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钧瓷君不离茶,茶不离钧

原创:黑鱼老师一山茶7月30日

——爱茶的人爱茶器,这是一条根本不用证明的铁律。

从元青花玩到宋代五大窑口,从老白瓷玩到黑瓷建盏,从古玩到今,从单一色釉玩到五彩缤纷,无非玩的就是一个:陶冶性情(bài-jiā)。

钧瓷

名之由来

钧瓷,就是钧窑烧出来的瓷器,产于河南禹州,钧瓷之名,得之于禹州,大禹之子“启”曾在这里城南15里的[古钧台]附近设窑烧造瓷器,故称[钧窑],钧窑烧制之钧瓷以窑变釉彩独具特色,而钧窑则是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一,历来享有盛名。

钧瓷

烧制历史

钧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终于明万历三年(钧字音同明神宗朱翊钧同字之讳,烧钧即视为烧“钧、君”),停烧多年后,清代再次复烧后又停烧。

而钧窑作为钧官瓷的官窑,烧造钧瓷的时间累计却只有50多年时间,这50年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5年:是北宋徽宗年间,即年在禹州设立官办瓷厂至年北宋南迁共25年,元明清没有设置钧瓷官窑。

第二个阶段30年:年周总理指示“要恢复钧瓷生产”后,年禹县国营瓷厂成立至80年代末国家停止投资,禹县“四大瓷厂”(禹县国营瓷厂、禹县钧瓷一厂、禹县钧瓷二厂和神垕镇东风陶瓷厂)停烧倒闭约30年时间,期间四大国营钧瓷厂负责国内官用礼宾钧瓷烧制以及日常民用钧瓷烧制,由国家投资政府经营,在计划经济时代称之为“红色钧官窑”。

这50多年的时间是钧瓷烧造历史上的真正的官窑时代。

钧瓷

四大特征

说到钧瓷的特点,实际上大家应该会发现:宋代五大窑品烧制的瓷器,几乎都有开片特征。作为五大窑口之一,钧瓷釉面开片是首要特征。

开片/就是指的釉面开裂,有类似冰裂之纹,茶汤浸入后,裂纹尽显绝代风华,有金线铁线之肌理。

气泡/由于钧瓷使用的釉彩多为矿物釉,传统矿物釉配方中包含多种矿物元素(包括长石、方解石、氧化铜、氧化铁、草木灰、动物骨骼等),而能使其釉质光润的其中之一就是金贵的玛瑙。由于釉质比重大,烧制温度高(-1度之间),进入窑内的氧气被燃烧后,在釉质结晶前二氧化碳气泡(有文章说是釉水的水份生成气泡,这不符合科学)进入无法穿破釉面而释出,导致“密闭封死”,从而使得气泡到处游走,或组合成串,形成独特的“蛙卵纹”,或组合走通,形成“蚯蚓走路纹”,或单独成泡,形成“鱼籽泡”,还有更独特的,大泡中套着小泡泡,极具欣赏价值。

多彩/无论是传统以氧化铜为着色剂还是现代新工艺以硼铅为着色剂,都呈现出多彩的窑变,多以紫红斑为主基调,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其中以胭脂红、石榴红、鸡血红、樱桃紫、鸡油黄、孔雀石绿等颜色为最具把玩鉴赏价值。

速降温与保温/经清华大学陶瓷科学研究所实验证实,同杯型钧瓷杯子与普通杯子相比较,注入同样温度的开水,钧瓷杯的水降温要比普通杯子快约60%,而到达50度水温时,则可以保持该温度长达5分钟之久。

科学原理:由于钧瓷杯子具有多气泡的特征,气泡内的空气在开水注入之时便开始吸收热量,此时降温自然快,而当气泡吸收的热量达到饱和状态时,则向开始变冷的水传输热能,使得杯子里的水保持相对的恒温,直到气泡内的热能与外部同温度同能量,才会同时下降。

钧瓷

如何判断其可玩的价值

钧瓷之所以有把玩的价值,无非就是从历史传承性、烧制难易性、用料配方性以及工艺还原性等方面去考量的。

历史传承性:传统钧瓷虽说传承了一定的历史价值,但钧瓷历来“钧不随葬”,因此出土的老钧瓷并不太多,而新中国成立后的“红色钧官瓷”则显得较为珍贵,50年代末至80年代末这短短不足30年间烧制的钧官瓷,其胎土使用的是传统“禹州土”,这种土含氧化铁、氧化铜的比例高,土质又较纯,烧制的钧瓷可承受极限温度至,甚至度,这是判断一枚近代钧瓷杯子的基础依据。然而国营厂没有国家拔款支撑后,陶瓷厂关闭,禹州胎土的土坑相继被埋,又经数十年雨水冲刷,杂质极多,难以再采,现已“断代”。

烧制难度/传统钧窑是倒焰柴窑,使用纯松木油脂柴烧制,呈色多为青灰、天青、暗蓝等暗基色调,窑变多,由于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色彩更添矿物原色的深邃之感;近代复烧窑采用松柴+煤球以推板窑的方式,改多次还原焰为一次氧化还原烧制(钧瓷新工艺),成品率有所提高,仍然较接近传统钧瓷呈色;现代新技术实际上已经交由煤气、天然气或电窑烧制,成品进一步提高,呈色略显呆板不灵活,非常适合作为现代普通居家的日用陶瓷使用烧制。

用料配方/传统钧瓷除了使用禹州胎土(黑胎)之外,釉色全是矿物混合调和而成,更是不吝使用玛瑙、绿松石等珍贵原料;近代复烧之后,周总理亲自指示下复烧的国钧窑,要求尽可能复原宋代钧瓷特点,在原料的研究、开采、配比使用方面不遗余力,现在能看见的50-80年代的这些国钧瓷,大多数都得来不易,可谓用料十足;至于现代化日用钧瓷的釉彩,大部分都是化学调和釉,不在讨论之列。

工艺还原性/除了还原传统器型之外,还原用料、还原烧制工艺、还原胎质都在考虑之列,但是很容易忽略掉最重要的:气氛。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一枚钧瓷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应有的“气氛”,有些表面很好看,光彩夺目,却越看越烦躁;有些则一开始不怎么上眼,可是越看越顺眼,这个鉴赏的能力需要学习与修炼。

在这篇自娱自乐的败家笔记最后,我想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一下玩瓷的朋友们:

1、柴烧不一定是最好的,虽说柴窑烧瓷肯定难以避免有窑灰,但是爆点和窑灰釉肯定不能算上品,这个跟装匣砵的位置紧密相关,一条龙窑里,大约有22%的位置可以达到完美全品,牛掰的大师级作品永远是指定装匣位置的;

另外,现在由于国家保护森林,不允许砍伐树木,因此所谓的柴烧很多都是使用那些带毒的装修废料作为原料,甚至还有塑料。

2、回流的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应该说,回流的大部分都不是好的或者说不是最好的。这一条,实际上也适合茶叶,包括普洱茶、六堡茶、黑茶啥的。至于原因,请各位换位思考就明白了。

3、贵的一定会有贵的道理,但是不代表贵的就一定是精品。精品很多时候于外行人来讲,还不如一眼看着舒服来得重要,所以,玩瓷就是玩人生,自己高兴就好,但你不能不学无术,拿个化学品就在那洋洋得意狠批别人不如自己的漂亮。

4、宁花大钱要精品,也别花小钱要仿品。收集学习的反面教材除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