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拍品
博美(上海)网络拍卖会第二期
Lot.
黄花梨小交杌
年代:清尺寸:长:20.7cm宽:14.5cm高:17.7cm
起拍价RMB:无底价
说明:交杌俗称“马扎”,是腿足相交的杌凳。可以折叠,在携带、存放上都比较方便,所以千百年来广泛被人使用。尤其是小型的交杌,更是居家常备。
此杌凳,用八根直材构成,中间轴钉穿铆,杌面麻绳编织,结构简约,古朴大方。小交杌一般用柴木制成,少见用黄花梨制者。此交杌即采用黄花梨材质,其形制和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北齐校书图》中所画的极为相似,可见千百年来,交杌一直保持着它的基本形式。
Lot.
励杜纳款鸡翅木嵌竹簧行书对联式挂屏
年代:清康熙尺寸:1#:76x15cm2#:76.4x15cm
起拍价RMB:无底价
释文: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题识:励杜纳
人物简介:励杜纳(~),字近公,一字澹园,清直隶静海县人。清圣祖康熙二年()廷选善书之士,应试第一;历任光禄少卿、通政司参议、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刑部侍郎等。卒谥文恪,赠礼部尚书,并加赠太子大傅。所著有《杜乔堂集》三卷,参加缮写《世祖实录》。
Lot.
楠木大漆描金“心经”供几
款识:□□三癸亥年孟春,洛北于无心庵,爱仙道人烧香拜写。
年代:清尺寸:长:67.8cm宽:34.5cm高:6.3cm
估价RMB:10,~20,
说明:此案硕大,造型简洁,周正端庄,原为礼佛用几,称之为“供几”。
几面平整,边起拦水线,无束腰,如意牙子,下承四如意形足。底部双枨支撑,牢固耐用,披麻披灰痕迹明显,工艺可见一斑。通体满髹赭红色大漆,几面金彩书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后署“爱仙道人烧香拜写”。
抄写经书是佛教僧众和修行者必修的修行之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字,是卷《般若波罗蜜经》的浓缩精华。抄写《心经》,更把《心经》书于供奉所用的案几上,从此体现了书写者在佛学修养上的意趣及其对《心经》里所阐述之佛菩萨般若(智慧)思想的执着及追求,实难能可贵。
Lot.
端石雕荷叶形砚
年代:明尺寸:砚:27x21.5x5cm砚盒:32.8x25x11.1cm
估价RMB:30,~60,
说明:此砚取天然端州砚石,经匠人巧心经营,精雕细琢,作风中荷叶,体现平淡天真的文人审美。
砚背观之,整作两片硕大的荷叶相互叠压,绉痕筋脉,状写逼真,筋脉自蒂部中心向四周延展,周缘呈波浪形起伏,或内卷或外侈,气韵内涵,生动传神。
砚额处凌空琢出小叶数片,巧取石眼作草虫、叶心,增加了视觉维度,突破了局部相对单一的视觉效果,实是神来之笔。
砚面平坦宽阔,作水渠式,试想以水注之,叶片浮动,好似一轮弯月映现,简繁相当,以简胜繁,此砚当是!
附民国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吴天民手书收藏证明。
附木质砚盒。
Lot.
带铭文铜胎掐丝珐琅饕餮纹双兽耳簋式炉
年代:清尺寸:口径:26.3cm带座高:23.2cm净高:20.4cm重:g
起拍价RMB:无底价
说明: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三十八年“于五月三十日接得……玉粹轩镶墙格空内镀金二遍掐丝珐琅觚棱壶一件,掐丝珐琅簋一件,四月二十五月,珐琅簋一件,呈览奉……再镀金一遍其簋口里以下亦镀金一遍,簋盖里不必再镀……钦此。”档案所载“珐琅簋”应指拍品之类。
此珐琅簋系仿照商周时期青铜簋制作而成,口沿外侈,颈部稍束,腹部丰腴饱满,高圈足。颈腹部对置兽吞把式双龙耳。器身满施天蓝色珐琅釉作底,由上至下分为三层纹饰,口沿及足墙是两两相对的夔龙纹,腹部主题纹饰为仿古兽面纹。整件器物端庄规矩,纹饰古意盎然,时代特征鲜明。
內膛中央铸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
附木质器座。
Lot.
