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长安张家坡M170号井叔墓发掘简报

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图 http://m.39.net/news/a_5885336.html

陕西长安张家坡M号井叔墓发掘简报

《考古》年06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

年春,我队继上一年发掘了M号井叔墓①之后,又发掘了井叔家族墓地的其它几座墓葬,M号就是其中之一。这座位于井叔家族墓地的最东侧,是一座单墓道的甲字形墓。其西侧是另外2座单墓道的甲字形墓,M号和M号墓,三墓并列。其东是一座马坑M,此坑有可能是Ml70号墓的殉葬坑。不过,M号马坑规模较小,.而且,殉马的处置方式也与其他两座井叔墓的殉马坑不同,因此,也有另一种可能,即打破M号井叔墓的M号马坑刀-是Ml70号井叔墓的殉葬坑(图一)。

这座墓被压在汉代堆积层之下,墓口距地表1.5米。墓口全部露出后,发现其上有13个盗坑。此墓虽经严重盗扰,但墓葬形制保存清楚,而且椁室前有头厢、墓底积炭,是西周墓中仅见的。随葬品虽大多被窃,但还残存若干精品,尤其是保存了可以确定墓主的青铜方彝。由于这是一座很重要的墓葬,我们特将材料先行以简报形式公布于此。

一、墓葬形制

Ml70的墓室是一个南北向的长方形竖穴,墓室的南面有一条斜坡墓道,方向度。(图版壹,1)。

墓室口小底大,呈覆斗形。墓口长7.68、宽4.5、墓底长8.76、宽5.6、墓口至墓底深7.8米。墓道上口长12.8、宽3.6—4米,墓道底坡长13.2米,墓道北端连接墓室处深4.45、下距二层台1.25米。墓室和墓道内都用花土夯实,夯层厚0.22—0.26米。

葬具是由椁室、头厢、外棺、内棺组成。

椁室长3.76、宽2.6、高2.1米,是由木板和方木搭成。在椁底的两端附近,东西向横置两条枕木。枕木已朽,现存凹槽,由凹槽知枕木长与椁宽相等,宽0.15、厚0.11米。椁底是由8块南北向的木板拼成,板宽由0.22至0.4米不等。椁的东、西、南三壁是用方木垒成的,高2.1米,但由于木质已朽,它们之间的搭接情况及具体的层数已无法看清。椁顶盖是用17块木板东西向横搭在两侧的椁壁上,板宽0.2-0.3米。椁盖上还有席纹痕迹和腐蚀很严重的薄铜片,大概原来在椁顶上还盖有席子和镶有各种铜饰。

头歸连接在椁室的北端(图版壹,2),南北长2米,东西宽与椁室相等,高约2米。头厢的东西两壁是椁室东西两壁的延伸,头厢的北壁与椁室的南壁结构相同。但是,头厢的底部结构却与椁底不同。头厢的底板是东西向横铺的,与椁底板成丁字形,头厢底板共8块,宽0.2—0.3米,底板下面,也有枕木,位置在东西两侧,长2、宽0.09、厚0.11米。头厢与椁室之间用厚0.1米的木板隔开。头厢没有发现盖板,或是原有盖板,因遭盗扰而毁坏。

棺有内外两重。外棺保存较差,仅存木灰痕迹,长3.1、宽1.6、保存最高处0.6米。棺壁四周有红色,原来棺外当鬆红漆。内棺保存较好,长2.7、宽1.04、保存最高处约0.4米。棺外聚漆,棺盖上用朱红色绘饕餐纹、三角纹等纹饰(图版壹,3)。棺的四周还有一足。口沿上饰两道弦纹,腹部饰绳纹。口径17.2、高13.6厘米(图二)。这种仿铜式的陶鬲是西周中期墓葬中最常见的一种器形。

铜方彝1件(M:54)o器体长方形,圈足,四角有扉棱,两侧有向上翘起的象鼻形附耳,器内有隔,分为两格,每格内有一圆形小斗,盖作四坡形,顶脊及四隅也都有扉棱,盖钮也作四坡状,盖为子口,正面口沿处有二个小方口,以纳斗柄。器表及盖上中央饰圆涡纹,四角饰鸟纹,圈足上也饰鸟纹(图版贰,1)。

器底及盖内各有一行铭文,对铭,“井叔作旅彝”(图三)。器口长12、通耳长21.2、口宽10、通盖高约20厘米。这件方彝和年眉县出土的蓋方彝形状完全相同②,花纹中央的噂涡纹与和蓋方彝同出的驹尊相同,表明它亦的年代是相近的。方彝的铭文有助于确认该墓的主人。

铜戈数量最多,共有二十多件,大都出于东侧的棺椁之间。形状多为直内无胡。有的戈还安在木秘上,秘的痕迹非常清楚。其中2件铜戈(M:)出土时叠压在一起,两戈都安有木秘,戈分别长23和26厘米,秘长82.5厘米,秘上端的长径为3、下端的长径为3.5—4.5厘米。木秘自顶端以下长55.5厘米一段缠绕细绳,涂黑漆,最下的27厘米一段,则不缠绳,而涂以红漆(图四)。

