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是中国的国粹,中国的艺术品当中只有青铜器是被全世界所公认的。从夏代起源,经过商周,秦汉至宋代金石学诞生,青铜器从单一的收藏,变为一种学问,一种研究对象。青铜器的价值被世界公认主要是在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外国人进入中国,发现中国的青铜器造型独特,做工精美。在西方国家里,18世纪才出现抽象派和印象派的青铜器造型,在中国年以前就有了,所以外国人非常喜欢我们的青铜器。如今像牛尊、羊尊、马尊等大部分流散在国外,中国青铜器的艺术地位在世界上可与西方的油画、雕塑相提并论,在世界的各大博物馆里都有一个专门的中国青铜器馆。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无不把中国青铜器作为馆藏重器,历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铜器作为镇宅之宝,世代相传。如今盛世兴收藏,青铜器更是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宝贝。
西泠拍卖于年12月17日举办了一场名为“金石同寿”的拍卖会,拍出多件青铜器精品。感谢雅昌吉金的朋友姚红旗先生和朱涌海先生从拍卖现场为大家传回的成交记录。全网首发,同行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成交价不含佣金。
特别申明:本文所引用的部分图片和文字,来自西泠拍卖网上刊载之内容,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我们不使用其进行任何有商业目的的行为。
西周早期青铜比丁爵
图录号:估价RMB:,-,
成交价:45万元
高:23.2cm
珠纹,流和尾较水平,流作狭槽形,不设柱或有小钉状柱。鋬弧度大,纤薄,爵体呈扁体,底部平。从形制看,尚带有陶爵的特征。爵的铭文多在鋬内侧的腹壁上,此件则铸在立柱和鋬左侧器壁上,较为少见,属铭文较多的爵。“比丁作父乙宝”中,比丁合文,为作器者。
商晚期青铜兽面纹牺首鋬爵
图录号:估价RMB:,-,
成交价:万元
高:20cm
流与尾上翘,处于同一高度,口沿上设一对菌状柱。腹部如筒,底部呈圆卵形,三条腿狭长,向下微微撇开。鋬呈半圆形,顶端有牺首。整器通体黑漆古,在青铜爵杯中甚为少见。皮壳熟亮,足见传世已久,原为民国著名古玩商戴福保收藏。
商晚期青铜丮觚
图录号:估价RMB:,-,
成交价:75万元
高:30.2cm
此件青铜觚大侈口,颈部向下收,颈部下端与腹部直径基本相同,高圈足,下有狭边。颈部以四条焦叶纹装饰,内部填充细密精致的云雷纹。颈部下端装饰蛇纹一周,蛇纹头部大,有突出的双目,身躯简练弯折,尾部上卷。这种形象的蛇纹最初出现在商代中晚期,旧称蚕纹。铭文:丮
商晚期青铜耳丁鼎
图录号:估价RMB:1,,-1,,
成交价:万元
高:25.4cm
说明:此件青铜鼎厚唇口,其上有对称立耳,口沿下短束颈,腹部圆鼓下收,相对较浅,底接三柱足,是商末周初鼎之造型。其腹部有一条纹饰带,分别以八个虎头型兽面纹和八个火纹相间排列,浮雕,地纹填以云雷纹,形成“三层花”式。内腹底部有铭文“耳丁”,为祭祀祖先之铭。
西周中期青铜祖鼎
图录号:估价RMB:,-1,,
成交价:万元
此件青铜鼎便是西周中期典型器,口唇向内倾斜,上对立耳微微外撇,器壁倾斜,腹部垂鼓,腹身较浅,底有弧弦纹。三足较细,内侧平,外侧上阔中收,近足部加宽,已呈现出马蹄足的形态。纹饰铸造深峻,腹部上层为三组对称的长冠龙纹,这是西周初年出现的一种新纹饰,盛行于西周中期。器壁内侧有一“祖”字。
商晚期青铜文父卯尊
图录号:估价RMB:1,,-1,,
成交价:万元
高:31cm
此件便是觚形尊典型器,侈口,上部光素,近颈部下方有一条弦纹。腹部微微鼓出,上部装饰虎耳兽面纹。纹饰被四条出脊四分,两条为兽面间隔,两条为兽面鼻基线。腹和足有两条弦纹,足部装饰转折角兽面纹。尊口内部有铭文“文父卯”三字,属祭辞。“文父卯”中的“文”为族徽或族名,父己为祭祀对象,属繁式祭辞。
西周中期青铜犭臣犬簋
图录号:估价RMB:1,,-2,,
成交价:万元
高:15.7cm带盖座高:27.5cm
商晚期青铜兽面纹牺首鋬方斝
图录号:估价RMB:
成交价:待补
高:42.3cm
