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佛像的年代,首先我们要看它的材质,各个年代所使用的材质也是不一样的。铜佛像的材质有青铜、黄铜、红铜和其他铜合金等。例如在元代以前的铜佛一般都用青铜,也有一些红铜制品,元代以后则出现了较多铜锌合金的黄铜及纯铜制作的所谓红铜佛像,而在青铜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称为古铜佛像,黄铜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另外,佛像的形体特征也能看出铜佛像的年代铜佛像外观上的标志、坐骑、手印和坐姿都能反应是什么年代的,由于朝代不同,各种风俗等都各不一样。我们需要长时间的对比了解,才能够好的去了解铜佛像的年代。
1·佛像的面相与体型﹐是鉴定佛像的尖键·它包括面部的
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现力﹑整体的风格等等﹐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差异很大。清代三代·嘉﹑道时期的造像﹐体态面相就不同。
2﹑通过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仔细观察和对照﹐来
正确地为一件佛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正确的定名是正确鉴定的前提。
3、细部刻画和佛座的装饰风格﹐比如﹐明代莲花座与清代莲
花座上的莲瓣装饰﹐明代莲瓣精细而长﹐且瓣与瓣中有小型三角装饰﹐而清代莲瓣则显得粗壮﹐瓣与瓣间也无装饰。
4﹑材料与质地﹐这是鉴定中最为直观的·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铜和红铜。不同的时期铜质不同·同样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乾隆时期佛像一上手﹐手感沉﹐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轻许多。年代久的佛像﹐手感也较轻。这和古钱币收藏有共同点·藏传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在脸部鎏金或贴金。
古代老古董商鉴别铜器,靠眼看、摸、闻、嗅、舔来加以判断推理,辨别年代与真伪,这完全靠实践经验。作为现代的古铜器爱好者,识别真假,应掌握古青铜器鉴别的要点,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与款识、铜质与器式。锈色:入土、坠水、传世的方式。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常见有绿、红、蓝、紫锈等。手感和声响:用手掂量,过轻或过重都不好;用手敲击实物,声音微细而轻脆;花纹和款识:重点鉴别,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判断;铜质与器式:除要记清楚铜器的名称器式外,还要了解各个年代铜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