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落成迎宾感受第一王朝

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pf.39.net/bdfyy/qsnbdf/180114/5999135.html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19日,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落成迎宾,一座气势恢宏的文化新地标屹立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南侧。遗址之上,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及配套设施芳容绽放,为世界游客开启一扇了解“华夏之源”历史的大门。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的建成开放备受瞩目。远远望去,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和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的设计如何突出二里头元素?如何观馆赏园?请跟着记者的脚步,一起感受最早都城的王朝气象。

建筑暗含“钥匙”俯瞰犹如“盘龙”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偃师市翟镇镇,北距二里头遗址保护区约米,南临古城快速路。该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亩,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四个部分,整体为钢框架结构,总高度为22.9米。

不规则的外形轮廓、大体量的铜和夯土、喇叭状的“铜爵”造型……如果您第一次来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您一定会惊讶其抽象的外观设计。该博物馆的外观设计有哪些亮点?怎么解读?记者为您一一道来。

博物馆设计高低错落

从古城快速路下车,在四周葱茏的绿意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隆起在遗址南边的台地上。该博物馆南、西、东共有三个大门,正门南门前的大石头上,“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几个大字苍劲有力。

该博物馆设计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立介绍,因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处在远离城市的乡野,为使博物馆更好地融入二里头遗址的整体环境之中,在设计中结合微地形的处理,建构中央高、四周低,高低错落的台地建筑独特形象。

据介绍,该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合理控制建筑体量,建筑体量在水平延展中形成10米到24米、高低错落的建筑天际线,与环境充分协调,又如同二里头遗址所在的天然台地。

“由低到高的建筑外形,体现了礼仪性的空间序列,中央隆起的台地,象征着华夏第一王都中心王国。整个博物馆犹如台地上的宫殿,北望遗址核心区,与大地形成自然地过渡,与二里头遗址本体交相辉映。”李立说。

外形轮廓非圆非方

在通常人的印象里,博物馆外观一般方方正正,比较规则,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外形轮廓并非如此。

整个博物馆从外观看,除了东南西北各有几条夯土墙延伸至博物馆呈开放状,博物馆主体的形状也不规则,其中有何深意?

李立说,与洛阳博物相对规则的外观相比,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不规则的外形轮廓,建筑整体布局中央隆起,向东西南北等四个方位充分延展、辐射,象征二里头文化在中华文明总进程中的核心引领地位。该馆还与二里头遗址的考古现场相呼应,蜿蜒的建筑边界暗示着二里头的文化内涵处在不断揭示的过程。

整体形象像“盘龙”

您若有机会乘飞机从空中俯瞰整个建筑,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整体形象就像“盘龙”,最高处的中央大厅隐喻方形的“龙头”,向四周延伸的部分则像“龙身”和“龙尾”。从远处看博物馆的背面,整体设计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的造型非常相似。

博物馆为何要设计成“盘龙”形象?原来,二里头遗址是我国龙崇拜的正宗源头。在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龙形象文物,如有龙纹的陶器、漆器;有龙纹的青铜牌饰,二里头夏都的龙与后代龙形象关联得更直接密切。

除此之外,整个“盘龙”造型也表达二里头遗址是华夏第一王都,在早期中国研究中独一无二的价值和地位。

屋顶平面暗含“钥匙”

有游客说,从上面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屋顶平面暗含一把“钥匙”。博物馆主体建筑、博物馆前的道路和道路南侧长方形广场形成一把完整的“钥匙”。

李立说,实际设计的确有此寓意。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筑外廓像一把钥匙,象征着二里头文明是研究早期中国、华夏文明的形成的关键考古遗存,是打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

铜牌饰造型吸睛

整体外观介绍完毕,请跟着记者的脚步进入该博物馆的主入口庭院。该庭院位于整体建筑的南端,东侧凸出一块,采光通透,仔细一想,这不刚好是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的形制吗?