此件是为数不多的有盖方斝,甚为珍罕。盖平面长方,微微隆起,上有两外卷角兽面纹,分别对应前后两个方向。兽面两侧,对称分布弯角鸟纹。盖钮作一立体圆雕鸮,双耳立,双目圆,长喙前伸下钩,翅膀贴身,尾羽垂地与双足一起支撑于器盖中央。
商晚期青铜三羊首兽面纹瓿
图录号:估价RMB:
成交价:万元
高:27.5cm
青铜瓿流行时间很短,存世量少。此件青铜瓿敞口,口沿倾斜,颈部收束,上有两条弦纹。腹部圆鼓,肩上有三个高浮雕羊首。羊首双角外卷,臣字目,大口,与兽面纹相类。
西周中期青铜云雷纹甬钟
图录号:估价RMB:,-,
成交价:35万元
高:25cm
此件甬钟身如两片相合的瓦,上窄下阔。篆部、鼓部装饰有简练突出的云纹。钲部素,两侧各有九枚,分三排分布,状作立柱。纹饰粗犷古朴,为西周中期风格。
青铜器的价值被世界公认主要是在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外国人进入中国,发现中国的青铜器造型独特,做工精美。在西方国家里,18世纪才出现抽象派和印象派的青铜器造型,在中国年以前就有了,所以外国人非常喜欢我们的青铜器。如今像牛尊、羊尊、马尊等大部分流散在国外,中国青铜器的艺术地位在世界上可与西方的油画、雕塑相提并论,在世界的各大博物馆里都有一个专门的中国青铜器馆。
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无不把中国青铜器作为馆藏重器,历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铜器作为镇宅之宝,世代相传。如今盛世兴收藏,青铜器更是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宝贝。
中国青铜器的历史
青铜,是指红铜和其它元素的合金,如铜和锡的合金为锡青铜,铜和铅的合金为铅青铜,其他的还有铅锡青铜、镍青铜、磷青铜等等。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是锡和铅的合金,即锡青铜和铅青铜。其实当年刚生产出来的时候是黄澄澄的,经过时间、空气和地下埋藏、腐蚀等过程才形成了后来的一层绿锈。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15个世纪。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帜而达到高峰。在当时的亚洲大陆上,商周的青铜冶铸业所产生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春秋晚期是初期的铁器时代,但是铁器时代的到来并没有立即导致青铜工业的衰退,相反,由于战国时代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使得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亦有新的发展。大约到了战国晚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在产品的其他领域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汉代的青铜铸造工艺,仍然呈现出美丽的余辉。虽然青铜器走向了衰落,但是铜镜在唐朝又走向了新的高峰。佛像从北魏开始,一直到唐、明、清,制作水平都很高。到了明代,又出现了宣德炉,这是铜器制作的最后辉煌。
青铜器的分类
农具和工具
包括犁铧、锄、镰、铲、斧、锛、凿等。中国是农业大国,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青铜工具的出现,带动了整个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但至今发现的青铜工具的量很少。因为铜是稀有金属,回炉熔化后制作成其他器物,可以反复使用。
礼器
青铜器历代都被称为国之重宝。它的制作对象是皇帝或者王公大臣,地位非常高。国家有大事的时候都要用青铜器作为礼器,所以青铜器以礼器为主。最主要的器形包括鼎、鬲、簋、簠、豆、敦、爵、斝、觚、觯、觥、尊、卣、彝、壶、盘等。这些名称在宋代就已经定了,主要来源于青铜器的铭文,没有铭文的就约定俗成,一直流传至今。比如彝字,泛指各种青铜器,具体到某种器形就是指造型似小方房子、带盖的铜器。
乐器
包括铙、钟、钲、铎、鼓等。
兵器
