传在战争打响的时候,首山成了不毛之地,而清风寺却没挨一颗炮弹,原因就出在日军元帅乃木的身上。传说在开战的头一天,乃木梦见了一个胖大的弥勒佛和他结拜成为兄弟,让他不要炮轰南山坡上的寺庙,第二天乃木醒来后,就命令士兵不准把炮弹落入南山坡。战争结束后,乃木寻迹找来,果然见到南山坡上有一座寺庙。于是,佛主显灵保佑千年古寺一说流传了下来。

登首山沿着登山小径向上攀去,便开始了真正去首山的路程。开始的路途较为平缓,而随着不断向上,山势越发陡峭起来。据当地老人讲,在战火洗礼这里之前,历史上的首山曾经树木繁茂,遮天蔽日。

据史料记载,首山原名大香山,山上长满蒿草,芬芳异常。而现在的首山,最多的是石头。据介绍,首山之石,外形奇特,有的相偎相依,有的若即若离,大小不一,形状相似却相映生辉。从山顶俯瞰,从这座小小的山峰可以窥见千山那般的险峻。在山顶周围,有高、中、低三层战壕,西南段拐弯处有一个堡垒,其墙为石头砌成,据说这些都是年8月6日至9月4日日俄战争辽阳会战时留下的。

日俄战争时的辽阳会战,是继旅顺口攻坚战之后的一次重要战役。辽阳是东北南部的一个战略要地,对整个日俄战争的战局有着重要影响。从年8月6日至9月4日俄军退出辽阳,会战历时30天。辽阳会战,主战场在首山,当地人称之首山会战。

在这次战役中,库巴特金率俄军分三道防线,投入战场兵力22万人,还有各种炮火武器。而日军则兵分三路,投入三个军,计13.4万人。那年的8月29日,日军夺下大石门岭孟家房,中、左两军会师后,共同进逼首山,从此拉开了首山战役的序幕。

首山战役的主战场在首山主峰附近,俄军在阵地上修筑了通连相望的曲线炮台及五角和四角的明碉暗堡。到了9月,这场战争终于以俄军败退而结束,两军共死伤官兵4.2万多人,等待着他们的是下一战,地点在沈阳。

告别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再回过头来看首山,峰顶宽阔而平坦,有平方米左右,战争时可驻扎几千兵卒,还有保存良好的古代烽火台及几乎不锈的铁环。

资料记载,主峰东南1公里处有首山岭古道遗址,道口东面丈许有一土筑烽火台,现台高约4米,直径6米。烽火台东南处,有一馒头状山丘,日俄战争后,日本人称该山为“菊山”,现称首山东南山,亦称“馒头山”,已建成为东山公园,山顶修有二层八角“翠风亭”。

年,日俄双方在此激战,山顶石块多被炸碎,今无巨石。馒头山正东有一东西向山梁,称向阳寺北大山,山上今存有日俄战争和解放战争时修筑的碉堡,有两座基本完好,6座存有下半部,其中在一座水泥修筑的碉堡上,留有一个脚印和一首爱国汉文诗句。日俄战争时的炮弹壳、散弹,在山上常有发现。

这座貌似低矮的小山却有着自己独有的陡峭,就如同它自身一般,独特地存在于自己的世界里,历经风雨,不断见证着历史的痕迹。

本人参考了大量的网文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