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矿绿松石的结局

盖百霖遮盖液能不能治好初发的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117/4328633.html

近一年多来,“原矿”绿松石的风从北京兴起,一直蔓延到整个绿松石界。人们购买要“原矿”。绿松石商家似乎没有“原矿”就活不下去的样子。

什么是“原矿”?从我的观察体验来看,“原矿”绿松石就是没经过任何加工,优化,封蜡的绿松石。产品大部分是配珠,访旧和很小的胸坠吊件之类。去年从美国回来,了解了“原矿”的概念以后,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十几年前,我们收藏,购买的绿松石都是这种绿松石。那时,没有浸胶优化一说,更没有注胶,染色的做法。十几年下来,我们经历了什么,这些绿松石怎么样了?

我最先收藏绿松石有观赏石,有雕件。先说观赏石吧,大部分都是剥皮后封蜡的,其中也有几块因自己喜欢,朋友要封蜡了再让拿走。性急吃不得热豆腐,不拿走似乎别人就抢去了似的,于是没有封蜡就拿了回来。二十年过去,这几块绿松石一块送人,一块低价转手,还有两块由蓝变白,渐渐地,原来的光彩尽失。雕件也是同样的结局,那时瞿光玉还在一家公司工作,业余雕点活儿,我看上了,就会收回来。有几件是鲍峡云盖寺的老货,的确不错,货好雕得也好,仕女与千手观音,封蜡后拿回家。十几年来,悉心保护,小心翼翼,连看过的人都较少。也用碗盛水保持湿度,后来用酒杯盛水,日子久了,酒杯下结了很厚一层垢,而绿松石照样失色不少,连封蜡都变色,更不说不封蜡了。因我拍的有照片,两相对照,变化让人吃惊。其中一件还让光玉返过工,重新洗尽封蜡。

大自然的氧化能力是很厉害的。无论什么矿藏离开了它的原生态,一直处于光照下,就会失水失色,日子久了,也会发生质的变化。看过一个纪录片,“世界在人消失之后”,真是让人愕然:大自然鬼斧神工,不需要多少年,人造的一些建筑奇迹,公路,桥梁都会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仍是野草丛丛,动物奔突。迄今为止,人类为保护出土文物,稀有宝藏都没有很好的办法,除了密封,不透光,恒温,潮湿以外就是保护层了。为文物,为珠宝涂一点防护层,是人仅能做到的。

为绿松石抛光,封蜡,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种珍稀的宝石。它们都是原矿绿松石。

当然,一些玩家不愿封蜡和抛光,纯属个人爱好,无可厚非。而对于绿松石经营者来说,却应有自己的立场和选择。不能见到这种“原矿”俏销,而盲目跟风,并且拉高绿松石的价格。有些商家为自己一批优化的绿松石忧心如焚,有些商家把原来做雕件的绿松石切成小块,变成圆珠、访旧,售千元一克,甚至更多。看起来,似乎是卖贵了,赚了一笔,但那种对绿松石大材小用,是不是在暴殄天物?

我多次说过,绿松石应该借鉴白玉、翡翠的路子,而不应该走白玉、翡翠的路子,尤其是不能走白玉的路子。白玉是透明的,需要人体的温度,甚至是汗泽的养护,使白玉更加温润可人。而绿松石多半是不透明的,人体的汗液污垢进去后,短期看绿松石由浅蓝与乌青,好像颜色加深了,到后来就会死板一块,光泽不灵活。有个朋友手上拿一块刚雕好的佛常在自己的头上,胸上摩擦,把汗都浸进去,那佛爷已经开始变色了。不过,我见了,总觉得不对劲,这样满身油污的佛爷在文明的今天且不说西方人难以接受,就是我们看了也觉得脏。我总怀疑,这样的东西能够传世?

“原矿”绿松石的风行并不长,现在已暴露出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一些消费者高价买了“原矿”,保鲜的时间太短,已经找上商家的门寻麻烦了。消费者说,你这‘原矿’,才几天,颜色就成这样了?商家说,我卖的是原矿,你不注意保养,怪谁?问题到了这个层面,就难以扯清了。

这也许就是绿松石原矿的结局。

结局还没有到来。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工业时代,工业时代给我们提供的许多便利要好好受用。我们接受粉碎后的全麦面粉,它做出的食品更多样,更营养,更健康,也更容易消化。不能追求纯天然食品再回到历史上去吃麦仁米。

是耶?非耶?一家之言,敬请包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