包括戈、钺、矛、戟、剑、刀、弩机等。兵器是青铜器制造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但现在发现的兵器的数量不多,也是因为青铜器可以回炉熔化后继续制作使用的缘故。
车马器
包括辖、衔、轭、銮、当卢、马具等。车马器原来属于杂器。这两年随着青铜器市场的活跃,收藏车马器的人也多了。现在车马器见到最多的地方是内蒙古,以赤峰、通辽、包头这一带为最多。这里的埋藏环境比较干燥,容易保存,流传的车马器也非常多,价格普遍上涨。
度量衡
度量衡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非常,收藏意义重大,包括尺子、量具、诏版、权等。
杂项
过去把俎、禁(承放酒器的专用器座)、炉、灯、洗、镜等都归入杂项类,现在铜镜、钱币、佛像都已经独立出来成为专项。
收藏角度的分类
青铜器有三种实用功能,礼器、实用器、冥器。礼器价值最高,最具收藏性,实用器价值低于礼器,冥器价值最低。
青铜器的收藏自古以来就有,商代王和天子的东西在周代就开始收藏,周代的器物到春秋战国又被收藏,到汉代汉武帝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圆鼎,汉武帝就因为发现了这个圆鼎,就改年号为元鼎,可见当时青铜器的重要性。自古以来玩青铜器被奉为一个非常高雅的艺术,从事的人大多数是文人、士大夫、官僚,没有学问的人也玩不了青铜器。民国时期青铜器收藏达到顶峰,从宋代金石学到民国时期出版过上百本书,那个时期没有一本是写中国艺术品方面的专业书籍,唯一例外的是青铜器。
青铜器的收藏似乎还不是普通收藏爱好者可以轻易涉足的,尤其是商周时期青铜礼器不是一般人家可以做到的,首先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还要有相当的眼力和经验,所以我觉得一般人还是不去触及青铜器为好,但是档次稍低的春秋、战国、秦汉的青铜类物品,价格并不高,广大收藏者都可以试试身手。
青铜器的纹饰和铭文
中国青铜器的纹饰自成一体。常见的兽面纹以饕餮纹为主,其次最多的是龙纹,凤纹也比较多,其他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纹、兽面变形纹、火纹、几何纹、人物画像等。人物画像在战国以后才出现。
夏晚期的青铜器基本都不带铭文,到商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一个字或一个族徽的铭文,字数逐渐增多,到西周达到几十字或几百个字,西周中期出现了二百多字、三百多字的铭文。字数最多的是西周中晚期的毛公鼎,将近四百个字。铭文的内容一般包括王室的祭典、戎事等。
青铜器市场行情
新中国成立前的古玩商以卖铜器为主,青铜器的价值非常高。民国时期,口径一尺左右的圆鼎能在北京换一个四合院,大约相当于大洋。
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开始重视收藏。国内没有形成自己的市场,国外的价钱相对高一点,但也不是它应有的价值,青铜器的价位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1年3月,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了一件商代晚期盛酒器“皿天全”方罍(器口有“皿天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铭文,故名“皿方罍”),以.6万美元成交,创下亚洲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记录。这件青铜器于上世纪20年代在湖南出土,拍卖的是器身,器盖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当时国内也有博物馆筹集了一笔巨款,赴美参加竞买,却终因拍卖会上一位法国买家出价超过我方预算近四成惜败,这件青铜器只能身首分离了。
上海崇源5年秋季拍卖会上,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周宜壶”以万元(含10%买家佣金)创下了内地青铜器拍卖的最高记录。它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周宜壶是一对,早年均为清宫旧藏。器身有二十多字的铭文:“周宜作公己尊壶,其用享於宗,其孙孙子子子万年永实用。”
