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谈魏晋南北朝玉器

肢端型白癜风怎么办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00615/7970462.html

本文由无相有道原创并独发百家号,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博物馆藏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

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古代玉器中,有一件弥足珍贵的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这件古玉在传世数量稀少的晋代玉器中被誉为“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高等级玉器精品。

那么问题来了,“鲜卑头”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件晋代玉器又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会被誉为稀世之珍?这件神奇的古玉又能传递给我们怎样的历史信息?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这件晋代玉器精品,从一个侧面去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文风貌,并一起去体会那个沧海横流的风云时代对玉器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上海博物馆藏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上海博物馆藏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背面

所谓“鲜卑头”,是古代胡语中带钩或带扣的音译,是当时社会对带扣或带钩的一种流行称谓,在众多史籍中都有记载。

在《楚辞》即有“小腰秀颈若鲜卑只”之句,对此古人有过专门的注释:“鲜卑,衮带头也。”

而“衮带”就是以采画织成的腰带,是古代帝王及公侯的礼服“衮服”或“衮衣”的一部分,其带端的扣件就是衮带头。

鲜卑头使用示意图

这种在今天被我们统称为“带扣”的衮带头还有很多别称,如师比、犀比、犀毗等等,根据唐代学者司马贞的说法,这些名称都源自“鲜卑”一词的近音字。

这件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其材质采用了优质的新疆和田白玉,玉质细腻温润、莹洁可人,虽然没有皮色特征,但是从玉质上判断,应为新疆和田玉籽料无疑。

上海博物馆藏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

这件古玉通体透雕着一条蜿蜒蜷曲的蟠龙,龙形呈长首,长角,弯颈,躯身蟠曲,满饰鳞纹,细尾下卷,四肢各三爪。

龙身上还钻有二十余处不透之细小孔洞,原本为镶嵌各种宝石之用,虽然年代久远宝石已全部脱失,但是我们不难想像这件羊脂白玉带扣当年镶满宝石后的雍容华贵之美。

同时,器边框还有小孔若干,是当时与衮带缝缀之用。

上海博物馆藏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局部

更重要的是,这件珍贵的白玉带扣在器背两侧居然还镌刻有铭文两行,共计四十六字,内容为:“庚午,御府造白玉衮带鲜卑头,其年十二月丙辰就,用工七百”和“将臣范许、奉车都尉臣程泾、令奉车都尉关内侯臣张余”。

其中的“御府”是当时的专门服务皇家的御用制器作坊,结合这件玉器制作精良、用料考究且布局造型华美,加之玉器上出现了详细的铭文记录,将这些历史信息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件白玉带扣毫无疑问是晋代皇室用具。

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背部铭文

综上所述,这件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首先,玉质出众。

我们知道,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始,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开拓了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从而使新彊和田玉原料大量进入中原。

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政治上的分裂,以致争战频繁、交通阻塞,西域的玉料来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直接导致了玉器制作从汉代的治玉巅峰跌落下来,出现了数量少、品种少、工艺简单的低谷现象。

东晋时期示意图

中国玉器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陷入了低潮,这也解释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传世玉器稀少的原因。

但是这件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却使用了当时极难获得的优质新彊和田玉籽料,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玉器发展在这一时期虽然受到严重的影响,但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则表明在当时的各个政权中存在专门的玉作机构以制造专供皇室使用的玉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生产依然受到相当的重视。

上海博物馆藏西晋蟠龙玉环

其次,工艺精湛。

这件玉器采了透雕手法,整个龙形雄浑矫健,作俯首攀爬造型,龙身扭曲成波浪形,细尾分支,卷曲下垂。

与一般张牙舞爪的龙纹相比,这种俯首的造型并不多见。龙颈腹部排列整齐的鳞纹,腰部为细格纹,尾、鳍、爪则以长阴线条表现纹理,龙眼内凹,闭嘴扣齿,五官琢刻精细,线条委婉流畅,工艺奇巧精湛,属西晋时期难得的玉器佳作,反映了当时治玉工艺的杰出成就,堪称晋代玉器的代表之作。

上海博物馆藏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局部上海博物馆藏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局部

最后,信息量巨大。

这件玉器背面罕见地镌刻了共计四十六字的铭文,记载了包括玉器的制作年代、制作机构、器物名称、制作工时和监造官员姓名等重要的历史信息。

这些罕见的铭文向我们传递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为后人研究晋代玉器提供了详尽的历史资料,在目前所见的古代玉器中极为罕见,从而使这件玉器更显得弥足珍贵。

上海博物馆藏晋代白玉龙纹鲜卑头

从铭文中可以得知,这件鲜卑头“用功七百”,即耗费了个工时制成。

所谓的“功”是指一个劳力一天的工作量,说明如果由一个工匠来制作,这件鲜卑头需要七百天才能完成。

同时根据铭文提示,该件玉器是由当时的“御府”监制。据《晋书武帝纪》载:“戊辰,下诏大弘俭约,出御府珠玉玩好之物,颁赐王公,以下各有差”,表明御府还收藏有御用的珠玉玩好。

天津博物馆藏南北朝青玉卧兽

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各朝代,即从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年)到北朝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年)的余年的历史时期。

这一历史时期由于朝代更换频繁、战事不断、政治分裂、经济萧条等原因,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低潮时期。

这一时期的玉器数量大大减少,工艺水平降低,新的玉器类型和品种不多,很多玉器仅是继承了汉代遗风。

由于战争不断,玉料来源十分有限,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材料中质地纯润的白玉极为罕见,大部分玉器使用青玉、青白玉的玉料,此外还有玛瑙、琥珀、滑石、绿松石等玉料来补充玉材。

天津博物馆藏南北朝青玉羊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的工艺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在逐步衰退,工艺上承袭汉制,大部分的玉器制作简略朴素,工艺上主要有片形、圆雕、镂雕三种,只有个别的精细。

魏晋南北朝玉器发展低迷主要原因有四点:

首先,三国曹魏朝廷禁止厚葬,汉代占据玉器重要部分的丧葬用玉在这一时期受到限制;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不绝,交通受阻,用于制作玉器的原料十分有限,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滑石和其他玉种替代;

天津博物馆藏南北朝青玉骆驼

同时,魏晋时期玄学之风盛行,贵族士大夫突破了传统礼教的束缚,放达人生,因而玉礼器的制作锐减;

最后,道教求仙的思想受到推崇,人们竞相以“食玉”来寻求长生,很多珍贵的玉料都被碾磨成末。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玉文化的衰落是必不可免的。

天津博物馆藏南北朝白玉翼兽

正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起和政权更替频繁,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玉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抑制,从汉代玉器的辉煌期进入到了玉器发展的低潮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以装饰玉、实用赏玩玉为主,但是无论玉器质量还是数量都转入低谷,中国玉器从此开始告别“王玉”时代,并最终逐渐走进了商品流通领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