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和中原的商品贸易,不仅在先秦文献中有所反映,而且在新近考古发现中得到证实。中原从新疆地区交换得来的物品以宝石为主,如绿松石、蚀花肉红石髓珠、蜻蜓眼玻璃珠。绿松石是人类较早作为装饰品的一种矿物材料,不管在中原还是在西域都发现大量先秦时期的绿松石饰品和绿松石开采遗址。
根据相关检测结果,中原地区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安阳殷墟遗址、随州叶家山墓地等遗址出土的绿松石矿石原料主要来自秦岭东段以五处绿松石矿为主的陕、鄂、豫三省交界的成矿带,如竹山喇嘛洞、洛南辣子崖、郝县云盖寺和白河白龙洞。新疆哈密地区发现了黑山岭、天湖东两处古绿松石矿遗址,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年。
黑山岭古绿松石矿遗址是目前新疆地区发现的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处古代采矿遗址,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早期绿松石矿业遗址群。遗址采矿模式为露天结合平巷道、竖井开采,坑口大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以敞口式开挖为主,口大底小,围绕大型采矿坑还有若干小矿坑、选矿点遗迹。
黑山岭遗址最大的一座矿坑,东西长80米,南北宽40米,面积约平方米,矿渣堆积最高处距地表达6米。遗址区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两次调查共发现矿坑、选矿点等遗迹近60处。新疆乃至西北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绿松石饰品应该来自这两个矿址,关于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绿松石矿石原料交流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玉石是中原与西域地区商品贸易最为大宗的物品。《史记》记载:“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璆琳、琅焉。”和田玉是透闪石成分占比98%的玉石,昆仑山中和田玉矿料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米之上的高山之上,从先秦时期的采矿水平来看开采难度太大,和田地区河流中的玉料容易开采,所以中国古代的和田玉多产于和田地区的白玉河和绿玉河。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所见的和田玉最早应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且数量较少,而更多的玉料应产自甘肃西北部的马鬃山、马衔山、三危山的玉矿。目前所见到的商代玉器中,部分白色且透明度较高的玉器,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部分玉器,经初步检测,这些玉料可能是和田玉的子料。
但根据近年的检测结果,这些玉器的原材料并非和田玉的子料,可能属于东部昆仑山脉的玉料。公元前年左右,约西周时期,甘肃地区出现了马鬃山、三危山两处玉矿开采遗址。这些玉料呈油脂光泽、微透明—半透明、玉质较为细腻,折射率1.61~1.62,相对密度约2.95,属于透闪石玉。
另外,部分古矿坑发现少量绿色蛇纹石玉,旱峡玉矿遗址的玉料中玉质较好的样品透闪石含量在98%以上,马鬃山玉矿遗址的玉料中质好的样品中透闪石含量在95%以上。甘肃这两处玉矿遗址的玉料品质好,开采较为容易,开采面积大,应该是西周以后玉石主要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