中央大厅游客服务台处,则运用了二里头遗址出土“绿松石铜牌饰”造型,带给游客进入博物馆,就仿佛进入二里头遗址的直观感受。

“大喇叭”设计独特

在往里走,就来到了中央大厅,大厅中间自上而下的紫铜装饰的“大喇叭”形的电梯,形态优美舒展,让人眼前一亮。

原来,这是仿照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造型设计的。如果您想感受一下“大喇叭”屋顶风情,则可乘坐电梯到达三层,中央大厅的采光天窗层同时作为眺望二里头遗址的观光回廊,在环廊内,环游屋面平台,可把博物馆北边的二里头遗址区尽收眼底。

洛河故道复原工程

铜和夯土的使用与遗址内涵契合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最显眼的建筑材料以紫铜和夯土居多。博物馆的外墙底部为夯土,中上部包括整个屋面为做旧的紫铜,整个建筑像一座“破土”而出的宫殿,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李立介绍,二里头遗址是探索中国最早的王朝文明——夏商文化及其分界的关键性遗址。考古发现创下许多“中国之最”,其中一“最”就是发现了这里拥有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还有如被誉为“华夏第一爵”的乳钉纹铜爵等大量的青铜器,青铜礼器是王朝文明和等级制度的象征。因此,在博物馆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将整个建筑用古铜色的铜板覆盖,凸显中国最早青铜器制造作坊的历史意义。

在铜板材料的选择上,为兼顾装饰效果、材料的耐久性和经济性,在经过广泛考察论证后,最终采用了表面为1毫米厚的纯铜蜂窝板。

除铜板材料外,该馆还大量使用了夯土材料。该博物馆的外观以铜板为主,夯土为辅,内部的公共区域以夯土为主要材料,以铜为辅助材料。李立介绍,整个博物馆的夯土墙面积有近立方米,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

为保证原汁原味,夯土就洛阳本地取材,土、沙、石和水按一定比例严格配置,并加入纤维麻刀、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为保证安全性,夯土材料提前经过严格试验。夯土墙全手工打夯后,再进行找平、修复等,最后涂上绝缘漆。

为何要使用这么大体量的夯土材料?李立解释,夯土建筑自古有之,二里头遗址是土遗址,遗址的宫城内外也先后发现多座大小不同的夯土建筑基址。游客漫步于博物馆内外,可联想二里头遗址创下的“中国之最”。

小块青石铺地室外绿草如茵

再一起来看看博物馆周边环境设计。

博物馆南侧和西侧广场为啥用凸凹不平的青石铺成?博物馆东西两边的“井字格”田垄又是啥意思?

原来,考虑到二里头遗址区的整体环境风貌及博物馆的建筑高度,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周边环境设计不能有太多、太高的树木阻隔。因此,博物馆的室外广场设计以“农业文明的国家”为主题,以原生态为核心理念,避免运用大型城市公园的做法,而是以大面积草坪为主,结合起伏地形,种植适量的灌木、乔木,整个区绿草如茵。

李立说,博物馆东西两侧的绿化,则从选材和色彩上,将整个景观做了类似于农田划分的处理,呈现出“井字格”田垄效果,配上仿麦浪效果的芒草,象征农耕文明。整体的原始、古朴、粗犷、沧桑与博物馆的厚重色调相衬托,与考古遗址公园及周边村庄的大环境相平衡。

博物馆南侧和西侧广场的青石,最大限度地利用原石的纹路,切割成小块青石后进行铺设,这样能体现一种原始粗犷的风格。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景观设计展示了二里头遗址的独特魅力,主题突出、内涵丰厚,成为一个城市郊野文化空间。

“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就共建、共管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签署了协议,开创了央地共建的新模式。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场馆与遗址区有一段距离,有效减少对遗址区文物的扰动,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这种较新的保护模式,将是文物保护的新风尚。”该负责人说。

相信开馆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不仅能成为交流和展示夏文化的平台,为古今辉映的洛阳增添一抹文化亮色,还能成为洛阳甚至河南新的文化地标。

文章来源:洛阳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2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