铜钺2件,形状相同。M:为半环形,长胡,龙首,發内,内侧作卷龙形,龙首张口作鎏状,口内有圆涡状纹饰,长胡一侧有二个椭圆形鎏,龙身外侧有三个圆涡状纹饰,圆涡纹及龙首、龙身、鎏上都镶嵌绿松石。整个器形精巧别致。器高27.5、宽17.5厘米(图版贰,2)。

铜甲编号M:,是用半月形铜泡5件一排,共12排,缀在布帛或皮革上组成一件南北长37、东西宽33厘米的长方形护身铜甲。这件铜甲经本所技术室修复后,已写成报告,另行发表。

车毂饰件Ml70:50为靠在墓道西塗上一个车轮的一套车毂饰件,包括辖、圳I、紙各2件以及24个辐间铜饰。车毂为木质,长25.4厘米,毂的外端套有铜辂,辑的直径为12、宽5.7厘米,粒的外侧中间有轴孔,孔径7.6厘米。創箍在半毂的中部,距毂端14.5厘米,直径13、孔径11、宽1.8厘米。舐在半毂的内侧,两舐合抱建辐处。舐的外侧直径13.4、里侧直径20、宽5.1厘米。辐间铜饰略作人字形,其两侧被辄卡住。由辐间铜饰的数量可以确知该轮为24辐。另外,在辑和舐上都有钉孔,可以固定在木毂上(图五)。

车衡饰在墓道和墓室连接处的东壁下,横放着一件完整的车衡(M:47),其上还连着一段车辕。车衡上有一套完整的铜饰,包括1件衡中饰、2件车较和2件衡末饰。此外辘上和辕上也有铜饰(图六)。这件木衡是直衡,衡的两端各套一件衡末饰,为圆形的封口短铜套,外径3、内径2.1、长1.3厘米,封口一端中央有钉孔。衡末饰的内侧为车较,较为一段铜管,外侧细,内侧粗,其上连接两个绳索状圆环,圆环之间的铜管上有一对穿孔,是用来缚绑、固定车魂的。铜管的底部有一长方形孔,是用来把车较固定在车衡上的。较长23、高10、外端外径3.8、内径2.5厘米,里端外径4.2、内径3.5厘米。两较之间相距56厘米。衡中饰位于车衡的中部,是用一条横梁连接两个铜圈,铜圈套在车衡上,横梁高出车衡,用以纳辕和捆缚车衡和车辕。衡中饰长10、高7.5、铜圈的外径5.5、内径4.5、宽2.2厘米。根据这一套衡饰可以测知这件直衡的全长为1.22米,衡的直径中间最粗为4.5厘米,两端渐细,当两较之处为3.5—2.5厘米,衡末端最细为2.1厘米。

在上述的车衡上还连着两件純和一段辕。

轭为木质,作人字形,缚于车较的内侧。辗的木质痕迹高28厘米,两匏脚外侧相距39、内侧17厘米。轴顶上有一很薄的匏首箍,是用青铜锻打成薄条,箍在轴首,两端搭住,然后用青铜钉钉在木辘上的。轴首箍为上小下大的椭圆形,上口径5.2X3.5、下口径5.5X4、宽1.3、厚约0.1厘米。长径两侧各有2个钉孔,现存铜钉一枚,长1厘米。在两件木辗的辄啣之间,各有一块垫肩,垫肩正视为弧顶两面坡形,侧视为长方形,高21.5、宽13.5、最大距16、厚1厘米(图七)。垫肩涂朱红色,质料不明。

车辕在衡的中央与之正交。这段木辕从侧面看作弧形,由衡下经衡前绕至衡上与衡连结(图六,左)。木辕的直径5厘米,辕顶上套一件铜软。铜猊为一偏心封闭圆管,顶面有蟠龙纹,侧面有一对穿孔。顶端径9、纳辕处径6.5、长6厘米。软下侧的凹处正枕在衡的衡中饰上。

在M中还发现一种曲衡,即衡的两端往上翘起,外侧再加上一件铜矛,这种曲衡过去在张家坡的西周车马坑中也曾发现过④oM:是曲衡一侧的一套铜饰,包括一段曲管和一件铜矛。曲管长19.5、高18厘米,里侧管径2.7、外侧管径2.4厘米。曲管在上面的转弯处,还有一个小鼻,与另一侧遥相对应。曲管外侧连接一件饗式矛,矛全长25.5厘米,矛身的一面也有一个小鼻,以系车饰。

在墓室的填土内,相当于南端二层台的地方,出土一组车器,包描1件车猊、1件辕颈饰、2件铜匏、1件车较、1件衡饰、1件轴饰、1件车踵和2件车害,原来大概是一辆车子上的铜饰。

车辕(M:36:l)是辕头上的饰物,为一段圆形直管,其上正背两面都有立体兽面雕象。正面的兽面圆目,宽鼻,卷云纹大角,叶状耳,猿牙外露。背面的兽面也是圆目,宽皐,粗眉,小耳,鼻两侧有牛角状獐牙,其下又有一排上齿,惜双角残损。圆管的上下左右有四个对应的圆孔。高23.5、管径6.5厘米(图版叁,1)。这种车祝和上述的另一件车祝不同,安在辕首上,兽面应直立在衡上。

