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代青铜器中的锡矿质来自于云南,你了解多

研究滇青铜文化后不难发现,尽管滇青铜文化有其自己的特点,但也有一些反映中原青铜文化影响的器物。李学勤先生在研究商青铜器和文化后指出,“青铜器和文字是商文化的两项重要因素”。“夏代后期,商人在黄河中下游崛起。随着商朝的建立,商人的文化传布到遥远的四方,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滇青铜文化自产生起,就受到了商文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金正耀先生用现代同位素质谱技术对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示踪研究,在测定的14件青铜器中,于5件青铜器中发现铅同位素比值非常低的异常铅,这种异常铅与云南滇东北永善金沙厂矿山的异常铅同位素特征一致。

20世纪80年代以后,李晓岑等对此又深入研究,收集了处矿山的个数据,又测试了个原始数据,发现铅同位素比值很低的异常铅在云南还有巧家、昭通、新平、元谋等处,而以巧家、永善的铅同位素比值最低。

根据这些测定,试可推测,这些含比值很低的异常铅青铜器的矿料很可能来自于云南的这些矿山,也就是说云南是商、周青铜原料的供给地之一。截今为止,在河南一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都没有发现锡矿,而今云南个旧的锡矿产量却占全国锡产量的83.65%,开采也较早,云南的锡也当随铜一起输入中原。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20世纪70年代也指出:“商代青铜器的构成元素中,锡的含量较高(17%),距离黄河流域最近的锡、铜产地是马来亚和云南”,商代青铜器中的锡矿质来自于云南。这些科学研究说明,在商代晚期、西周、东周时期,云南与中原已有交通贸易。

云南的铜、锡已输入中原,随着铜、锡的输人。商周文化对滇青铜文化的影响也是自然的事。滇青铜器兵器中,戈是使用普遍而且延续时间较长的一类青铜器,不论是早期遗存或是晚期遗存均有戈出土。

而戈是商周青铜器中的常见青铜器之一,滇青铜器中的无胡戈与商周的无胡戈滇青铜技术属于中原青铜技术系统。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的《:周礼·考工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其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考古也证明。

中原冶金配方在商代已处于成熟阶段,已具备文献所载的六齐配方比例。滇王及贵族墓出土的青铜兵器的锡含量一般在12—16%,只有少数低于10%,含铅量一般很低,只有少数较高。铜剑的金属成份与中原的戈、戟的成份相近,铜剑的锡含量为20.07%,有较高的硬度。

铜鼓金属成份与中原的钟鼎相近,铜鼓的锡含量为15.07%。滇王及贵族墓出土的青铜器化学成份说明,滇人的青铜合金成份在战国西汉早期已处于成熟阶段,配方已很稳定,与中原“六齐”合金规范的青铜器相近。中原青铜器开始于单范铸造,继而是合范铸造,进而发明了型心技术铸造,多块范铸技术和失蜡法铸造。

滇王墓及贵族墓出土青铜器中,既有单范铸器物,也有合范铸造器物、型心铸造器物,多块范铸器物,还有失蜡法铸造器物。说明滇青铜技术发展规律与中原青铜器技术发展规律相同,滇人青铜器铸造也属于中原系统。‘中原青铜铸造材质经历了石材范、泥材范到蜡材范的发展过程。

滇王及贵族墓出土青铜器和同类文化遗存出土的范,如石范和有銎器物、铜鼓和各种扣饰、雕像等,说明滇青铜器铸造也经历了石材范、泥材范和蜡材范铸造的发展过程,这些铸造材质及发展过程也在中原范围内,有的并略晚于中原发展阶段。中原青铜器早在商周时期就发明了错和贴嵌工艺。

滇王及贵族墓出土的许多扣饰,是使用贴嵌技术制作,到了西汉初中期,滇人的这种技艺达到了技高艺博的水平,与中原的嵌错技术相比,虽使用时间晚于中原,成熟年代也晚,但有明显的继承性,表现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所嵌材料不仅是绿松石,而且有玛瑙、玉等,并利用所嵌物的自然色彩与被嵌物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差,构成造型美观、色彩艳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