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肯定戴过玉佩,或者说现在你也一直都带着,玉能带来好运,当然了玉也很值钱。古代“世家公子”,“文人书生”哪个不佩戴玉的?玉价值的高低也标志着他们身份的高低。那玉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呢?
商周时期玉石工艺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周代,玉器的含义和统治者的宗教观及社会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在一起,所以更受社会的特别重视,成为十分贵重的物品,甚至和青铜器一样作为礼器,祭祀朝聘,礼仪大典,都少不了玉器。人们还把玉器当作具有修身标准和个人品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这样的社会需求使商周玉器生产的规模很大,遗址中制玉和制骨的作坊常和制铜、制陶作坊同时发现,出土中仅殷墟妇好墓地就出土了件玉器,而且制作精美。
据文献记载,周武王灭商时所得玉器有:“旧宝五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虽数字不见得确切,但也可见数量之多。随着人们对玉的识别和采集水平的提高,出现各种质料不同的玉器,从质料看有青玉自玉、基玉、黄玉以及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等。从品种看有礼器、日用器、佩饰品、兵器和工具等。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玉的一种,礼玉。
礼玉在商周玉器中占很大比例,制作上也最为精美,造型有玉璧、玉琮、玉丰、玉璋、玉瑛、玉璜、璇玑等。璧、琮在礼玉中主要用于祭祀。璧主要用来祭天,琮主要用于祭地。玉璧多为圆形的薄片,《周礼》有,“美度尺好三寸以为度”,这里羡是直径,好为孔,它说明了璧的大致尺寸,而且璧的中心有一个不超过直径三分之一的圆孔,如孔径与边相等称为环,孔径大于边称为瑗,上面分别雕琢排列着均匀的小圆点或宽窄不等纵横有度的直线纹。
玉琮的基本形体为方柱形,高矮不一,约30厘米左右,底面边长约7厘米,上底略小,内部镂空成圆筒状,四面分段雕琢成有宽窄深浅变化的横线纹,器形高耸雄伟,纹饰具有神秘气息。璧和琮均需在玉面上做复杂的切割、钻研,这在当时条件下困难是可以想见的。璧、琮在礼玉中最受重视,即使在东周,礼器的功能逐渐减弱,仍作为国家的象征为诸侯争相夺取,春秋时期,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正是反映这一历史现实。
圭、璋在礼玉中的重要性仅次于璧和琮,它们是奴隶主阶级身份的象征。《周礼.考工记》有:“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六寸谓之躬圭,伯守之。”说明圭的尺寸是有严格等级之分的。《考工记》又有:“天子用全,上公用驻,侯用瓒,伯用将。”这里全、驻、瓒、伯、将等是指玉石质料的优劣。从圭的装饰纹样看似乎也有等级区别。
璋多用作奴隶主巡狩时祭祀山川之用,也有大中小三种等级,分别祭祀大型山川和中小型山川。圭、璋均为长条形玉片。此外,礼玉还有块、璜、璇玑等,玦为圆形璧边上有缺口,可能源于耳饰。璜为半环形,源于颈饰。璇玑为圆形,中有孔,周边有牙。这些礼玉与当时宗教观念密切相关,在奴隶主死后多作陪葬品,从出土看摆放的位置也有规定,如圭在左侧,班在头部,琪在颈部,唯在背部综在腹部。
这就是礼玉,种类繁多,而且每一种的用途都不一样。玉璧主要用来祭天,与琮主要用于祭地等,这些都是有等级区分的,你知道吗?蔺相如完璧归赵归的就是礼玉啊,象征着“国家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