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后成医美消费主力军,别再被外貌焦

每到寒暑假、毕业季,都会出现学生扎堆整容的现象,“00后”们已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尝试在多个社交、短视频app上搜索发现,“暑假整容”“暑假变美”“暑假变瘦”等,都是近一个月的热门话题。

这里说的整容,是包括牙齿矫正、微整形、手术等在内的医疗美容项目,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各种医疗手段改变外形。

爱美本身没有错。二里头博物馆展现着距今三四千年的先民遗物,绿松石项链的精美,不亚于今天女孩们的饰品,对美的追求,刻在了人类的基因里。但年轻人也要认识到,整形是一种几乎不可逆的方法,它的前提,要么因为疾病而客观上需要矫正,要么是自身具备了成熟健康的审美观。学生阶段,正属于体格发育成熟,而心智发育未必成熟的阶段,对美的追求一旦偏离正常航道,就容易陷入焦虑和误区。如果不是因为生理原因需要矫正,而只是想变美,那么不妨扪心自问,为什么对自己的相貌不满意?

身体与自我身份认同之间存在重要联系,希望通过整形来提升自信,其实是自我认同出现了偏差。当前,社交媒体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制造容貌焦虑的隐形广告,比如,有的医美机构故意打擦边球,以“面部美学”的名义讨论美,看起来是在做科普,实则是利用容貌焦虑来拓客。还有一些则看似不经意,却事实上迎合着容貌焦虑的网络打卡活动,比如“反手摸A4腰”“锁骨放硬币”之类。长期沉浸在这些信息里,会把它们当成是客观标准,而欠缺自信的孩子们,很容易出现自我认知的动摇。

不少年轻观众会在“考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古早”影视剧时,感慨曾经的女演员特别有辨识度,美得风情万种,各不相同。那么,放在自己身上,又为何不能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妙处?

年轻人不仅需要自信,还渴望个性。所以,有一份针对“95后”整形观念的调研报告显示,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整形的原因是单纯渴望变美,情感层面愉悦自己,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