7年3月20日,纽约苏富比拍卖了一件由美国水牛城Albcenter-Knox艺术馆提供的中国商代青铜酒器青铜鸮纹方斝,以.4万美元被英国康普顿?弗尼博物馆拍得,创下历年来青铜器拍卖的全球第二高价。
7年3月9-18日在荷兰马斯垂克(Maastricht)举行的欧洲古董博览会上,伦敦著名古玩商“LittletonHennessyAsianArt”推出一只战国时期的“青铜错金嵌绿松石貘尊”,此尊工艺精湛,华美异常,保存完好而且流传有绪,终以1万美元的天价成交,成为目前成交价最高的中国青铜器,为中国藏家所拍得。
国际市场青铜器高价的轮番出现,震动了国内收藏圈,很多人因此开始收藏青铜器,但目前国内青铜器的藏家数量远远低于瓷器和书画的藏家,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
青铜器鉴定的几种术语
科学鉴定
科学鉴定通常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进行元素分析、放射性元素的年代测定等
眼学
根据系统知识进行综合判断,俗称“眼学”。“眼学”的依据是考古发掘的标本、标准器形成的类型学、器形学、图案学等,运用了大量系统知识的经验。例如,对于青铜器上铭文的鉴定常常成为对于有争议器物的强有力的证据,特别是数十字以上的长铭,今人很难编出可考却未见著述而又文意通畅的上古铭文,很难刻写出古意灿然、毫无造作且不出错误的古文字,这绝不是仪器可以解决的。又如,早期范铸法的错范痕迹和分隔内外范的垫痕与伪造的痕迹,目前的仪器还无法判断,但专家、有经验的文物工作者和收藏家只要借助肉眼或放大镜就可以判断。所以,积累经验、掌握青铜器的一般性特征和内在规律性的东西,是收藏活动必不可少的。
生坑、熟坑、水坑、“脏坑”“发坑”和“半发坑”
“生”或者“生坑”,是指新出土与早些年出土,但保持了出土时的本来面貌,没有经过出土后的进一步处理,没有受到生活中油垢等污染和长期直接用手把玩形成的表层变化,锈色和土沁色灿然的器物。
“熟”或者“熟坑”刚好相反,譬如明清时期出土,甚至宋代及宋代以前出土,经过了“传世”的经历,器物表面已经表现出自然的“熟”“老”。特别是清代中期,藏家喜欢将青铜器除锈、擦光、上蜡等,加之常年把玩,形成了“黑漆古”。
俗语中的“水坑”“脏坑”“发坑”和“半发坑”则不仅是指器物呈现的表面特征,还特指出土地相应的土壤环境以及器物呈现的品质特征。
“水坑”器的出土地点多为湖南、湖北以及浙江,通常表现为色彩鲜亮、表面大多光润如镜。或绿得湛然,或黑得油亮,就像刚刚从水里捞出来的。因此,常与“水坑”器伴随出现的俗语还有“绿漆古”和“黑漆古”。
“脏坑”器的出土地点在北方一些地区,表现为铜器表面锈色斑驳而杂乱,并伴有大量“有害锈”,甚至使得器物严重受损。
“发坑”和“半发坑”则指出土物不仅表面,而且质地本身都受到严重侵蚀,呈现出一种类似发酵、发泡状的疏松、涨裂。大部出现这种坟起、鼓泡、涨裂现象的俗称“发坑”,部分或局部出现的古玩行里习称“半发坑”。
“绿漆古”和“黑漆古”
“绿漆古”是铜器绿锈生成之后,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或者墓葬、窖藏常年浸水,器物表面的浮锈自然脱落,却因年代久远,绿色牢牢地浸染在器物表层上形成的,好像罩了层薄薄的绿漆,故俗称“绿漆古”。
“黑漆古”的道理与“绿漆古”相似,主要是取决于当地水质和土壤的酸碱度等,有器物长期传世形成的自然“包浆”,也有青铜器本身合金成分差异造成的原因。一般来说,器物出土时即黑亮如墨,表面几乎没有绿锈者,多为春秋、战国、两汉时期,而且战国、西汉的情况更加普遍,其中约90%属于战国时期铸造的。红、蓝色锈斑大多也出现在晚期青铜器上,尤以汉代突出,当为青铜中杂入铁等成分造成的。这种情况商周时期绝对不会发生。
枣皮红
有些青铜器绿锈下呈现的暗红色,琉璃厂习语称之为“枣皮红”。
包浆
“包浆”是指没有浮锈,器物表面却通体呈现一层均匀、柔亮的氧化层的特殊现象,有时也用于泛指器物表面“生”“熟”情况与呈色情况。所以,可以用于出土器,也可对传世品而言。“包浆”通常是鉴别青铜器的重要依据,当然也有人故意做上去,而且可以做到神似。例如新铸的铜香炉,经过不同的混合液体浸泡,然后烘烤,会出现各种呈色的“包浆”。反复浸泡、焙烧之后,甚至会出现非常美丽的厚厚“包浆”。这在近些年苏州仿“宣德炉”上被广泛应用。
