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佛吗?”前几日,久别重逢的一位老友问我。
“不信啊,我们认识了这么久,你还不知道。”
原来,不久前,老友自由行去西藏。大街上,她看到很多当地人,他们一手捻着手串,一手转动着手里的经轮,口中念诵着经文。空气中,满是信仰的味道。
“他们的手串,跟你戴的很像。”老友抿了口茶,指着茶盘上的“禅”字,笑着说:“你看,难道不像信佛的么?”
“像,像,像……不过,信佛谈不上,对佛教的亲近感是有的。”
在文玩圈,手串起源于佛珠,后来,演变为朝珠,最后流入到文玩的圈子,却不再是当初的模样。
捻动珠子的动作没变,一切可以盘玩的树籽,仍然叫菩提,但其他都变了。
同样的珠串,在不同的人手里,一个叫手串,一个叫念珠;一个是装饰,一个是信仰。
文玩圈,盘玩讲究包浆,讲究玉化,讲究开片,怕开裂,怕变脏,小心翼翼地盘玩。它也有潮流,不同时候流行不同的菩提,手串玩腻了,随时换个新的。
在藏区,念珠每日拿在手中,捻动着,历经风吹日晒,即使是脏了,断了,裂了,都不会换,不离不弃,念珠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作为一种法器的存在。
在文玩圈,我们讲究很多。绿松石要高瓷高兰,凤眼要眼正形圆,大金刚要皮质好肉满,小金刚盘龙纹最好,星月则更偏爱毛感料,挑的时候要月朗星稀……
而,念珠不管材质贵贱,一串在手,重要的是信仰。
文玩圈的玩法层出不穷,为了包浆更快一些,什么脸盘,腋盘,机器刷金刚……
而在藏区,这些你通通都看不到!你能看到最多的一个招式,捻动念珠,转动经纶。
珠串没有区别,区别在于在谁手中。尽管不一样的价值,不一样的用途,十多年后,念珠最后所呈现的方式,都是有着包浆的老珠子。
对于这种信仰,在文玩圈一直是神秘的,受到钦佩的。文玩圈,也是一直对佛教有种亲近感的。
▲玩友
GOLF所以,在文玩火的这几年,藏式佛珠,对文玩圈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天珠、嘎巴拉、唐卡……在文玩圈,并不罕见。很多玩友在搭配手串时,也借鉴了藏式佛珠。
正是因为对这种信仰的认可,很多西藏老珠子,在文玩圈都能卖出高价。
信仰,之所以稀奇珍贵,有人说,13亿中国人当中,有11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我们相当多人是怀着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有求时,点了香带着钱去许愿;成了,去还愿,仅此而已。
文玩圈内也好,圈外也好,很多人没有信仰,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缺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和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之中。
如今的中国,生存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光怪陆离,带来更多的浮躁,而内心平静,跟信仰一样,成为一种奢侈品。
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以是一个善良的人。在文玩圈,贵贱文玩都可以修炼心性。从寻求内心的平静来看,宗教跟文玩,殊途同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