黄花梨双狮戏球骡马鞍
款识:“□兴永”
年代:明尺寸:长:34.2cm宽:26.5cm高:15.5cm
估价RMB:30,~60,
说明:此骡马鞍为黄花梨精制,因形如拱桥故北方俗称“鞍桥”。鞍桥前后高如两峰,两端相连于车辕。两端鞍尾浅雕回纹,安铜活穿缰绳,鞍桥前后正中靠下凿一透孔用以穿铁柱。鞍桥正面浮雕祥狮,左右对称,脚抓绣球,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鞍为古代桥车上用具,束于驴马背上,后拉车辕。一般的马鞍因为高损耗多为软木制,此例以高档木材制作,证明主人的身分地位不一般。
Lot.
唐明顺款沉香木雕山水人物纹银胆杯一组(5件)
款识:“唐明顺”(内底心)
年代:民国尺寸:尺寸不一
估价RMB:20,~50,
说明:“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这是晚唐司空图所撰《二十四诗品》中对“典雅”风格的注解。
“坐中佳士”长方盒中所盛6件沉香杯即是对这种“中国式美感”的集中体现。仿牛角杯形制,上阔而下敛,杯身外壁高浮雕松林茂密,修竹翩翩,高士坐于林中,或吟或颂。雕琢层次丰富,细腻丰满,带观者进入清净典雅之境。内镶银胆,美观实用,见有“唐明顺”印款。
沉香作品多见是粗犷的雕刻风格,因为作为雕刻的沉香材料,质地松软,或凝结程度不高,是不允许表现细致雕刻的。这套作品是高结香度、结晶度的土沉香,所以给雕刻家带来了无限细致雕刻的可能性。此套沉香杯选料极珍,构思精妙,雕工绝湛,意味深远,且成套保存,堪称极品。
Lot.
犀皮漆笔
年代:清乾隆尺寸:总长:25.6cm净长:19.7cm
估价RMB:20,~40,
说明:此笔以犀皮漆工艺制成,笔杆略细,笔帽略粗,形制修长,挺拔秀丽,握感极好。外壁通体髹漆打磨,红面间黑纹,并夹有黄、赭漆色,表面光滑,层次杂沓而斑纹浮动,色彩分呈,迷离浮动,有行云流水之势,使之具备了新颖别致的天工之姿而深受文人雅士之宠爱。
早在南宋时,安徽徽州漆工就利用当地生产的生漆拌和绿松石,丹砂,珊瑚,石黄,青筋蓝,朱砂等有色矿,动物质混合制成犀皮漆(又名破锣漆,菠萝漆),用以制作砚盒,笔筒,笔杆、花瓶、盒盖、扇柄等小品,曾被京都选为贡品。明代时,漆工名匠黄大成的《髹饰录》记载,犀皮又称「虎皮漆」或「菠萝漆」,作法是先用石黄加入生漆调成粘稠的漆,然后涂抹在器胎上,后经数道复杂工艺,最后通体磨平而成。
本件犀皮漆笔,漆面图案天然流动,各种颜色相间,并无一定规律,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于变化,漫无定律,色泽灿烂,非常美观。由于这种工艺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历来制作较少,如此精致的毛笔,十分罕见,极具收藏价值。
Lot.
