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马黎
10月19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了。
中国最早的王朝文明、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年前的生活图景,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年,夏鼐先生根据新的考古成果又将这类文化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今年恰逢二里头遗址发现60年。
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发展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的转折点,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之最”,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推进。
夏代究竟存在与否?夏与商的交接是在什么时候?二里头遗址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处于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李伯谦说,从年徐旭生先生发现二里头遗址到现在,60年过去了,二里头遗址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里是夏朝晚期的都城遗址。
“年,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了9个学科12个专业的多位专家学者联合攻关。我有幸参加了这个项目。”
李伯谦介绍,该工程中,考古学家主要对和夏商周年代有密切关系的考古遗存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相对年代系列和分期,其中,夏商分界的问题就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学界习惯把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每期又可分为早、晚两段。李伯谦说,他很赞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的研究结论,即夏商的分界点在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的最末。
“因为根据发掘情况,这个时期二里头都邑遭到了致命破坏而废弃,后来也没有出现作为替代的同类型、大范围的遗迹。与其相继的是,偃师商城突然出现于二里头都邑东北约6公里处,其第一期和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出土的器物很相近。这说明商派军队来二里头灭了夏,又不放心,就在附近建了偃师商城。”李伯谦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认为,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王朝气象的发端,以中原为核心的中华文明画卷就是从二里头徐徐打开的,从某种程度上看,二里头应该看做中国的开始。
赵辉介绍,中华文明起源经历了漫长过程。中国史前农业萌芽于上万年之前,直到大概距今年或者稍早一点,成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农业体系,相关区域里各地方文化向文明化发展的加速度过程,从这儿开始;
距今年前,以良渚文化为代表,中国也是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这个大范围里面,一些地方率先进入到文明阶段,有了自己的国家,而以此为起点,一直到距今年左右,在多年的时段里,各个地方的社会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步入了文明。
满天星斗,多点开花,把这个时代叫做“古国时代”。他们之间交流广泛,最后从多元走向一体,在中原地区出现了核心。
“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正好就是后来文献记载的夏的重要范围,其最重要代表性遗址就是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产生后,不断吸收周边文化,并向外辐射,也就是说,二里头遗址是王朝气象的开端。”赵辉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明白,都是“源头”,良渚,二里头,彼此之间究竟什么关系?
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科普了一下。
简单来说,良渚是古国文明的代表(距今约年),二里头是王国时代的代表(距今约年),秦是帝国时代的开端(距今年),帝国时代直到清帝退位,民国成立(距今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二里头遗址形成的文化是中华王朝文明的主源头。
王巍说,学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的都城,中华王朝文明至少在夏朝就建立了,二里头就是出发点。经过60年的考古发掘,我们看到了夏代后期夏王朝都城的面貌,宫室制度、中轴线、多重院落等都对后来的商、周礼仪产生了深远影响,到明清时期,故宫的紫禁城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这一系列制度的发端是在二里头遗址形成的。所以说,二里头遗址形成的文化应该是中华文明的主源头、主根,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早期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历程与成果展示基地,博物馆的建设投资约为6.3亿元。该博物馆由洛阳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建、共管,开创了央、地共建的新模式。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晓军介绍,为完整展示夏文化脉络,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5个常设展厅共展出文物0多件,主要包括二里头遗址60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二里头文化区内重要遗址出土遗物,以及在夏商周断代、中华文明探源两大学术研究工程开展过程中留下的文字、图像资料等,不少珍贵文物都是首次亮相。
担任此次博物馆展陈的专家,全是大咖级——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教授担任展陈大纲编写小组组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王巍研究员担任副组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教授亲自执笔,以保证博物馆内部展陈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随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落成开放,该博物馆将不断对馆藏文物进行整理研究,进一步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进行遗址的保护与研究。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筑总体设计以二里头台地为意象,建筑天际线中央高起并逐渐融合于大地,象征威仪四方的华夏最早王朝气象。外观设计以“华夏之源最早中国”为基本理念,包含了“钥匙”“盘龙”“铜爵”“玉璋”等。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共有5个常设展厅。其中,一楼3个,分别为第一展厅(第一王朝)、第二展厅(赫赫夏都·国之大事)、第三展厅(赫赫夏都·建中立极);二楼分别为第四展厅(赫赫夏都·厥土生民·巍巍华夏)、第五展厅(世纪探索)。为辅助文物展品,让游客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博物馆还通过大型浮雕、沙盘、VR体验、互动游戏、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展示,让游客深入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等信息。
镇馆之宝,当然是它——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这件长64.5厘米的绿松石龙形器,是二里头文化的代表。这条龙由0余片绿松石组成,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其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堪称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二里头发现的意义在于它是最早的‘王朝’。二里头文化以其高度辉煌的王朝气象、高度发达的控制网络和统治文明,成为距今年-年前后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广域王权国家。”许宏说。对考古工作者而言,一切只是开始。“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万平方米,几代人用了近60年,才发掘了1%多一点。”
二里头还有哪几个中国之最?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4年,二里头遗址发现一座东墙长余米、北墙残长约米、西墙和南墙分别残长余米的宫城,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虽然它仅是明清紫禁城的1/7左右,却是后世中国古代宫城的鼻祖。
——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
1年至4年,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钻探、挖掘出井字形大道,明确了城市规划、布局的框架。大路最宽处达20米,相当于现代公路4车道。在这条路上还发现了双轮车辙痕,比此前公认为最古老的车辙还早数百年,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器物色彩绚丽、纹饰精美,得益于技术先进的官营手工业作坊。考古人员在宫城遗址南部发现了近2万平方米的青铜铸造作坊,陶窑、坩埚、铜矿石、木炭、陶范等一应俱全。
10月19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20日起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一、取票方式:
1、游客持二代居民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户口簿、驾驶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学生证、工作证等,到博物馆门口自动取票机取票或人工服务窗口领票即可参观。
2、团队参观,须有带队人员有效证件或持单位介绍信领取团体票,并于票面标注具体参观人数。
二、开放时间:
除周一闭馆外,全年(包含法定节假日)免费对社会开放。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放期间每天16:30停止入场。
开放日分别于上午10:00,下午14:30,为观众提供两场免费讲解服务。
(如遇重大活动或重要设备设施维修保养需要临时闭馆时,将通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