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三十六年(年)崇庆皇太后八十寿辰御制金釉粉彩无量寿佛像
年代清乾隆三十六年(年)
质地瓷质
尺寸H:16cm(61/4in.)
“大清乾隆辛卯年造”八字一行篆书款,乾隆本朝来源:国有文物商店旧藏此尊无量寿佛头戴宝冠,面相方正丰满,神态庄严,肩披帔帛,佩饰璎珞,双手于腹间结禅定印,手捧装有火焰状摩尼宝的长寿宝瓶,全跏趺坐,下承双层仰覆莲台,衣褶起伏自然流畅,衣前座上留白处以青花书“大清乾隆辛卯年造”款。本品制作繁冗复杂,不惜资财,需在瓷胎上先施紫金釉,再涂以调和金粉,低温烘烧而成。烧成隐约可见金釉下紫金釉,颇具金铜造像鎏金脱落之自然效果,不得不叹御窑制瓷之奇思妙想。乾隆时期宫中铸造佛像甚多,署款者也多只书年款,有明确纪年者不多,当有特殊纪念含义。其中有一类便是为皇帝和皇太后祝寿所造佛像,恰若本品烧制于乾隆三十六年(年),应属乾隆帝为庆贺崇庆皇太后八旬寿典所制,此类寿礼称“九九礼”。“九九礼”为清代宫廷最高的祝寿贺礼,仅见于皇子对于皇帝或皇太后之间使用,每遇皇太后整寿,皇帝本人皆应进“九九寿礼”。《清史稿》载:“乾隆十六年(辛未年,年),六十寿;二十六年(辛巳年,年),七十寿;三十六年(辛卯年,年),八十寿,庆典以次加隆。先期,日进‘寿礼九九’。先以上亲制诗文、书画,次则如意、佛像、冠服……诸外国珍品,靡不具备。”因崇庆皇太后笃信藏传佛教,每逢寿典,乾隆帝均下令造办处承造大量无量寿佛和其他各种法物,进献给皇太后祝寿祈福。据清宫档案可知,皇太后六旬寿典时,乾隆帝提前五日开始献礼,七旬寿典时,乾隆帝提前十日开始献礼。七旬寿礼比六旬更为隆重,佛像方面,六旬寿庆时,第一天献佛像九尊,而七旬寿礼时,首日便进无量寿佛九百尊,第二日进擦擦无量寿佛九千尊,第三日进各式佛像一百零八尊。崇庆皇太后八旬寿典详细贡礼未见详细记载,但从故宫博物院所藏姚文瀚画《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观之,可以想见八旬寿典盛况非凡,寿礼规模则当更胜七旬万寿。此式金釉无量寿佛与常见瓷质无量寿佛颇为不同,此式通体施金彩,唯发施蓝彩,镶嵌宝珠部分以红彩、松石绿彩表现珊瑚、绿松石,此举当为完全模仿金铜造像。而此式开脸、宝冠等细节,均不同于常见瓷质无量寿佛,而更偏向同为“九九礼”所铸铜无量寿佛像。检索公私资料,可见香港苏富比年春季拍卖会lot号与本品完全一致,同为贺崇庆皇太后八十寿辰所制“九九礼”,至为珍罕。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祜禄氏在康熙四十三年(年)被指婚给康熙帝的第四个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清世宗雍正皇帝。康熙五十年(年),19岁的钮祜禄氏为胤禛诞下一子弘历,也就是后来清高宗乾隆皇帝。康熙六十一年(年)雍正继位后,钮枯禄氏被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年),钮枯禄氏被晋封为熹贵妃,时年39岁。雍正十三年(公元年)乾隆继位,封皇太后,同年十二月,上皇太后徽号为崇庆皇太后,于乾隆四十二年(年)寿终正寝,享年86岁。乾隆帝一生对崇庆皇太后至为敬孝,是为以仁孝治天下的典范。
清嘉庆金釉粉彩法轮
年代清嘉庆
质地瓷质