水银浸
“水银浸”亦称“水银古”,也是一种青铜器的自然“包浆”现象,有局部的,也有通体银白的,多见于铜镜。主要为战国到汉代时期制品,其中又以战国为多见,大多出土于中原地区。近年以河南仿为最高境界,几可乱真。
“泛金”
“泛金”与“水银浸”的情况相仿,并非器物铸造之时镀了水银或者黄金,而是青铜器在特定的土壤环境中形成的特殊氧化层,旧时也称“返金”或者“返铜”。这种现象通常只出现在刚刚铸造完成尚没有使用过就入土的青铜器上,而且几乎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附近的商代地层中,陕西只存在个例,其他地区从未见到类似情况的报道。所以,非典型安阳类型的“泛金”器,大可直指其假。
品相
“品相”是对文物自身质地与完残情况的综合评价的习语。以金属铸币为例,“祖钱”或“雕母”的品质注定优于脱胎而成的“母钱”;“部颁样钱”或“进呈样钱”的品质注定优于“初炉钱”;“初炉钱”则优于一般流通币,在这里“品相”是一级高过一级的。但是,除了自身品质之外,保存状况的优劣也是决定“品象相好坏的评判标准。也就是说,铸造精美的普通流通币保存如新,“品相”自然是绝好的;“雕母”若损伤严重,也会被斥为“品相”不好。
近几年铜器市场呈现的几种情况
回流青铜器数量增多,但其中真假混淆。
有很多人从外国买回来的铜器,实际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工艺品公司出口换外汇的产品。这种回流的铜器99.99%是假的,只有千分之一是真的。市场上能见到的多为中下等水平器物,真正意义上的青铜上品几乎没有出现。回流的青铜器真品优质优价,以北京古玩城、书画城、正庄古玩城为例:中号,品相中等以上的商周时期鼎价格在40万-50万元以上,春秋、战国一尺上下铜鼎均在10万元以上。商周青铜爵在10万-20万元左右。
熟坑卖不过生坑。
这和古代完全不同。新中国成立以前,古玩商卖青铜器主要是卖熟坑的,生坑没人要。因为熟坑流传有绪。现在的收藏者认为熟坑容易造假,生坑锈开门,所以就产生了熟坑卖不过生坑的现象。
插帮货抬头。
用旧铜部件拼凑成整器,或用旧簿铜片贴在器物上,使收藏者认为锈开门,这种类型的假货成交量可占到真货的8成上下。大多数购买者花的是真品价格,买来的却是拼凑的假货。移植锈铜器特别是铜镜增多,主要表现为在假铜镜上栽真锈。凡是正面一个颜色,侧面是另一个颜色的都是贴皮子的。陕西和河南都有专门贴皮子作伪的村子。
高仿品技术提高。
过去认为红锈斑不能造假,因红锈斑里由结晶体组成,目前也已突破,同时水锈斑、蓝锈都已达到真假难辨的程度。
水坑不被收藏者认可。
湖南、湖北出土的水坑青铜器不被收藏者认可,特别是战国时期的兵器,青铜器皿等。由于水坑青铜器长期在水中侵泡,产生了一层与其他地域不同的锈色,颜色单调,只有黑黄红色等,不受收藏者青睐。而且这种锈色容易作假,真假难辨。所以也导致这类器物不受重视。现在在湖北荆州地区做水坑的东西的工厂很多,做得很像,每年卖到北京的有不少,比如升鼎、越王勾践剑等。
赝品大路货很多,是造假市场的畅销货,主要是大多数购买者有捡漏心理,经不住卖家的忽悠。
臆造品流行。
臆造品就是混编乱造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很多收藏者有猎奇心理,故宫都没有的东西他有一个,这种可能性有没有?有,但是太少了,上当的概率太高了。
青铜器造假新动向
新闻造假:假借专家名义,制造假国宝新闻屡屡出现。
出版物造假:按图卖物,古玩出版物真伪难辨,收藏家将自己的藏品说成是国宝,编成书或插图鱼目混珠,误导读者。有以下几种情况:
仿造民国出版物:将现代赝品造在民国书刊中做插页或整本造假。伪造六七十年代期刊杂志封面、插页,卖现代赝品。
仿造专家出版物:过去出盗版书,现在将各种书中有关内容合一,在专家本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借用专家的名誉,为专家出书。
专家证书造假:鉴定证书泛滥,有不负责任的专家开出的,也有假冒专家的伪证书。
现代科技检测造假:采用所谓的现代科学仪器,得出所谓成份相同的报告。
青铜器造假地域
蚌埠货
蚌埠仿古铜器作坊,大大小小有上百家,铜坯多在山西订做,也有自家铸造的,主要以电解腐蚀与化肥腐蚀为主,水坑、干坑均有,从商周到汉代造型齐全。特点是胎体厚重,锈色松而鲜艳,没有蓝锈,器内做不好,有的带范线,但不做垫片,绝大多数不过关。各大古玩市场地摊都能看到。鉴定这类器物,主要看锈色。古代真器的锈色颜色丰富,锈色有陈旧感,而且底子和锈色是分开的。仿品锈色鲜艳,手触容易松动脱落。
