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松石
松石多块状,不透明,质地坚硬且脆,颜色多为鲜艳的天蓝色或蓝绿色。
松石原石绿松石朝珠
图源故宫博物院周长厘米。
朝珠由佛头、背云、记念和珠身组成,三颗碧玺结珠将朝珠四等份,每份二十七颗,共一百零八颗,记念由十颗小珠组成,共三串。
根据典制规定,皇帝在月坛祭月佩挂绿松石朝珠。
绿松石项链
图源故宫博物院长2厘米,宽1.3厘米,厚0.5厘米。
战国时期。
整条项链由35粒大小不一的扁方绿松石珠串成,按中间大两边小的顺序排列。
绿松石山石花卉鼻烟壶
图源故宫博物院通高6厘米,腹宽4.8厘米。
绿松石质地,通体为蓝绿色,间有铁线斑纹。扁圆形,扁腹两面琢阴线山石花卉,并在阴线内填金。烟壶配有浅粉色芙蓉石盖,内附牙匙。
嵌松石长剑
图源故宫博物院通长93.5厘米,宽5厘米,重0.75kg。
战国后期。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侧出刃,刃作弧曲状,顶端收聚成尖锋。茎有二隔,剑首及镡上装饰由嵌松石和错金丝组成的几何图案。茎部仅存金丝二小段。
*剑:古代武器之一种。在春秋战国时期,佩剑同时有表明身份等级的作用。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青铜剑在西周早期已十分成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限制,剑身一般较短(50cm以下),至战国末期才有长剑出现。
玉嵌松石铜柄戈
图源故宫博物院通长24.7厘米,玉最宽5.2厘米,柄厚0.5厘米。
青玉质,已受沁为鸡骨白,玉戈表面还残留有织物包裹的痕迹。戈上端阴刻一条直线,并有一孔,刃部锋利,戈身柄部有榫,嵌入铜柄内。铜柄锈,有大小各一孔。柄身嵌绿松石片,围绕构成龙纹。
*受沁:是指古玉器埋藏入土后发生的风化作用。
金嵌松石柄玛瑙勺
图源故宫博物院最长22厘米,最宽7.8厘米。
错金嵌松石带钩
通长20.3厘米,宽1.5厘米,重0.04kg。
战国后期。
此带钩呈细长弧形,末端作兽首。钩面饰错金几何形云纹,空隙处嵌绿松石。
错金嵌松石樽
高15.3厘米,宽12.2厘米,重0.66kg。
樽筒形,有环鋬(pàn),扳作鸟形。平底,三兽足,足上端为兽首。器通身以绿松石镶嵌成菱形、三角形纹饰,再以细线菱形错杂其间,细线菱形之上下角错金为饰。
*鋬:器物侧边供手提拿的部分。
嵌松石末蟠螭纹豆
图源故宫博物院通高39厘米,宽24厘米,重3.05kg。
豆圆形,两侧有双环耳,束腰,高足,盖顶有平捉手,可以倒置。盖、器身饰蟠螭纹,高足两端饰垂叶纹,中部饰菱纹。通体纹饰均以松石末镶嵌。
*豆:盛食器,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是青铜礼器中的一种重要器物,常以偶数出现,故有“鼎俎奇而笾豆偶”的说法。
金累丝嵌松石火镰套
长8.7厘米,宽6.5厘米。
火镰套为扁葫芦形,金质累丝,两面满嵌绿松石小朵花,黄丝带上系红珊瑚珠一粒。
此件火镰套工艺极其复杂和精致,它与一件赤金嵌松石镂空扳指盒同挂于一付吉服带之上。
*火镰套:又称火镰包,是盛装火镰、火石及火引的套盒。满人成年后多嗜好烟草,系带火镰也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俗。清定鼎天下后,将佩带火镰盒、包规制化,火镰套成为官服中必备的装饰物。
金镂空嵌松石扳指盒
高2.6厘米,径3厘米。
盒上錾刻镂空缠枝花,花芯嵌绿松石。有黄丝带纵向穿过盒中心,两端各系红色珊瑚珠一粒。
*扳指盒用于盛放扳指。因清代男子流行拥有扳指,因此扳指盒的制作量很大,其质地、种类繁多,是清代男子身上非常有代表性的装饰品。
金累丝嵌松石花卉纹盒
高5厘米,长8.3厘米,宽7厘米。
金累丝嵌松石斋戒牌
图源故宫博物院牌长8.40厘米,宽4.10厘米,厚0.50厘米。
斋戒牌长圆形,边缘为累丝卷云纹,中部累丝四朵梅花,一面嵌青金石“斋戒”二字,一面为满文。上下嵌松石,上为兽面纹,红珊瑚为眼,青金石为眉。以丝绳、珍珠、红珊瑚蝙蝠穿系。
*斋戒牌是清朝斋戒时用的祭器。皇帝在宫中斋戒时,设于斋宫丹陛左侧。斋戒之日,皇帝与王公大臣也必须佩戴斋戒牌。形制质地也各有不同,有方形,也有圆形;有玉质、木质,也有象牙质的。
金累丝嵌松石坛城
图源故宫博物院通高37厘米,坛城高20厘米,径18厘米。
城以金累丝工艺将外围的火焰墙、金刚墙到中心的经阁,上嵌绿松石。
*坛城,梵文音译“曼荼罗”或“曼陀罗”。用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图形绘塑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坛城是密教修习和供奉的重要法物。
金嵌松石佛龛
图源故宫博物院通高15.7厘米,长10厘米,宽8.5厘米。
金嵌松石双耳扁方瓶
图源故宫博物院高25.5厘米,口径10×8厘米。
瓶金质,八成金。方形口、足,口外饰卍字纹,器两侧饰兽耳衔环。瓶身广泛运用累丝和镶嵌工艺,组成玉兰、梅花、菊花、松枝、鹤、鸟、蝶等图案。
金嵌珍珠松石楼式龛
图源故宫博物院通高66厘米,长53厘米,宽23厘米。
仿汉地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各开三间作为佛龛以供奉尊像。此龛与建筑形制完全一致,用金成造,嵌松石、珍珠为饰。
资料来源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