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石器时代相比,青铜的制造和使用对社会发

前言

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青铜冶炼技术可以追溯到我国新石器时代。根据考古发现,我国马家窑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都曾出土过青铜器物,体现了古代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是我国劳动人民宝贵的智力财富。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日益成熟,古代社会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也显著提升,与石器时代相比,青铜的制造和使用对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冶铜工艺得到了长足发展,日趋成熟,成为我国古代社会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的重要标志。

1.我国青铜文化与青铜兵器的发展历史

随着青铜采矿和冶炼技术的发展,青铜器具的造型和种类也不断丰富,既有大量生产所需的青铜器,也有社会生活需要的青铜器物,其中,青铜复合兵器是青铜器的重要门类,它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提升国家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工具,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我国古代兵器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最初人类社会使用石器、木器等作为兵器,进行部落之间的战争,随着青铜的开采和冶炼技术的提升,古代社会的人们认识到青铜材质的兵器要远远优于石质和木质的兵器。而且,青铜制品还用于日常的生产和农业耕作,制作各种祭祀用的礼器。青铜兵器生产初期较为稀有,一般是贵族和统治阶级使用,也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不断普及,青铜器物包括兵器,才逐步应用到社会生活和对外战争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国家战略资源。青铜兵器的制造是中国冶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兵器相比红铜而言,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材质硬度强,柔韧性好。青铜兵器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经过古代工匠反复实验和摸索,才使青铜兵器逐渐走向成熟。青铜颜色呈青灰色,成分除了铜还有锡、铅等,青铜的熔点相对较低,易融化成型。根据古代工匠的铸造经验,如果铜中加入的锡少,兵器会偏软,如果加入的锡过多,会使兵器较为脆弱易折,因此,工匠往往在青铜材质中融入其他成分,把握铜和锡的比例,使得复合剑更加内柔外刚,比一般的纯铜剑更加坚韧和锋利,经过古代工匠的反复实验,使得青铜兵器的硬度和柔韧性达到了最佳的效果。到秦汉时期,随着铁制兵器的出现及普遍应用之后,青铜兵器才逐步被铁制兵器所取代。

2.青铜兵器的基本种类、造型和功能

青铜兵器的造型丰富,包括剑、刀、矛、戈、铍、戟、钺、戚、矢镞等。我国出土过的著名的青铜复合兵器。如吴王夫差剑,目前,已出土过9柄,长宽不同,纹饰各具特色,锋利无比,为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在位时制造的青铜复合兵器,剑身一般刻有“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字样,体现了高超的青铜兵器制造技艺。这些珍贵的青铜剑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山东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收藏。又如,被尊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于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湖北荆州,这柄青铜剑长约56厘米,剑身紫黄色,布有菱形的纹饰,光泽如初,有绿松石镶嵌,刻有铭文“越王鸠浅,自乍甬剑”。出鞘时寒气逼人,可削铁如泥,制作工艺和造型世界一流,无愧于“天下第一剑”的美誉。此外,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坑中也曾出土很多青铜器物,包括青铜材质的兵器。据考古发现,在兵马俑二号坑内出土的长约87厘米,剑身有多个棱面的青铜剑,历经数千年没有生锈,经过专业检测,该剑的铸造技术精湛,质地坚实,锋利无比,可以轻易割破多层报纸。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剑身表面镀有特殊的化学成分,铸造技术在当时的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个发现也为我国古代青铜复合武器的制作工艺提供了有力佐证。

3.铜陵地区的青铜文化及青铜兵器特点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表明,铜陵地区自先秦时期以来,就是我国有名的铜矿和冶铜基地,到了吴楚争霸的时候,由于地处吴头楚尾的特殊区位,被誉为“兵家必争之地”。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人员在铜陵地区发掘过大量的青铜文物和矿坑文化遗址,包括先秦、秦、汉、南北朝、唐宋等时期的青铜器、铜钱、青铜兵器,而青铜兵器又包括戈、剑、矛、镞等多种类别,这些出土文物从侧面反映出铜陵地区冶铜文化和铸造业的兴盛,证明了铜陵的青铜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厚重,在我国金属冶炼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年的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考古工作者在铜陵市铜官区发现了罗家村冶炼遗址;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铜陵市义安区的钟鸣镇发现了师姑墩遗址。经过专家认定,师姑墩遗址以铜采冶为主,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夏代的一批陶器,还有商周时期铸造青铜器的模范,这些青铜冶铸遗存的发现,首次清楚地证明了皖南地区铜矿的开发不仅早在商代就已经盛行了,而且在夏代就已经出现,所以这个遗址的考古发掘意义重大,年得到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提名。这些重要的青铜遗址为研究长江流域和我国古代金属冶炼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物资料。年,铜陵市又发现了十多座大型炼渣群,总面积达平方米,经过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专家的认定,青铜炼渣是我国古代社会冶炼铜矿的主要遗迹,反映出当时的冶铜技术水平。

这些冶炼遗址规模较大、年代早,是铜陵数千年铜文化发展史的重要见证,也是我国金属冶炼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外,铜陵市的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的铜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富,是一处重要的古铜冶炼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铜陵市在上级文物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对金牛洞遗址进行了整体修复和保护工作,修建了空中走廊和采矿井巷,复原再现了古代采矿和矿工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实现了自然景观与文化展示的有机结合,成为对外展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之一。游客到铜陵市参观游览时,往往会到铜陵市博物馆领略和感受青铜文化的魅力。

铜陵市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和4A级旅游景区,年入选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目前,馆内有藏品六千余件,包括铜文化、地域文化等各类主题展厅。铜陵市博物馆建筑具有鲜明特色,其外形以铜陵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龙耳鸟纹鉴为设计理念。展馆面积达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多平方米,是国内展示青铜文化发展史的专题性博物馆。铜陵市博物馆以“铜”为主线,通过精致和丰富的展陈内容再现了铜矿的开采、冶炼场景,全面展示中国铜都数千年来铜的开采、冶炼历程,先后举办了《铜都铜工艺品精品展》《万世吉金铜都铜蕴》等专题青铜文化展览。展出了精美的青铜文物,既包括有铜凿、铜斧等农业生产器具,铜鼎、铜爵、铜鉴等青铜礼器,也包括青铜兵器,如铜矛、铜戈、铜弩、铜剑等,都是铜陵出土的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结语

铜陵历史文化悠久,从名称来看,就与铜矿的开采和冶炼有关。铜陵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铜铁矿带内,是我国最早的产铜地区之一,铜矿资源十分丰富,矿冶历史更是始于商周、盛于汉唐,数千年来绵延不断,世称为“铜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