辕颈饰(M:36:2)是联接车祝、套在车辕曲颈处的铜饰,为椭圆形筒状,鸾曲成弧形,它是用两片对称的铜片合成的,下边有脊棱,上边有缝隙,其上有平行的六行钉孔,每行8孑L,用铜钉钉在辕上以固定。器表饰四行细线曲体夔纹。辕颈饰的直线长度66、曲线长73.4厘米,前端径6X5.5、后端径9.3X6.8厘米(图版叁,6)。这种辕颈饰过去不曾发现过,根据这件铜颈饰可以确知车辕颈部的实际尺寸。

铜轭(M:36:3)为裹在木质车辆外的铜铸件,是由一件鲍首及二件貌肢组成。轴首为扁圆形,下面作人字形分叉,以连结轴肢。轴肢作半管形,末端弯曲上翘,呈封闭式管状貌脚。铜匏高约50、两貌肢外侧距离40、内侧相距35、貌首高约32、顶端径6X3.8、匏肢长21厘米(图版叁2)。

衡饰(M:36:5)为一圆管,中间略有细腰。器表有三角形纹,内填卷云纹。管长21.7、外径4.5、内径4厘米。

轴饰(M:36:9)是装在车轮的内侧,固定车轴和伏兔的铜饰⑤。形状为一件直角形器,平面是一块两角圆菰的平板,垂直的一面连接一段杏仁状孔的短管,平板上饰雷纹地的兽面纹,短管的侧壁饰窃曲纹。全长17、宽12.8、管径9X7.5厘米(图版,4)。

踵(M:36:10)方形圆角,末端封闭,其上有细线云纹,前端呈方槽形,底有一方孔,以固定在辕尾。器长5.5、高5.5、宽6.2厘米(图版筌,5)。

车軎(M:36:8)中部有一周凸箍,内侧有辖孔,外侧饰波浪纹和三角纹,顶端饰嬌龙纹。长14.8、径5—5.8、辖孔长3.8、宽1米(图版叁,3)。

銮铃数量较多,形式相同。下为长方形筆的铃座,上连椭圆形辐射状镂空的铃,中有铃丸。约19厘米。

铜铃顶部有鼻,内有铃舌。有大、中、小三种。大的长约16、中的长11、小的长6厘米。有的在器表有简单的阳线花纹。

玉戈1件(M:)。透闪石软玉制成。青褐色,宽体,圆弧锋,长方形内,内后端作三角形。戈身上有三条平行弧线,内后端刻龙纹。内中央有一圆穿,上下阑各有一孔,本部中央及前刃各有一圆穿,也许原是嵌有绿松石的。器全长23厘米(图版贰,3)。这件玉戈大概是仪仗用器。

玉琮1件(M:)。透闪石软玉制成。绿褐色。外方内圆,两端作管状外延。方体四面各刻一垂冠鸟纹。全长5.5、宽4.1—4.3、外径4.2、内径3.5厘米(图版贰,4)。

玉鱼共出六十多件,大都为长条形,并刻出目、鲤、、鳍、尾,嘴部均有一小穿孔。此外,还有鸟、蝉等动物形象的玉饰。

玉柄形饰大多作长条形片状,也有少数作方柱形的。柄形饰是成组玉饰中的一个主要饰件,它的一端还有若干小长条的玉片及绿松石片缀连在一起,构成一种佩饰。由于此墓被盗,成组的玉饰均被扰乱,未发现有保存完整的。但其它墓中有保存完好的,可以参考O

漆器在头厢内发现很多漆器残痕,但大部分已不能辨别器形,只有两件漆案比较完整,其中一件为铜蹄足漆案(M:85),出土时位于头厢的西北角(图版壹,4)。漆案长1.3、宽0.4米,案面厚6.5厘米。案面麋黑漆,案沿糅一周宽1厘米的红漆,案面中央也有一圈长方形的红漆,宽也是1厘米。案的侧面也是黑漆地,用红漆绘窃曲纹。此案的既有头厢又有积炭,因此,可以推断M是其中年代最晚的⑧。另外,从出土的青铜方.彝来看,其形制与眉县出土的蓋方彝相同,而、后者被认为是孝王时器⑥。根据有关铜器铭文的排比,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⑩。

我们将M中的积炭收集了一部分,送请本所实验室做碳十四年代测定,实验室编号为ZK,测得结果为距今±70(半衰期),即公元前±70年,经树轮校正年代则为±,即公元前年。陈梦家先生曾推断孝王所处的年代为公元前-年,与碳十四测定的年代相比,校正后的年代显然太早了。如果不加校正则和陈先生的推断是相符的。

这座墓葬的发掘无论对井叔家族墓地的布局还是对几代井叔的关系,以及西周墓葬形制的变化等,都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因而是很有价值的。

执笔者郑文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