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楚国有《史记》等历史文献记载,多年前的曾国没有文献记载,40多年前曾侯乙墓被发掘后,曾国相关考古发掘惊喜不断,出土文物已经可以串联起曾国从西周早期立国到战国中期灭亡的历史发展脉络,做到了“考古写史”。
(图为展厅入口。记者万建辉 摄)
9月12日,“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展览精选了叶家山、苏家垄、文峰塔等重要曾国遗址近年出土的青铜器,含去年从日本索回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8件,分“始封江汉”“汉东大国”“左右楚王”“华章重现”四个单元,呈现西周早期到战国中期的曾国青铜文化面貌。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告诉记者,“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是湖北省博物馆恢复开放后第一个大型文物特展,展览遴选汇集了曾国遗址近10年来出土的丰富而精美的文物,特别是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的参展,让观众感受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展品。 记者万建辉摄)
自年随州曾侯乙墓被发现后,曾国考古不断取得新进展。年以来随州叶家山、随州文峰塔、枣阳郭家庙、京山苏家垄、随州枣树林等曾国考古发现连续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中国考古新发现”等,引起学界广泛 记者万建辉摄)
年征集
春秋中期青铜
本件盖顶有盘状捉手,盖及上腹饰蟠虺纹,腹中部有凸起绹纹一周,其下饰三角纹。器内底铸有铭文28字:“唯王正月初吉丁亥,楚王媵随仲芈加食繁,其眉寿无期,子孙永宝用之”。铭文证明此鼎是楚王为嫁到随国的女子芈加所作。
本件是罕见的“随”字铭文铜器,但并非科学发掘出土。芈加墓年于随州枣树林墓地被发现,出土铜器铭文证明芈加为曾侯宝夫人,这是曾随一国两名的铁证。
(图为曾仲斿父壶 记者万建辉摄)
年京山苏家垄出土
春秋早期 青铜
曾仲斿父壶出土两件。器形厚重,呈椭方形。壶盖饰一周以镂空环带纹装饰的莲瓣,盖外壁饰窃曲纹。颈部设龙首耳,下附悬环。壶身饰三周环带纹,间以窃曲纹和空带。圈足以垂鳞纹为饰。壶身长颈垂腹,是典型的春秋早期形制。壶冠及颈内壁铸有铭文12字:“曾仲斿父用吉金自作宝尊壶”
环带纹装饰虽也为春秋早期所流行,但一般施加在圆壶上,作为方壶装饰较为罕见。
(图为错金云纹鉴缶 记者万建辉摄)
年随州文峰塔18号墓出土
战国早期青铜
本件是组合器,由鉴、缶两件器物组成,有冰酒、温酒的双重作用。四只龙形爬兽攀附于圆鉴上。器身满饰错金三角勾连云纹,并镶嵌绿松石,装饰风格繁缛。鉴盖附两个提环,饰镂空蟠螭纹。缶放置于鉴内正中,器身满布错金三角勾连云纹,镶嵌的绿松石多已脱落。缶盖有一盘形捉手,器身两侧设铺手衔环。此组合器装饰精美、扣合严密,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工艺水平。
(图为曾伯克父鼎 记者万建辉摄)
年从日本索回
春秋早期青铜
本件上腹饰重环纹,其下有一周凸棱,下腹部素面无纹。器底有烟炱痕迹。器内壁铸有铭文45字:“伯克父甘娄乃执干戈,用伐我仇敌,乃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皇考,用赐眉寿黄耇,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意为伯克父甘娄用讨伐仇敌所得的吉金制作了此鼎,用以祭祀祖先,祈求长寿。
(图为曾伯克父盨(2件) 记者万建辉摄)
年从日本索回
春秋早期青铜
两件盨形制、纹饰基本相同。盖顶有四纽,腹部立有两兽形耳。盖顶部饰夔龙纹,盖器口沿饰窃曲纹,盖顶、器身下腹部装饰瓦纹,圈足以垂鳞纹为饰。盖及内壁均铸有铭文16字:“唯曾伯克父甘娄乃用作旅盨,子孙永宝”。
盨是盛放黍、稷、稻等饭食的器具,流行于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已罕见,使用时间较短。
(图为曾伯克父甗 记者万建辉摄)
年从日本索回
春秋早期青铜
本件甑、鬲分体。上部为甑,附耳,口沿下及底部以窃曲纹装饰。下部为鬲,附耳与器身有连接梗,三足作象首形。器底有烟炱痕迹。内壁铸有铭文16字:“唯曾伯克父甘娄乃用作旅甗,子孙永宝”。
(图为曾伯克父簋 记者万建辉摄)
年从日本索回
春秋早期青铜
本件器身两侧有双兽耳,圈足下设三曲状龙足。盖顶中心饰凤鸟纹,外有一周勾连纹。盖器口沿饰窃曲纹,盖顶、器身饰瓦纹,圈足饰垂鳞纹。盖内壁及器底均铸有铭文48字(重文2字):“唯曾伯克父甘娄自作大宝簋,用追孝于我皇祖文考,曾伯克父其用受多福无疆,眉寿永命,黄耇霝终,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曾伯克父甘娄”为作器者,其中“曾”是国名,“伯”表排行,“克父”“甘娄”分别为字与名。(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万建辉通讯员黄敏)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编辑
夏俊俊
文章经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