铜错银卷云纹环
年代:明尺寸:直径:11.5cm高:1.7cm总重:.6g
估价RMB:20,~50,
说明:铜质圆环,圆整周正,通身以银嵌错旋涡纹及几何纹,修磨颇为平整,纹饰图案勾连环卷,显出鲜明的时代装饰风格,置于案上别具古趣。
整器虽形制简洁,但装饰十分细腻,错银纹饰在铜绿的衬托下更显熠熠生辉,有盎然古意。此式铜环在漆器中常用作配件,以保护漆器边沿,且能衬托漆器之纹饰。
Lot.
铜绳络纹活环耳壶
年代:清尺寸:口径:11.5cm高:36cm重:g
起拍价RMB:无底价
说明:此尊精铜所铸,胎体厚重,口沿微撇,粗颈稍束,肩两侧铸双鋬耳,并悬以圆环,弧腹饱满丰腴,圈足,通身饰有网状绳络纹,绳结缠绕仿佛麻丝所制,造型极为写实,底承圈足,底部为仿古菱格形编织纹。
拍品之形制源自挂绳络之陶罐,铜制绳络纹尊战国已有之,后世多有仿制,尤以明末清初之时为盛。
Lot.
铜饕餮纹铺首耳出戟匜
年代:明尺寸:口径:8.5x6cm高:18.2cm盒:25x14x12cm重:.2g
起拍价RMB:无底价
说明:明晚期鉴古、仿古之风盛行,举凡三代青铜器、战国错金银器、秦汉玉器、宋代名窑瓷,均成为当时再现古代风采的装饰母题;即如古器物上的锈蚀、沁色、开片等,亦无不倾力模仿,务求唯妙唯肖。拍品便为明晚期尚古风尚之证。
拍品精铜而制,仿商周青铜器造型。侈口翘流,束颈,与流相对的一侧饰铺首,长弧腹下收,腹部左右出戟,两面以锦纹作底,浮铸兽面纹,立体感十足。圈足较高,以彰显挺拔的器身。
此器旧配锦盒,盖内题跋及落款:
“宋器也,长九寸一分,式古斋尝定魏时青铜匜,光绪二年出土于松江府西四十里暮室,及其物用以宋窑青瓷楠木具器未损,惜碑字难以辨认,商买携至京隅琉璃厂,以买金沽售余,即知因果出处,竟无一人识者月余,以五金易得之。”“吴门□□焦雨轩。”
盖上墨书:“宋匜”、“四欧所藏宋器”。“四欧”为吴湖帆之堂号,吴湖帆精于鉴赏,家藏宋拓欧帖凡四,故其居为“四欧堂”。
Lot.
郑板桥款木刻兰石图挂匾
镌款:“板桥”
镌印:“郑燮之印”、“飞黎阁”
年代:清尺寸:长:65.8cm宽:42.3cm
起拍价RMB:无底价
说明: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板桥老人等,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一岁至六十岁任山东范县、潍县知事。工善诗、词、曲及书札散文,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书法以隶篆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其“乱石铺街”体。写意兰竹,水墨淋漓,趣在法外。所作几乎每画必题,款式光怪陆离,别具风致。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
Lot.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托八宝纹双龙耳鼎式盖熏
年代:清尺寸:口径:11.2cm高:32.5cm重:g
估价RMB:20,~40,
说明:熏作鼎式,方唇沿饰连续回纹一周,上置如意云纹拱盖,其间透空云蝠纹以利散香,顶部缠枝宝相纹捉手。短直径,腹部浑圆饱满,满饰缠枝莲纹,并对称饰以佛家八宝纹。颈腹部对置双龙耳,腹下承接兽吞把式三足。
“八宝”又称“八吉祥”,是佛教中用于供奉佛和宣扬佛教的法器,明、清两代常用作瓷器的装饰纹样,多于莲花组合,又称莲托八宝。
此掐丝珐琅盖熏制作精美,工艺繁复,线条流畅,器形饱满且挺拔,珐琅彩用料考究,釉料纯净均匀,色泽绚丽明润,掐丝工艺细致,透露出富丽典雅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