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每到周末网友们晒秋天美景的图片铺天盖地而来。与春天的绿、夏天的红、冬天的白不同,秋天的颜色是层林尽染的、是丰富多彩的。
美国音乐学家马利翁曾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银杏的黄、枫叶的红、梧桐的棕、松针的绿……交织着弹奏出一首《秋日私语》。
认知心理学家安娜·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明了婴儿对于颜色的识别要早于会话和文字。有趣的是婴儿能够更快地识别在左视野中看到的新颜色,而成人则是右视野识别更快。控制右视野的是左侧的大脑,而左脑是处理语言的位置。到底人类对色彩的认知是先天的,还是通过语言文字给色彩定义后人类才真正认识了色彩呢?这个争论仍在继续。
色彩,作为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一个要素,它的故事可不仅仅限于美术课。
★物理学家眼里的颜色
在物理学家眼中,颜色代表的是光谱。自从牛顿将一束白光穿过了一个玻璃棱镜,光便有了不同的颜色。一百年后,歌德又赋予了颜色“光和暗”。等到了21世纪,真正的“星之彩——宇宙拿铁”开始在平平无奇中大放异彩。
★化学家眼里的颜色
最初的颜色都是从自然界直接提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的色彩也会褪去。直到18、19世纪随着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耐光、稳定性强的合成颜料才得到大量供应。21世纪,能够吸收99.9%以上的暗黑物质“梵塔黑”成了神秘和奢侈的代言。
★生物学家眼里的颜色
17世纪黄金时代的荷兰,拥有一株稀色、双色或多色的郁金香是富裕的最好证明。园艺家(生物学家的前身)凭借自身的技艺和无数次的杂交实验,努力研发新颜色的郁金香。
★艺术家眼里的颜色
无论是绘画还是艺术品都离不开色彩。不同颜色也被艺术家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白色的纯真、紫色的神秘、红色的热情、蓝色的忧郁……
北宋王希孟在绘制《千里江山图》时为了得到满意且能长期保存的青绿色,采用的是上等的蓝铜矿、绿松石和孔雀石,所以才有了画中的山川明亮、自带光泽且千年不褪色。
★文人墨客眼里的颜色
古今中外涉及到颜色的诗词名句不胜枚举,以下简单列举几种不同分类。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思考一下还可以从哪个角度分类。
黑白色: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元·王冕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对比色: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谚语哲理:
近朱者,近墨者。——谚语
彩即思想——俄罗斯画家列宾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彩——王国维
★李嘉琪眼里的口红颜色
开个玩笑,这个分类可不能和前几种同日而语,不过看过他直播的网友都知道,在他口中口红可不是只有一种红。粉红、橘红、大红、黑红不用提;玫红、深绯红、伯爵红、浆黑红张口就来;若你还不明白,组合描述走起来!偏玫粉橘、多元水红、蜜桃奶茶、焦糖枫叶……形象、生动、区分不开,还是上色号吧!
除此之外,色彩在Z教、阶级、文学作品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就不一一枚举了。今年来市面上介绍色彩的书籍颇多,有的与服饰结合、有的和性格联动。我比较喜欢的是广师大出版的《色彩的故事》,16开大本,可以平铺翻阅。12种基础颜色,每种颜色都有一页55种渐变色卡。每个颜色都介绍了相关的典故、名人名言和文物古迹。一书在手,以后品评艺术类的作品都可以借鉴,值回票价了!
其实我心中一直有个小心愿,就是像广师大公号那样按书皮颜色分类介绍一下自己的书单。目前,还差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