尺寸H:27.5cm(/8in.)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来源:日本私人旧藏,年代购自于香港鉴赏家S.H.Chan;北京拍卖会,年5月31日,lot本品通体施金釉,极具金铜质感,下承覆莲式底座,法轮中心主体共有四层,以珊瑚红圆点为中心,外配一层凸起的菊瓣纹,施绿松石釉,红绿相衬,分外醒目。外接一层镂空,装饰八个镶嵌宝珠的菱形花瓣,花瓣以三条棱线勾勒,其中的圆扣上施蓝釉和矾红。再外一圈饰连珠纹,间隔宝珠施以蓝釉、松石绿釉及矾红。法轮通身浮雕纹饰自上而下紧凑繁密,施以金釉,灿烂夺目。底心以金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本品致力于营造金铜质感,莲台高耸的形态,法轮主体以浅浮雕表现錾刻、施彩对于嵌珊瑚、青金石及绿松石的模仿均惟妙惟肖。金色代表的是阳光、庄严、尊贵、光明,远离一切黑暗,而这些都是佛法的境界。金色为诸颜色中最庄严的,表示佛法的尊贵难得,佛经如此称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本品乃嘉庆御窑仿制金铜法器之作,饱含御窑工匠的奇思妙想。法轮是为佛教八宝之一,代表佛法勇猛精进,无坚不摧,通常供奉于佛堂或现身于法事道场之中,成为佛法的象征。法轮或独立供奉,或作为七珍(臣宝、女宝、马宝、将军宝、轮宝、摩尼宝、象宝)、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肠)之一加以组合供奉。此件法轮轮上的八条梁象征八道轮回,是引导众生达到至善的八条道路,此式法轮是密宗修持时单独使用的法器,与陈设的八宝法轮在形制和功能上有别,是单独安置于神像或修持人案前,由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绘制的《六字班禅俗装像唐卡》当中清楚可鉴。此式法轮存世极为有限,而嘉庆时期更是珍稀。公私收藏中仅见南京博物院藏一件年代、造型均相同的金釉法轮,可资比较。
清乾隆矾红折枝莲纹甘露瓶
年代清乾隆
质地瓷质
尺寸H:21.5cm(81/2in.)
来源:瑞士私人旧藏本品唇口,直颈,颈部偏下起轮状凸弦纹,溜肩,鼓腹,及底内收,下承覆碗状高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莹润,外壁以矾红为饰。口沿外涂矾红,下连回纹,颈部点缀朵梅,轮状突起上、下均饰变形莲瓣纹,颈下部绘如意云头纹。肩部绘双重莲瓣纹,腹部绘折枝莲纹,胫部绘蕉叶纹,圈足绘变形莲瓣纹。甘露瓶,亦称“藏草瓶”,为藏传佛教陈设用器,用于盛放净水或插藏草,是极具藏族特色的器物。明永乐时期曾试烧青花和单色釉甘露瓶,成化时亦有青花缠枝花卉纹甘露瓶。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曾烧造矾红和粉彩等品种。《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乾隆十一年(年)“二月二十二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高玉交白地红花甘露瓶一件(附紫檀木座)。传旨:照此瓶款式花样做一木样着色呈览。准时,交与江西先烧造几件送来,随后再烧造几件,俱不要款。”次年“二月十九日,大臣海望来说,太监张玉传旨:着传与唐英将甘露瓶陆续再作些来。”通过《活计档》记载,可知此式甘露瓶当为唐英督陶其间所制,并备受乾隆帝喜爱,多次提出“再稍早几件”、“再作些来”。乾隆皇帝对于藏传佛教的崇拜十分虔诚,广建藏式佛教建筑,大量的寺庙和频繁的法事活动必然需要大量法器和陈设配合,故而内廷可见大量的瓷质和其他材质的藏传佛教法器,同时这些瓷质法器还被清廷用作赏赐西藏之用。本品既体现出御窑精湛的制瓷技艺,也反映了当时内地与西藏频繁的文化交流,是十分独特的乾隆御窑佳作。
清乾隆紫金釉矾红释迦像
年代清乾隆
质地瓷质
尺寸H:27cm(/8in.)
