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族人供奉的唐卡你了解多少,1300多年

许多人对唐卡的认知都来源于其几千万,几个亿的竞拍价格。但是唐卡究竟是什么?为何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一掷千金只为得到它?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唐卡艺术的收藏价值。

唐卡是什么?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画在纸上或者布上,经过彩缎织物装裱之后的宗教卷轴画。

早年间,因藏民过着游牧生活,居无定所,仅靠固定的寺庙,无法满足众多迁徙不定的信徒的宗教生活需求。于是画在唐卡上的佛像,作为移动的宗教圣物,代替了寺庙中的塑像和墙上的壁画,成为藏民们可以随身携带、祭拜的崇拜物。

藏民们只要将裹成一卷的唐卡铺展开来,系挂在帐篷里祈祷、礼拜,就能有一种精神寄托。

西藏释迦牟尼佛唐卡清宫旧藏

所以早期的唐卡,绘制内容多以宗教为主,后随着唐卡艺术的发展,内容也涉及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因此,唐卡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两大类。其中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而非宗教类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

西藏秘密佛唐卡清宫旧藏绣像狱帝主唐卡清宫旧藏

因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内容包罗万象,所以被后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的起源及发展史

唐卡的历史悠久,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然而关于唐卡的起源,学术界却争论不一,有学者认为,唐卡源自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是随着佛教传入西藏的。也有学者认为,唐卡起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受佛教文化的影响,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但早期的唐卡因年代久远,材质不易保存等多种原因,现已十分罕见。保存下来的唐卡大多是明清时代的作品。所以唐卡到底起源何处,目前已无从考证。

唐卡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盛衰、融合、传承,直至元朝时期,唐卡的发展才逐步稳健,此时期的唐卡艺术风格凸显,并形成了四大画派:勉唐、噶玛噶孜、热贡、钦则画派。

勉唐画派白度母唐卡噶玛嘎孜画派唐卡热贡派唐卡钦则画派唐卡

到了明清时期,朝廷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采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极其有效,对西藏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十分有利。这也就促使了当时的唐卡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的唐卡,一是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在四大画派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更多的绘画流派。

明清大日如来唐卡

后清朝政府为修建布达拉宫,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画工绘制壁画,后由这批画工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绘制机构,即“拉日白吉社”,社内的画师都是绘制唐卡的优秀人物,很多也是熟稔佛法的高僧。他们拥有高超精湛的技艺,又习得了汉族绘画的优秀技法,创造出了大量精美的唐卡作品。这一时期,也就是18-19世纪,是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

唐卡的艺术特点

每幅唐卡一般都描绘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唐卡的绘制工艺较为精细,工序复杂,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绘制唐卡所选用的颜料大都是矿物质颜料,除了金、银类贵重的有色金属外,还包括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孔雀石、朱砂、藏采、石黄、雄黄、藏青等珍贵的矿物宝石,以及一部分植物类的藏红花、大黄、蓝靛、花青、胭脂等。其中矿物色具有颜色鲜艳自然、对比强烈、久不变色的特点。

制唐卡所用材料制唐卡所用材料制唐卡所用材料制唐卡所用材料制唐卡所用材料制唐卡所用材料

唐卡的品种甚多,除了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之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而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不同,又可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国唐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又可细分为绣像、丝面、丝贴、手织等种类。止唐根据所用颜料和背景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彩唐、金唐、朱红唐、黑唐等多种。

唐卡的收藏价值

唐卡在早期并未受到国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