荆州造
大体可分为兵器和器物。这里的仿战国青铜兵器,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有整体造假,也有真器错假金银文字、臆造纹饰的,并且采用出土的棺木做剑鞘,漆鞘做出长期掩埋的腐烂效果,有些剑柄上面还有缠丝线或包裹丝绸的痕迹。这类兵器占到了荆州流出青铜兵器的九成以上。这里做的越王勾践剑,一年出几千把,一把卖两三万元钱。
生坑器物假货市场主要是湖北荆州、枣阳一带研制的高仿水坑,有的高仿品范线垫片都有,器表还有丝织品腐烂的痕迹。工艺流畅,重量很轻,没有脆声,铜质也对,有的还做出轻微损坏的效果,足以乱真。主要仿战国大尺寸器物,以浅浮雕工艺为主。铜坯成型后,经火烧薰黑,再埋入土中腐蚀。由于皮壳厚度不够,器物易露铜,口沿油性重,花纹版模深浅不均。鉴定这类器物,主要看铸造方法和铸缝、铸痕——古代为陶范铸造法,现在均为蜡型制造,其纹饰、垫片、范线均有所不同。
河南造
河南造假青铜器历史悠久,而且国内各地都有来自河南的造假者。其仿造的青铜器多以陕西、山西、河南出土器物为蓝本,主要以做大路货为主。真正的高仿者都是隐名埋姓的在地下生产。他们主要以假电解作伪铜器,蓝锈以染色为主,水洗易掉色。河南的老铜改装,多用树酯漆做锈,火烧易燃。老铜器机械后刻工比较有名,多是素鼎素瓶,刻细小回纹,经局部腐蚀,容易蒙人,仔细看可发现机械刀削轮廓比较锋利,多不过关。近年最多的是拼凑器,即用各种老铜、老锈拼接成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青铜器。对于这类器物不可有猎奇心态,器型特殊,历史上没见过的大部分都不可靠。对这种拼凑货,主要看接缝处的锈色,多为后做上的。
陕西错
陕西老铜后错做的非常好,有的锈色处理可谓天衣无缝,不挑出金银丝,几乎看不出是后错。还有一种错银方法更奇特,用铝合金粉末压缩到铜胎凹槽内。普通铜镜,能雕出头版,能改成战国镜,镜背水银沁做的也好。还能在老剑上镀出几何形花纹。鉴定这类器物,只要挑出一部分错工,看缝线里的效果即知真假。
阜阳工
前几年阜阳水坑铜器做的很好,现在基本是老铜贴工,素的老铜器贴上树酯合成的战国工,非常逼真。阜阳铜器修复也是全国一流,能将鎏金残片拼成鎏金怪兽。鉴定这类器物,使用丙酮或稀料、酒精等擦、泡或火烤,即露原形。
青铜器辨伪十法
看器型。看完《中国青铜器全集》十六卷(文物出版社,年)之后,就知道器型对不对了。
看范线。一般青铜器四个足边都带范线。有的经常使用的就被磨光了。
看铜质。现在我们见到的作假的铜器都是用杂铜铸造的,属于杂质比较少的铜,铸造出来的颜色和古代不一样。古代的铜质地没有现在的铜好,在显微镜下看有大大小小的窟窿。现在的铜质地过精。
看工艺。古人制作花纹、纹饰有随意性,现在专门仿造就显得过于认真,感觉不是特别好。
看花纹。前几年有些造假的东西不伦不类,比如商代的器型搭配了春秋的花纹。
看铭文。有的造假者照抄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不通顺。
看重量。在地下埋藏的铜器,被腐蚀后,和原来刚铸出来相比,手头发轻。
看锈蚀。现在做的假浮锈特别多,一碰就掉。老锈特别少。
看垫片。商周青铜器由于是块范拼合而成,故而不能保持精确的平衡。在内范、外范之间稍有不平衡,就容易造成器壁厚薄不匀,或者产生重大的铸造缺陷。因此,商周时代的工匠普遍采用了厚薄相似的小块铜片垫在内范与外范之间,使内范与外范之间的空隙保持稳定和均匀,提高铸造质量。这在早期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上都是可以发现的,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隐蔽而已。春秋以前的看不太清楚,春秋以后看的特明显,都是方块。
看包浆。有包浆的老,没有包浆的新。
影响青铜器价格的主要因素
要流传有绪,出处清楚。以周宜壶为例,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西清古鉴》《商周金文集成》《三代吉金文存》等几十个图录介绍过它,而且罗振玉、容庚、于省吾等人都考证过它的铭文。
历史年代要久远。商晚期、周早期的青铜器是最有价值的,到春秋战国以后,尤其是汉代的铜器就不值钱了。