来源:卢芹斋(巴黎)旧藏;巴黎私人旧藏;香港苏富比,年10月5日,lot此尊释迦高发髻,面相庄严慈善,表现佛陀觉悟证道之景,双耳垂纶,双目微启垂视,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薄衣贴体,袒右肩。佛身施紫金釉,袈裟施矾红,翻折处施白釉,佛背有装藏圆孔。紫金釉,酱釉品种之一,属高温釉,康熙朝始流行在紫金釉瓷器上装饰金彩,以达到摹仿古铜器的效果,所制精品与铜器视觉效果颇为接近,几欲乱真,成为瓷器装饰的一个新风尚。检索国内外公私收藏,瓷质佛像多见施粉彩者,施紫金釉者鲜见。偶有所见,也是以紫金釉为地,上施斑驳金彩,以期达到仿铜鎏金之效果。而如本品仅施紫金釉表现佛身者颇为罕见,根据视觉效果,或为乾隆御窑瓷仿紫金俐玛之作。紫金琍玛是藏传佛教金铜造像中最贵重神圣的品种,选用多种贵重材料合金铸造。清宫紫金俐玛配方来自西藏,按史料记载,紫金俐玛最早于乾隆四十三年(年),六世班禅为乾隆七十大寿进京时,由六世班禅作为寿辰贺礼进献给乾隆帝。乾隆帝见之甚是欢喜,于乾隆四十六年(年),命造办处事务大臣舒文去西黄寺向班禅大师身边的岁本堪布仲巴胡图克图请教造紫金俐玛之法,根据岁本堪布提供的配方再多次调整,最终成功铸造紫金俐玛像。紫金俐玛配方复杂,用料极为名贵,需使用金、银、红铜,以及从西洋进口的五色玻璃面,所以铸造极少,仅见乾隆朝铸造,此后不复见,可谓凤毛麟角。紫金俐玛新铸造时颜色鲜艳,且有奇特的光线从金属内部反射出,至为玄妙。紫金釉釉质光亮匀净,金属质感强,迎光反射正可表现出清宫紫金俐玛的视觉特征,无不感叹御窑工匠奇思妙想。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尊紫金俐玛释迦像,形神与本尊佛像极为相似,或为本品仿烧原型。本品通体制作精细,彩釉亮丽,法相庄严,富贵奢华,具有典型乾隆宫廷造像的艺术风格,是十分稀有的瓷仿紫金琍玛佛像传世佳作。
清乾隆洋彩缠枝莲纹法器座
年代清乾隆
质地瓷质
尺寸H:15.5cm(61/8in.)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来源:上海拍卖会,年12月4日,lot;墨香居珍藏本品洋彩描绘,颜色绚丽,层次分明,顶部为覆仰莲台,顶面平坦,青釉为地,上饰洋彩缠枝莲纹,开四圆形孔,以固定承托佛宝,莲台上层绘变形莲瓣,下层绘花叶隐藏于如意云头纹内。下接花叶,施彩五彩缤纷,底部为绶带包袱宝瓶状,承坐四层台上,整体形象突显出佛教神秘而庄重之感。器底施松石绿釉,中心矾红单方栏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颇为独特。清代宫廷极为推崇藏传佛教,其中尤以乾隆皇帝为最,清宫内遍布大小佛堂,佛教用器亦不可或缺,本品即为藏传佛教七珍、八宝等法器的器座。“七珍”又称七宝,分别为金轮宝、主藏宝、大臣宝、玉女宝、白象宝、胜马宝、将军宝七种,为佛前供器。“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即由法轮、法螺、宝伞、华盖、莲花、宝罐、金鱼、盘长八种法物组成。因七珍、八宝征兆祥瑞,寓意吉庆,所以特别受到皇家宗教的推崇。乾隆皇帝经常下旨制作七珍或八宝造型的法器,见有瓷质、铜胎珐琅等多种形式。法器座在形制上,除本品式样外,还可见不具宝瓶者,顶为仰覆莲台,仰者四层重瓣,中间仅为花叶,底承高圈足者,如专场lot3之器座。另于嘉德艺术中心刚刚落幕的《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中惊艳亮相的五供养之器座,与本品形制相同,惟尺寸略大。本品精巧美观,釉质细腻温润,设色艳丽丰富,绘画精湛繁复,为清乾隆宫廷御用佛教供器佳作,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