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金银器制作技艺

  金银器细工   汉代已使用金粒焊缀工艺,将细如粟米的金粒和金丝焊在金器表面构成纹饰,这是黄金细工的重要成就。金银器制作中,焊缀工艺常常与掐丝、镶嵌工艺同时使用。广东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小金花泡,是已知的较早的应用焊缀工艺的实例。新疆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发现的金质龙纹带扣上,有1条大龙和6条小龙处于云气缭绕之中,其结构之生动、制作之精细,已臻汉代金银器之极致。

  与此相接近的还有辽宁大连营城子东汉墓出土的金带扣,10余平方厘米的带扣由黄金打造,镶嵌有绿松石作点缀,10条金龙在云中逍遥自在,每条龙的脊背都装饰小金珠。整个带扣采用锤揲、模压、扭丝、珠化、焊接、穿孔、掐丝、镶嵌等多种工艺制成,充分体现了汉代焊缀工艺成就,堪称汉代金器之极品。

安徽寿县寿春镇东汉墓发现的龙形天禄纹金带扣,也使用了焊缀金珠工艺,整个带扣的制作繁复精美。除了高等级的金质带扣外,多地汉墓也出土了一些瑞兽纹银质带扣。云南晋宁石寨山滇国墓出土了虎纹银带扣。广东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发现的一个银盒很引人注目,从器型、纹饰等工艺特点看,与古波斯帝国的器物颇为相似。除银盒外,南越王墓还出土了银洗、银卮和多种式样的银带钩。

  吸纳借鉴   在我国北方游牧地区,匈奴吸收了中原民族和西方文化因素,金银器制作工艺也十分发达。内蒙古多处匈奴墓葬出土了大量金银器,其造型以各种常见动物形象为主,鹰顶金冠饰、虎咬牛纹金带扣、盘羊角形金缀饰、虎衔羊纹银项圈等金银器,草原文化特征显著。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各民族在长期共存与融合中,文化艺术交流进一步扩大。从中亚、西亚输入的金银器物较多,对隋唐时期金银器的风格有较强的影响。内蒙古包头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西河子窖藏出土了魏晋时期鹿首金步摇冠,鹿首刻画出五官,鹿角向上分支,每一枝上挂一片桃形金叶。步摇是头部装饰品,自西亚传入我国后与中原步摇相结合,流行于魏晋时期,尤在慕容鲜卑部盛行。

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发现了环形金戒指、银提梁壶、银钵、银勺等10件金银器,其中,银提梁壶腹部的纹饰、图案有着浓郁的罗马风格。山西大同南郊北魏建筑遗址出土了3件鎏金高足铜杯和2件银器—八曲银洗和刻花银碗,器物的形制和纹饰具有伊朗萨珊金银器的典型特征。山西大同北魏封和突墓发现的鎏金银盘,主题纹饰为锤揲狩猎图,盘中央人物高鼻深目,身着典型波斯服饰,属于古波斯器皿。

  早期金银器制作技艺脱胎于青铜铸造工艺。商代、西周时期的金银器数量较少,制作工艺也较简单。春秋战国时期,金器制作技术有较大发展,制银工艺也发展起来,金银器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但主要还是用于装饰。自汉代起,金银器制作工艺日益成熟,逐渐发展成为独具东方特色的工艺门类,发掘出土的此时期金银器皿渐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数量较多,种类也更多,主要以饰物和生活用具為主;西方金银器及装饰物传入颇多,西方的器物形制和制作工艺逐渐与本土特色相融合,金银器的制作技术更加娴熟,器型、图案等也在不断创新,为唐代金银器的繁盛奠定了雄厚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940.html