制作精美,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铜质要好。
要有铭文。铭文内容与某王或某重大事件有关的最好。同样一个鼎,有铭文的价值就更高。
保存状况要好。最好是没有破损,也没有修复过的。
无恶锈。恶锈属于铜器里的癌症,属粉状锈,去除之后容易复发,不易根除。
青铜器收藏注意事项
近几年来,青铜器的收藏市场逐步升温,加之国外拍卖市场中国青铜器的价格一次次打破记录,致使当今的收藏界出现这样一个说法:瓷器、书画市场已经没有什么漏可以捡了,唯一剩下的就是青铜器。但投资青铜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了保护文物,国家限制青铜器的流通,对青铜器的市场尚未开放。如果今后仍不开放的话,就不会有太大的升值空间。
2.收藏流传有绪的或者回流的青铜器,同时具备合法手续,这类物品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回报。
3.多学习、了解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史,掌握各年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了解各地区青铜器的特点、坑口、锈迹。最简单的可以看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3年),属于国家文物局文博教材丛书之一。把本书通读一遍,对中国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就都了解了。如果再想深入了解,就看《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上海辞书出版社,5年)。如果再有力量的话就看《中国青铜器全集》十六卷,看透了,记住各个时代的器型,今后再看见任何一件器物马上就知道它的时代了。另外,可以到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博物馆看看,这几个地方是青铜大省,每个地方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都不一样,从而造成了不一样的坑口。
收藏升值空间大近年来,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出现升温迹象,尤其是6年1月5日,上海崇源拍卖行所拍的西周中期周宜壶以万元人民币成交,此“天价”不仅震惊了国内外青铜器收藏品市场,更是创造了当时青铜器收藏品的国内最高价。作为先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玩收藏品,青铜器以其雄浑的造型、华丽的纹饰、精良的铸造以及高深的创意,在中国乃至世界青铜史上独具特色,同时也是众多古玩收藏家们青睐的藏品之一。
“但事实上由于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收藏品市场出现,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可以说青铜器收藏目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戏。”此次青铜器展览方之一“友声轩”负责人Lisa说。但青铜器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依然是被业内公认的事实。Lisa介绍说,首先,青铜器毕竟是国之重宝,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收藏价值极高;此外,也正是由于青铜器藏品交易的国内市场没有放开,很多人没有认识到青铜器的收藏价值,致使青铜器藏品整体价格偏低,从而为藏品保值升值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此次“友声轩”带来了多件精美青铜器藏品,其中一尊刖人守门鼎可以说是此次展览的镇店之宝。“目前包括刖人守门鼎在内,好几件藏品已经有收藏者过来商讨价格,由于青铜器藏品升值空间巨大,未来将会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